半月谈 李惊亚 郑明鸿

在武陵山区贵州省余庆县的余庆河上,有一座100多米长的大桥,名为前方大桥。

半月谈|舍命拦惊马救火车18岁捐躯的他冲动我们半个世纪 汽车知识

之以是这样命名,是为了纪念一位大胆的解放军战士,他叫邹前方。

余庆县前方大桥(2021年4月9日摄)。
新华社李惊亚摄

50年前,1971年4月22日,一列满载汽油罐的火车行驶至贵州贵定县大关坡隧道时,与两匹受惊的驮马相遇。

眼看着列车要发生相撞脱轨事件,卖力守卫隧道口的邹前方冲了上去,拼尽全身力气,将两匹惊马推出铁轨。
险情解除了,邹前方却献出了自己18岁的生命。

如今,行走在他的故乡余庆县,除了前方大桥,还有他的雕塑、宣扬画等。

“他若怕去世,不会去当兵。
”近日来到邹前方的家乡,听他的亲人、朋友和战友讲述邹前方生前的大胆故事。

邹前方1953年出生,1969年参军从军,成为公民解放军昆明部队某部三团七连八班战士,卖力值守贵州贵定县大关坡隧道口的哨位。

1971年4月22日,邹前方像往常一样,耸立在隧道口外的哨位上。
这一带,常常有村落民和驮运粮食的骡马经由,还有手持工具上工的民兵军队。

邹前方生前资料图。
(新华社发)

上午九点十三分,一列列车奔驰而来,汽笛声响彻山谷,“列车快出洞了!

溘然,在几十米外,两匹正在穿越铁轨的驮马被列车的轰隆声和汽笛声吓惊了,沿着铁轨狂奔起来。

“那趟列车有近三十节车厢,都是装的汽油罐。
如果撞上惊马,列车就会脱轨。
”85岁的邹前方的老连长詹信昌说,“如果汽油罐发生燃烧或者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而铁道旁高填方路基下,上百名民兵正在建筑湘黔铁路,“不仅是民兵的生命很危险,阁下的村落落也会受到威胁”。

这个时候,邹前方绝不犹豫冲进铁轨,奋力将惊马往铁轨外推。
列车司机创造了正在与惊马搏斗的解放军战士,立即拉下紧急制动阀,但巨大的惯性仍旧推着列车呼啸而来。

“解放军战士,快,快松手!
”周围施工的民兵奋力呼喊这名小战士。
然而,邹前方绝不畏惧,他双腿去世去世“钉”在铁轨上,用尽全身力气,狠狠推扛两匹惊马。

“他把第一匹马推出去,第二匹马他硬是半推半扛出了铁轨,结果马摔到坎下摔去世了,邹前方也捐躯了。
”詹信昌说。

邹前方大胆捐躯后,被追记一等功,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邹前方的业绩被编成连环画、小人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邹前方的捐躯证明书。
(余庆县融媒体中央供图)

“那个时候,火车运送的都是主要物资,隧道里都要部队站岗,怕坏人毁坏火车。
”和邹前方一起终年夜的吴仲余说,“他是军人,负着任务,不能把火车搞翻了,他若怕去世,就不会去当兵”。

邹前方参军后,吴仲余曾去贵定找他玩,看另日间晚上都在隧道口站岗,“没想到第二年就失事了”。

邹家六兄妹在余庆县白泥镇下里村落(如今的下里社区)出生终年夜,邹前方排行老五。
当时的下里村落,家家都很穷苦。
“他想读书,但家里供不起,就让他在家放牛、砍柴。
”六妹邹前英回顾,邹前方脾气很好、很勤快、非常孝顺,主动报名从军。

接到弟弟捐躯的,三哥邹前光赶去贵定,收拾后事。
见面时,弟弟被白布包裹着,“我们把他安葬在铁路后面的山上,他本来便是守铁路的。
”邹前光说。

1971年7月,邹前英也主动申请从军,成为一名护士,她常去贵定扫墓,思念哥哥。

在邹前方捐躯的铁轨旁,贵定县立了一块“邹前方义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2021年4月12日摄)。
新华社郑明鸿摄

余庆县白泥镇下里社区,一座铁桥连接着河对岸。

过去,群众想去镇上赶集、县城办事,须要绕很远的路才能过河。
铁桥建成几十年了,无数行人从桥上经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座铁桥与邹前方有关。

邹前方捐躯后,组织上曾讯问他的父亲邹兆伦有什么须要。
这位曾担当下里村落村落支书的老党员说:“我哪样都不须要,便是想给村落前的余庆河上修座桥。

在邹兆伦的哀求下,政府在余庆河上修了一座下里铁桥,方便群众出行。

图为下里铁桥(2021年4月9日摄)。
新华社李惊亚摄

2009年,在间隔下里铁桥约300米处,又建筑了一座125米长的大桥,被当地政府命名为前方大桥。
两座桥横跨余庆河,遥遥相望。

在余庆县郊的天湖广场,矗立着邹前方推马的雕塑。
余庆县开展“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恳切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诲,邹前方被作为“忠心”的余庆人的代表。

余庆县天湖广场上的邹前方推马雕像(2021年4月9日摄)。
新华社郑明鸿摄

几年前,邹前光拆掉破旧的三间老木屋,在原地盖起了三层小楼。
在一楼堂屋,挂着一块贵州省公民政府颁发的“光荣之家”牌匾。
“我们一大家人,有六个人都当过兵。
”邹前光说。

“前方大桥修睦后,我每天都要到桥上闲步,走过去就几分钟。
”邹前光说,走在桥上就会想起弟弟。

邹前方的母校下里小学,2018年转为公办的下里幼儿园。
校门一旁有能干的八个大字“英雄邹前方的母校”,另一旁是邹前方的宣扬画——一名身着绿色军装、身扛长枪的年轻战士,右手用力扯着一匹驮马的缰绳,身后是一列喷着滚滚浓烟的火车,彷佛已近在咫尺。

图为下里幼儿园门口邹前方的宣扬画(2021年4月9日摄)。
新华社李惊亚摄

“虽然是50年前的事了,但我常常会给教职工们讲起邹前方的故事,身为英雄的母校,我们也深感自满,希望能把这份英雄的精神一贯传承下去。
”下里幼儿园园长田亚明说。

来源: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