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国花儿之乡”甘肃岷县花儿艺术节开幕。
张婧 摄

中新网甘肃岷县6月24日电 (张婧)刘尕文8岁开始学唱花儿,40年过去了,如今的他已成为一名“花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着地方“好声音”到过全国10余省份的大舞台,将这种盛行于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歌“原汁原味”呈现给更多不雅观众。
他说,唱花儿是童年放牧时的回顾,“瞥见啥就能唱啥”。

甘肃岷县千年平易近歌登大年夜雅之堂好声音百花儿齐放  第1张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是一种以山野僻壤为背景的民间歌唱。
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之后,“甘肃花儿”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种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而今已登上大雅之堂。
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3个大类。
而被刘尕文所传唱的正是“洮岷花儿”,常日情形下,这种歌唱有固定的曲调,唱词为即兴发挥,每句七字四顿。

图为马忠伟4月在北京演唱当代花儿。
(资料图) 受访人供图

刘尕文生活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镇瓦窑沟村落,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他还常常参加地方组织的“花儿会”。
24日,他就和哥哥刘国成一起参加了岷县花儿艺术节,舞台上的他们时而高亢粗犷,时而悠扬婉转,保留了原生态民歌的韵味。

在岷县,当老一辈“花儿”里手、“花迷”沉浸于“原汁原味”传唱中时,以马忠伟创作为代表的当代花儿也悄然兴起,并在年轻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
活动当天,马忠伟身着时尚民族服装,登台演唱时气氛生动,节奏欢畅,其创新加入的盛行音乐元素深受现场不雅观众点赞。

演唱一结束,马忠伟来不及换下演出服装,便举起手机在新媒体平台分享花儿节会现场。
他说,自己原来是一名普通音乐歌手,一次有时的机会,将传统花儿用普通唱腔改编后,竟得到很高的传唱度,自此,马忠伟便致力于当代花儿的创作与歌唱事情。

在花儿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马忠伟既延续师徒传承的传统,走进学校向学生们讲授这一民间文化;同时,他还借助近年来互联网的盛行,为千年文化增加传承渠道。
马忠伟说,他在新媒体平台推广花儿艺术2年之久,现在是一名拥有50万粉丝的“花儿名角”,他还常常与网友在评论区互动,先容这一民间歌曲。

正是有了像马忠伟这样“当代花儿”代表人的努力,如今的“花迷”分布全国各地。
“千年一曲唱花儿,花儿一曲传千年。
”马忠伟表示,他还将在此领域不断创新传播,期待百“花儿”齐放。
(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