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作曲家在街头被乐迷认出时,是更希望听到乐迷们呼喊自己的姓名,还是轻声哼出自己的音乐?对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来说,后者是他与乐迷间令人愉悦的默契。

莫里康内的作品横跨古典、爵士、盛行、摇滚,乃至电子音乐。
而为他赢得殊荣的电影音乐,亦涵盖了西部片、文艺片、爱情片、记录片、动作片、黑帮等浩瀚题材与种类,且无论哪一类,其配乐都能一鸣惊人,成为这一类作品的标杆。
他的音乐里,流淌着一段电影史。
《镖客三部曲》中,不羁的口哨、倔强的小号、号泣的口琴、原始的陶笛、狂野的电吉他,成为西部片的标志。
《时空三部曲》中,《海上钢琴师》里的《爱的演奏》,成为人们一见钟情时的悸动心声。
《美国往事》里的《黛博拉之歌》《童年影象》成为追忆逝去美好时惆怅、沧桑、悲哀与无奈的椎心之音。
而这些还只是其电影配乐精品中的一部分。

他的音乐里流淌着一段片子史 休闲娱乐

是的,莫里康内并不愿将自己定义为电影配乐大师。
在安东尼奥·蒙达采访时问他最希望自己如何被定义时,“作曲家” 是他沉默之后微笑道出的答案。
在笔者看来,正好是对这个“自我界定”的坚持,让莫里康内在相称一部分人认为电影配乐不过是一种做事业时,依然没有放弃和松懈对“超越限定和束缚”的自我哀求。
“接管他人委托或为他人做事而创作的音乐,也可以是伟大的音乐。
”而海顿的上百首交响乐、亨德尔的烟火音乐、巴赫的弥撒与清唱剧,都是贰心中最好的例证。
于是,从小受父亲影响、一度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小号演奏家的莫里康内,在一部部影片中让他从小便熟习的小号演奏出丰富而多变的气质。
《欲海惊心杀人夜》中的爵士风情,《荒野大镖客》中的冲动大方悲壮,《美国往事》中的阴沉冷漠,《海上钢琴师》中的郁郁不得志,无一不与影片中的人设精准匹配。

而在其配乐的影片中,“玩转钢琴” 的一系列主题,更是莫里康内作为作曲大师的功力彰显。
《黄金三镖客》中与钟琴交融的钢琴琶音充满不安,《西部往事》中预制钢琴的分外音效授予其独特的音乐色彩,《美国往事》中与钢片琴一同引出的回顾主题似雨滴落寞而下,《天国电影院》主题曲中返璞归真的慢板勾勒出风平浪静的海面。
当然,最为精彩的表示自然在《海上钢琴师》。
毕竟,给一位从未下过船、从出生起便只听过船上音乐的“世外传奇”谱写既显老到又透纯洁的即兴音乐,实在不是件易事。
从开篇时1900(《海上钢琴师》主人公)童年时随船“荡漾”、与琴共舞的“莫扎特再世”,到前文提及的《爱的演奏》,再到令人津津乐道的斗琴炫酷片段,每一都城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质感。
在笔者看来,伴宴时对5位不同来宾的音乐肖像素描,才是真正的硬功夫。
凶悍贵妇、贵族青年、风尘女子、不速之客、落寞老名流,每一个都惟妙惟肖、真切到位,实在教人拍手叫绝。
而该片也同样尽显出莫里康内对小号、竖琴、小提琴、单簧管、圆号等各种乐器和爵士、古典平分歧音乐风格的多面驾驭。

莫里康内从小便显露出作曲天赋,6岁写出第一首作品,12岁入圣塞西莉娅音乐学院接管专业演习,不到2年完成了4年的课程。
在20世纪60年代投身电影界之前,他一贯致力于管弦乐和室内乐的创作。
这些无疑都为其之后在电影音乐中一鸣惊人并保持高产高质打下了很好的根本。
撤除对各种乐器的充分发掘与对各种风格的驾轻就熟之外,这些经历更为其在电影音乐中交响乐的独到利用给予帮助。
而在《美国往事》中,莫里康内更是将交响乐的深厚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就在今年意大利疫情严厉的时候,一个意大利乐手映着夕阳在屋顶演奏《黛博拉之歌》的视频在各网络社交平台刷屏,熟习的旋律在空荡广场的上空回荡,触动人心。
不承想,不出半年,谱写出500多部电影音乐的莫里康内离听众而去。
91岁高龄的他,曾斩获三届格莱美奖、六次奥斯卡提名、三次金球奖、两次欧洲电影大奖、六次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奖,及威尼斯影展金狮名誉奖,却将这些名誉视为“一位作曲家的痛楚”。
他出生于罗马,终生住在意大利,谢绝学习英语,在好莱坞声名大噪时却对之抗拒,只为担保创作能由自己决定。
(徐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