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东风十里》这首歌究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的嘲讽呢?

乐队的夏天嘲讽春风十里音乐圈的小看链究竟是什么 休闲娱乐

首先《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虽然叫乐队,但实在普遍指的还是摇滚乐,你看节目中一贯科普朋克,爵士,金属礼之类的知识该当就能明白了(他们的科普看看就好,中国式科普,别当真)。
但鹿森乐队虽然有鼓,有吉他有许多摇滚乐队都没有的配置,但他们的作品却是偏盛行的。

虽然无可厚非,只是乐队选择的问题,但也难免让摇滚乐的歌迷有点瞧不上。
但这只是非常少的一点偏见而已,就像摇滚乐迷认为民谣不足躁,但也不会真的上升到嘲讽层面。

真正让《东风十里》这首歌被嘲讽的,是这首歌本身的质量。

如果鹿先森去参加像什么《这便是原创》之类的综艺,他们一定不会被嘲,反倒有可能再圈一票粉丝。
但到了《乐队的夏天》你看看下面坐的乐队都是什么人?成军30年的面孔,20年的痛仰,老一辈的新裤子,反光镜,新生代的盘尼西林,醒山等等,地下摇滚乐的老的,新的的几个代表都来了,超级乐迷张亚东,高晓松,这些都是玩乐队的佼佼者,你在这些人面前演出,你假如没有点本事,你指望他们对你说好话?这些人的耳朵可比普通听众挑剔多了。

(就像是你一个数学系的学生去考研口试,然后你的口试老师是牛顿,莱布尼兹,泰勒,里面最年轻的是汤家凤和张宇,我假如你,我立马放弃考研。

那《东风十里》这首歌的现场表现如何呢?我这么说吧,盛行的编曲配上不高等的和弦,用大略的弹奏办法来演绎,乐队的合营也不是非常闇练,而且主唱唱的也一样平常啊,中间还夹杂了没有营养的口白。
以是说这首歌的现场在我看来是不及格的,首先这种做音乐的办法有一种大略感,不能让人们有面前一亮的觉得,特殊对付那些原来没听过这首歌的听众来说,外加鹿先森的出场顺序也靠后了,放在前面热场我以为可能还好点,放在这么多摇滚老炮之后,自然比拟就出来了。

很多人说是不是由于摇滚圈的看不起民谣圈,以是才有那那么多的差评。
实在不尽然。
你看后面出来的“斯斯与帆”,两个小姑娘都紧张成啥样了,但主唱的声音一出来,是不是现场都惊异的弗成,当然这个组合算不算乐队咱另说,但这个组合有亮点啊,主唱嗓音干净朴拙,这个作品改编的非常有特点,当然主唱小妹妹一定是加分项。
但紧张还是看作品。
《马马嘟嘟骑》这首歌虽然听起来软绵绵的,但它实在是有一种劲的,一种打动你的力量。
这种力量是民谣发出来的,是真正靠作品发出来的。

而《东风十里》实在没有这种力量,《东风十里》这首歌属于你听了第一遍以为好听,再看看词,然后想想自己在这个词中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在网易云里用那种角色写一下听后感,而《马马嘟嘟骑》这首歌是你听第一遍不知道在说啥,但是你便是以为彷佛有股力量直冲你的内心,这便是\"大众民谣\公众与民谣的差异。

高晓松在节目里提到了音乐圈的鄙视链这个话题。

臧鸿飞在《吐槽大会》中说过音乐圈的鄙视链:古典>爵士>摇滚>盛行>说唱(我说唱就这么惨?我民谣都排不上号?)

虽然我们很不想承认,但音乐圈的鄙视链确实是客不雅观存在的,但不是上面的顺序。
音乐有没有高低贵贱?绝对是有的!

你总不能说喊麦比莫扎特高等吧。
一个好的音乐作品是有文化秘闻的,为什么大音乐家的钢琴曲如今还是争相练习,为什么“一人我饮酒醉”这种口水歌词只能等着被淘汰。

以是音乐就像一门技能,是有技能好与技能坏之分的,你看到一个人总弹53231323你肯定不会认为这是个大神吧。

但虽然音乐有高低之分,但这是技能层面的。
而我们作为听众,就要引入一个观点叫“音乐品味”。

音乐品味有没有高低之分,可能有吧,但没故意义。

有的人喜好听民谣,有的人喜好听摇滚,有的人爱说唱,有的人爱盛行。
因人而异。
音乐这个东西对付普通听众来说便是一个消遣的工具,你自己听的爽就行了,没必要上纲上线。
以为这个弗成,你不听就行了。
但你以为他弗成,却让别人不听,这就管的太宽了。
品味这个东西只有自己懂自己。

总的来说,《东风十里》这首歌在技能层面只能算是一个及格作品,但在大众的音乐品味中,以他的传唱度来说,算是成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