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车展第一天发生了多少新鲜事,我这里暂时不想去提。
由于谁站在谁家汽车的车顶声嘶力竭的叫嚣“刹车失落灵”的事情,肯定有一大堆媒体在说,以是我没兴趣唠叨了。
本日我想说的是关于电动汽车的“失落灵”这件事本身!

实在,汽车电动化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毫无疑问,肯定便是大方向了。
无论您喜好还是不喜好电动汽车(比如笔者我自己,对电动车这一新生事物,已经从谢绝,到如今的能保持纯中立客不雅观看待)

电动汽车失落灵问题单踏板该不该背锅车主难以适应怎么办 汽车知识

先不说新能源车刹车失落灵?

谈谈褒贬不一的“单踏板

既然是大趋势、大方向,那未来电动车的占比绝对会是越来越高。
因此关于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也就加倍凸显了。
——个中就有很多人预测:电动汽车的失落灵事宜,会不会和电动汽车行业非常盛行的“单踏板”操作逻辑有关呢?——由于很多车主都反应说“不习气,不适应”。

所谓“单踏板”操作逻辑,并不是说车上只有1个踏板,而是说:汽车的减速动作可以不须要踩刹车来完成——大略来讲,“单踏板”操作逻辑便是:当你松开油门踏板后,车辆的电机就进入“能量回收模式”,车辆开始明显的减速。

事实上“单踏板”操作逻辑本身并不繁芜,乃至可以说是电动汽车从一开始就具备的“分外能力”。
但详细利用到汽车上,实在给车主造成的困惑还是客不雅观存在的:比如看到前方亮起红灯,于是条件反射下松开了油门,可车辆却像是“带了一脚刹车一样”剧烈减速,于是再次条件反射的踩了油门……

笔者认为,电动汽车操作逻辑

应该“如自行车”般顺手

先不说这是否安全,但从节能的角度来讲“单踏板”能为续航带来多大的积极意义,或许“两说”。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驾驶者从燃油车到电动汽车的转变,实在是须要一个适应过程的,而且这一过程不会太短。

于是,笔者就在想,我们能否提出一整套“更合理”的电动汽车掌握逻辑呢?为此笔者提出了一套掌握机理,不才文详细阐述。
当然,笔者自己不过“板砖一块”而已,提出来是为抛砖引玉,大家边看边琢磨,您是否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构思,欢迎一起提出来大家参考参考。

作为汽车,首先整套操控体系不应“与传统相悖”。
毕竟是考虑到大众用户的习气性问题。
我常常说,开车应如骑自行车:你上车时压根不会动脑筋去思考“我该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全凭身体本能反应骑上去再说。
反正随便蹬便是了。
要加速就用力蹬,要减速就捏闸。

笔者设想的电动车根本

掌握逻辑,谢绝“单踏板”

因此电动汽车也应如此。
笔者认为:在个别“电动汽车专属功能”上,如何取舍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比如上面提到的“单踏板”操控逻辑。
——如果把能量回收功能集成到刹车踏板上,而将“松开油门”作为“空挡滑行”来用,是否会更合理呢?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掌握逻辑:

——只假如换挡操作,必须知足2个条件:刹车被踩下,以及车速=0(车辆彻底静止不动)。
否则换挡操作无效,电脑会“不认”。

——车辆应该具备“怠速蠕动”功能,在D挡(提高)或者R挡(倒车)时,抬起刹车,车辆就应该缓慢移动(6~7Km/H车速,燃油车相称)

——能量回收减速模式做在刹车踏板上,随刹车踏板往下踩的深度加大,而加大能量回收力度,当刹车踏板往下踩一定深度(比如7~8毫米)后,机器液压刹车系统“无缝参与”。

——车辆在挂入P挡(停车)时,电子手刹应自动上锁

——车辆应该具备“故障拖车”应急开关,打开后,电子手刹松开,车辆自动挂入“空挡”,方便牵引车辆和援救事情

以此为根本的高下车

基本操纵环境剖析:

在上述掌握逻辑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预见到开车时的几种不同状况的操作:

上车过程

上车后,我们系好安全带、踩下刹车踏板,然后启动车辆。
之后我们只须要把挡位挂入“D挡”,此时电子手刹自动松开,不雅观察周围确认安全后,松开刹车踏板,车辆就开始往前逐步挪动了,驶出车库后,一脚油门便可以加速离开。

全体操作流程与自动挡燃油车一样,唯独不同的是“手刹”:挂入D挡后自动解除,让驾驶变得“更傻瓜”。

下车过程

车辆到达目的地后,进入车库,开始“倒库操作”。
此时依然与自动挡燃油车一样:低速状态下的“怠速蠕动”让倒库变得非常顺手。
右脚只须要掌握刹车踏板即可。
等到车辆停稳后,踩着刹车踏板,挡位调到“P挡”,此时电子手刹自动上锁。

全体操作流程与自动挡燃油车一样,唯独不同的依然是“手刹”:挂入P挡后自动上锁,驾驶员下车关门走人即可。
(如果没有挂入P挡而强行“熄火”,车辆发生发火声光报警,提示驾驶者)

行驶中须要滑行

右脚离开油门踏板,此时车辆进入滑行状态,与燃油车的空挡滑行完备同等(乃至可以说与自行车的滑行姿态完备同等:停滞蹬腿不便是滑行了么?)

行驶中须要减速/停车

刹车踏板微微往下踩,车辆就进入“能量回收模式”,但一开始回收量很微弱;随着刹车踏板往下“加深踩”,“能量回收”量不断加大。
直到踏板踩到一定深度(比如7~8毫米)后,机器制动(传统刹车)系统参与。
因此刹车操作和燃油车相似,仅是踏板行程长了1厘米,适应起来非常快。

车辆操控应该越来越“傻瓜化”

而不是更多选项,更繁芜体验

如今的电动车在界面里可供调节的选项太多:从刹车踏板的制动力度到电性能量回收的强度、再到单踏板模式的选项……会不会反过来造成利用车的困扰呢?既然“开车应如骑自行车”,那么车辆的操纵或许应该彻底“傻瓜化”,让人一看就懂,一用就会,还无需刻意影象。

那么您对此有什么意见,或者说您以为电动汽车更得当的掌握逻辑还能若何设计,都可以各抒己见,在评论区谈谈您的不雅观点,车友各抒己见,大家一起互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