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超半数消费者遭遇强买强卖。
调查显示,大部分消费者对汽车4S店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购车和后续保养选择4S店的高达62.06%;而4S店或者直营店具有一定的垄断上风,经营者每每利用该上风对消费者履行逼迫交易。
集中表示在:对付热销车型哀求消费者加价提车或搭售车辆装潢,限定消费者到指定银行办理按揭贷款,逼迫为消费者办理首次乃至全体按揭期间的车辆保险并收取续保押金,逼迫消费者购买“全险”;以谢绝供应“三包”为手段逼迫消费者只能在发卖商处加装雷达、导航、氙气大灯或进行改装、定期保养等。
调查结果显示,50.45%的消费者曾碰着发卖商以“非4S店加装改装不三包”为由,限定只能在发卖商处加装导航、倒车雷达或进行改装之环境;59.63%的消费者碰着发卖商逼迫哀求代办车辆保险。
其余,调查中1458名消费者认为汽车发卖商赠予的车膜、脚垫等赠品价格虚高于同类产品市场价;936名消费者表示办理车贷或上牌时,遭遇过发卖商收取各种名目的手续费或代办费。

二是“三包”成消费者不满意“重灾区”。
调查显示,1181名受访者对汽车“三包”规定不理解,占比高达50.23%;而汽车经营者有的不理解,有的虽然理解但由于利益关系不愿意宣扬更不愿意主动履行“三包”责任。

泰州靖江宣告汽车行业消费者知足度查询访问结果 汽车知识

三是过度维保征象比较突出。
在汽车维修方面,存在维修过程不规范和过度维修、保养等征象。
调查显示,1366名消费者表示碰着过度保养,占比58.13%, 1523名消费者表示碰着过过度维修,占比64.78%。
集中表示在:未到保养公里数建议改换机油、刹车油、变速箱油、助力油等,尚能正常利用时建议改换刹车片、正时皮带、火花塞等配件,常常性地哀求进行为员机深化保养、打消积碳、洗濯空调等,故意浮夸故障,小病大修,为了方便省事并追求丰硕利润对可以修理的零部件作改换处理,以换代修等等。

四是消费者个人信息透露。
71.01%的消费者认为汽车经营者透露了其购车时登记的个人信息,个中1208名消费者购车后接到推销保险的电话、250名消费者购车后接到推销车载产品的电话,210名消费者碰着其他情形。
实际生活中有的消费者乃至遭遇过诱骗,比如接到伪装税务局的关照退还车辆购置税、伪装财政部门返还小排量汽车惠民补贴等等,让不少消费者深受其害。
造成购车消费者信息泄露的缘故原由,有的是由于汽车发卖者与保险、车载产品经营者一起分享资源互利互惠,有的则是由于汽车发卖者的个别职工出于私利向他人乃至不法分子出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