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于苏甫·艾尼

新疆天山山脉深处,有这样一种古老物种,它酷似泰迪熊,生活在海拔2800米至4100米之间的天山裸岩区。
它也是国际动物史册上中国独占,由中国人命名的(新种)动物,现存不到一千只,频年夜熊猫还罕有,名为伊犁鼠兔。

在天山深处探寻天山精灵伊犁鼠兔 休闲娱乐

伊犁鼠兔。
(资料图)李维东

68岁的李维东是新疆生态学会副秘书长、李维东自然生态保护做事事情室创始人,是“伊犁鼠兔”的创造者和命名者。
他说:“因环球景象变暖及过度放牧,伊犁鼠兔陷入绝境,71%的栖息地已经损失,仅剩精河的基普克山区和天山一号冰川还有伊犁鼠兔活动痕迹。

2023年是伊犁鼠兔被创造40周年,日前,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精河县“濒危物种伊犁鼠兔科普基地和保护地友好产品展示窗口”正式对外开放。
跟随李维东和天山精灵卫士志愿者团队一起监测伊犁鼠兔生存状况。

李维东不雅观察伊犁鼠兔成长环境。
于苏甫·艾尼 摄

从精河县出发,山路蜿蜒、波折难行,车行3个小时后,来到了精河县伊犁鼠兔保护地中央站。
按原定操持,一组志愿者到4号监测点,改换红皮毛机电池和储存卡。
红皮毛机拍到了雪豹、狼、旱獭、兔狲等野生动物,唯独没有拍到伊犁鼠兔。
“可能4号监测点伊犁鼠兔消逝了。
”李维东语气沉重地说。

越日清晨再出发。
“本日的山路陡峭,而且雪也没有完备融化,路上务必小心,相互照料着点。
”李维东调集志愿者叮嘱道。
山路越走越陡峭,一个滚落的石头从半山腰跌落很远,一行人拉开间隔,小心翼翼地用拐杖支撑身体往前走,时时时大声提醒一句“把稳滑落的石头”。

志愿者们山峰上困难地行走。
于苏甫·艾尼 摄

困难攀行数小时后,一行人来到了2022年精河县伊犁鼠兔保护地顾问田向东拍摄到伊犁鼠兔的地方。
所有人悄悄地坐在岩石上,一边啃着馕,一边端着相机等待着“小精灵”的涌现。
没多久,天空开始打雷。
李维东让大家不要聚在一起,以免被雷电击中,又让丁鹏和志愿者巴·巴依斯合楞上峭壁改换红皮毛机。

“这里有粪便!
很多,还很新鲜。
”丁鹏小心翼翼地把粪便装进标本袋。
李维东说:“你们换完红皮毛机,取好标本赶紧下来,雨下大之前,我们得安全回到车里。

丁鹏是生态环境保护专业高等工程师,多年来在新疆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研究事情。
这次李维东专门约请他来参加寻兔之旅,属意他为自己的“接班人”。
“我年事大了,须要新人来接替这项研究事情。
”李维东说。

下山时,开始下雨。
本就困难的下山路变得更加危险,时时有人跌倒。
李维东见告:“40年来,我走过天山南北,一共见了不到20只伊犁鼠兔。
我一贯尽全力当好鼠兔的铲屎官,通过粪便、足迹、还有储存的食品,捕捉到它们生活在这里的痕迹,这也是我们最欣慰的事儿。
”(完)

翻译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