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赛德克·巴莱》教我上了一课,那我会说它开启了历史的一扇窗,让我们开始认识了一个事宜,进而对它产生好奇而开始穷究。
对我来说,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把《赛德克·巴莱》纯粹当作一部电影。
如果你问我,《赛德克·巴莱》这电影好不好看?我的答案可能不如期待。但如果你问我,《赛德克·巴莱》有让你得到什么吗?我可以见告你,这真的比教材书上传授的还要多。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属于这块地皮,发生在这块地皮,大部分正踩在这块地皮上的人都不知道的历史。
也是一群曾在这块地皮上努力守卫自己的崇奉与认知乃至不惜捐躯生命的故事。
产生求知欲
《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长达两个多小时,虽然称不上完美,却也没令人失落望。
(以下简称《赛德克·巴莱》)
不雅观影过程中我不断分神,思绪始终无法完备集中在剧情上,倒不是由于导演拍不好,而是由于我不敢置信,这竟是出自一个没有动作片履历的新锐导演之手,也不敢置信台湾也能拍出不逊好莱坞的史诗电影!
就算有国际名导吴宇森坐镇监制,能拍出这种成果,仍冲动到我全身起鸡皮疙瘩,由衷为台湾电影感到骄傲。台湾电影如今在几部喝采又叫座的好片共同努力下,终于再度闯出一片天,赢得高话题与高票房,乃至动手进军国际娱乐市场,真是不可小觑。
回忆起来,这种影坛“复苏”的景象,还有魏德圣导演当年那部《海角七号》。
很多不雅观众实在不理解魏导坚持寻衅这个困难的题材,只当他蚍蜉撼树的动机,但在看完电影后,顿时都烟消云散。
我十分佩服他勇于寻衅禁忌、客不雅观呈现历史的勇气。
而《赛德克·巴莱》彷佛也有这样的影响力。
包括我自己在内,身边许多朋友都在看完电影之后,对这段历史产生好奇,从而私下查了许多干系资料,见面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个个仿佛都化身为历史通,交流着彼此得手的知识。
能让不雅观众产生如此的求证与求知心,对台湾历史更加理解,不也是电影本身的代价之一?
《赛德克·巴莱》从第一个出草画面就震住不雅观众。
电影用最直接的办法让我们认识了莫那·鲁道,那是他原生个性的勇莽。我很喜好这个安排,偶尔我也会倾慕起那种「莽」的冲劲,那种大无畏的精神。统统皆来自武断的崇奉,血祭祖灵,用出草证明自己的勇士资格,以及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那是传统,那是历史,并没有野蛮或文明之别。
《赛德克·巴莱》的片名是赛德克语,翻译过来便是“赛德克,成为真正的人”,以是电影说的是赛德克族如何变成真正的勇士。
赛德克族被日本人逼迫失落去自己的文化与崇奉。
他们被禁止纹面,失落去传统崇奉图腾,无法成为“真正的人”。莫那·鲁道在忍辱三十年后,终于选择了为他们的崇奉——去世后才能经彩虹桥进入的猎场而战。
生命可以失落去,去世后进入的猎场才是他们永久不能够失落去的地方。
《赛德克·巴莱》不但虔诚呈现了那种孤军奋战的抵抗感,更强化了进入第二代的原民教诲认同冲击。
个中让我非常有觉得的便是花冈一郎以及花岗二郎这两个人物的身上,也正是由于他们并非捏造出来的角色,而是活生生的曾经。两个赛德克族选择进入日本的巡查所担当小学老师与警手,却由于发生了雾社事宜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归属何处。
认识了另一种文化就会开始有比较的心态,花冈一郎与二郎夹在两边皆不认同的身份上,却依然努力希望能向前迈步接管新文化。
特写花冈一郎的神色时,魏德圣导演一定作足了作业,可惜电影篇幅有限没能连续深入下去。
赛德克带来的思考
对这部电影的批评,大多来自出草场面,认为太过残酷血腥的有之,乃至认为将这些拍出来是丑化原住民的也有。这样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与片中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日本人实在有点类似。
自栩为文来岁夜国的日本,不便是眼见原住民「行为野蛮,宛如禽兽」,而要开化教养他们,把各类剥削合理化为“施恩情”的行为?
实在不但原住民,便是早期的汉人,思想作为也与当代大相径庭,许多用当代思维来看,都能称之为野蛮。那个时期,可以绝不留情地打去世做错事的下人,或将出外偷情的女人浸猪笼。争地盘的械斗中,更有许多残酷的悲剧重覆上演。
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生活办法,用当代的角度来作批评,实在是不公正的。
而就算是同一时期,以一个族群的文化习气为标准去看待另一族群,排斥鄙视他们的文化习气,毫无尊重或试图理解的心,一厢宁愿地加以纠正和强制,而且认为对方该当为此心存感激,不也是一种傲慢?
这便是为什么我喜好《赛德克·巴莱》这部片的缘故原由。
它并没有妖魔化日本人,也没有美化赛德克族、把莫那鲁道塑造为大英雄。
呈现在不雅观众面前的,只是人性,赤裸裸的人性而已。
瞥见与自己肤色不同,生活水准掉队的人,难免产生的轻视与陵暴之心;处事不公,处处左袒「自己人」的族群意识;利益产生冲突时,逐渐升温的摩擦与误会......这样的故事,不但发生在马赫坡社,不但发生在那个原始社会,它就存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
或许魏导刻意不呈现一部分失落去理智的日本人恶意对待赛德克族的桥段,不刻意遮盖赛德克族出草时的血腥与横暴,在某种程度上辜负了不雅观众对善恶对立、邪不胜正模式的期待,使不雅观影时少了高兴之感,反而时候有股说不出的沉郁压在心头。
但这样的平衡片段设定也带来了繁芜的层次,让人更能深入省思——究竟是什么样的缘故原由,造成了这一场悲剧?
莫那鲁道有一句台词说:“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我就让你们瞥见野蛮的骄傲”。
诚然,匆匆使赛德克族起而反抗的一个缘故原由是生活受到压迫,几近断港绝潢,忍无可忍的地步,但更主要的,是他们逐渐失落去身为赛德克人的那一份骄傲。
《赛德克·巴莱》有其存心的巧思,当然也有属于导演刻意撞击那以寡击众的轰烈。
先人的猎场,逐渐被砍伐殆尽;
作为一个纯洁的传统纹面文化,遭到禁止;
直到他们的下一代受日本教诲终年夜...
各类「文化入侵」都使他们意识到,再不起而做点什么,不但无法掩护自己的肃静,乃至连灵魂都要消逝了。
即便如一郎二郎般渴望摆脱蕃人束缚,凭知识能力往上爬的赛德克人,末了也不得不正视自己始终低人一等,永久无法与日本人不相上下、公正竞争的事实。
以是莫那·鲁道说:
“日本人比森林的树叶还繁密、比浊水溪的石头还多,可我反抗的决心比奇莱山还要武断!
”
这是属于民族的抗争。
繁芜的背景和历史创伤
首先要说下电影中涉及到的一个背景——雾社事宜。
「雾社事宜」是一越日据期间原住民对付日本人欺凌所发动的反抗活动外,也就大概是发动者莫那鲁道是抗日英雄这样的刻板印象了,对付个中所发生的起因,基本上我一点也不理解的,也未曾想过去深入理解,相信就连本土人知晓这段历史也是少之又少。
而在看过《赛德克·巴莱》后,在心中所留下的震荡可完完备全超过了原来的预期。
在不雅观赏这部电影之前,纯粹因此一位喜好魏导的影迷去看的,对付网络上的褒贬实在心中都有个天命,只是切切没想到这部影片所诉说的故事竟是远远超乎我的想像外的震荡民气,完备颠覆了以往对付雾社事宜的既故意见。
说真的,要不是有魏德圣这样充满激情亲切有个性的导演拍了这么一部史诗级大作,我想就算生活在这块地皮上的台湾人还真的没多少人能深刻理解这段充满血与泪的历史!
雾社事宜从来就不是什么国族大义,那只是一种来自于受不平等伤害,被迫哀求放弃自己崇奉的一种反抗,雾社事宜对抗的不是国家,而是暴行。
相较于国外的史诗级电影,《赛德克·巴莱》在历史考据上所下的功夫相称足够。
我最为独特的地方就在于所诠释的手腕因此最贴近历史的角度出发,之前所看过的史诗电影为了迎合不雅观众的口味,大部分都会在剧情或角色设定上有所美化以及润色。
而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虽然也多少有所润色,但对付关键的剧情部分还是很坚持他的想法而以最靠近史实的方法呈现。
像是电影一开始原住民的「出草」,为了争夺猎场以及证明自己能耐的杀人行为,对付现在不雅观众而言是相称难以理解且接管的血腥仪式,相信原来预期会看到赛德克族文化美好一壁的不雅观众肯定会有所反感。
我想魏导肯定有考虑到这一点,但是他却是坚持依照史实拍出最真实的一壁给不雅观众,同样的情形也涌如今末了雾社事宜发动时,赛德克族人猖獗砍杀学校里头无辜日本人的场 ,一幕幕都让不雅观众看得木鸡之呆、难以言语,也完备颠覆了以往对付雾社事宜的意见。
对我而言,我是打从心底佩服魏导能用如此超脱不偏颇的角度来拍摄这样一部史实电影,换作是好莱坞的制片来拍摄这部电影,相信这样的段落肯定会有所删减,毕竟不是每个不雅观众都能接管心目中的英雄是如此残暴的形象。
而这却也是魏导最想传达给不雅观众的讯息之一:就算是英雄也是有其人格上的瑕疵。
比较追求真实,是魏德圣一向的优秀作风。
雾社事宜的发动绝对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经由魏导的精准调度,把人们的惶恐以及紧张的肃杀气氛捕捉的相称扣民气弦。
《赛德克·巴莱》想传达的意义不单单只有英雄有其人格的瑕疵,在日据期间所产生的文化冲突,不管是权高位重的日本军警长期欺凌原住民,或是夹在部落以及日本之间旁边难堪的人们,还有想找回过往文化骄傲的赛德克族人。
这各类的抵牾以及冲突实在难以现代价值不雅观及不雅观点来衡量是非对错,将自己置身于个中,相信也很难做出一个最精确的选择。
就以片中成长于赛德克部落但接管完整日本教诲的花冈一郎、花岗二郎来说,背负着双方的期待,但日本人与赛德克族之间的冲突却也让夹杂在个中的他们饱受煎熬,两面不是人;
而与赛德克族人关系密切的日本人小岛源治,是少数与族人友好的日本人。
但这样的情意却也因雾社事宜的发生而有所迁移转变,各类的抵牾与冲突全是源自于殖民文化下不公正的对待而引发的,电影里头虽然并没有很明显的道清,但却也隐约传达给不雅观众一个不同文化间还是必须相互尊重才能避免悲剧发生的讯息。
个中的一幕一位赛德克族少年带着同龄的差错杀害手无寸铁的学校师长以及日本妇孺,当下的心情是震荡不已的,纯挚的少年转眼间变成了不雅观众眼中手沾鲜血的杀人凶手,他屈服长辈的话为自己找转身为赛德克人的骄傲,但他这么做是对的吗?
他可是让无辜的人们断送了生命,只能说在这么繁芜的氛围中听凭任何人都很难做出最精确的决议,更何况他还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少年。
虽然这个段落与史实有些许落差,却也不让人寻思这样的报复行动孰对孰错。
除此之外,我也相称喜好电影里末了一幕,镜头从空中俯瞰坐在旗杆下的莫那鲁道,看着混乱不堪的雾社,还有哀鸿遍野的无辜人们,沉重而镇静的思考下一步辇儿为,给不雅观众带来无限的想像空间。
如此大气如此大格局的一幕,顿时可让当时的我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赛德克·巴莱》的水准可一点也不输国外预算更多的史诗电影呀。
电影的艺术表达
电影的屠戮场面有很多,多到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
虽说紧凑的剪接与演员逼真的演出,使动作戏充满可不雅观性,拍得张扬俐落,险些没有平凡动作片或战役片常见的「杂鱼」,每个登场的原住民都杀气腾腾,刁悍勇猛,动作快、狠、准,鹿去世谁手的气氛浓郁,令不雅观众不敢稍作喘息。
我边看边忍不住惊叹魏导是怎么演习这些演员的?赤脚还能够如此俐落地在陡坡和碎石路上奔跑自若,乃至轻盈地爬上树干,该当不是过惯安逸生活的一样平常人能轻易做到的吧?
此外,利用诗歌,是最为之令人惊艳的。
由于歌词真的很幽美,原住民的歌喉真的很动听,但用得太泛滥,就多少有些令民气烦。
这也在某程度上拖慢了叙事节奏。我个人最不喜好末了战役结束时那一首,由于印象中,它是首次带入导演主不雅观意识的一首歌,像是间接在训斥这次的屠戮行动。在我看来,评价还是交由不雅观众高见,导演只需专心讲故事就好。
对付片中角色的选定绝对要给魏德圣导演一次大大切实其实定,不选择有名演员担当最主要的角色,反而找来了素人以及默默无名的演员演出。实则是一大壮举。
饰演年轻时以及中年莫那鲁道的大庆以及林庆台,光是两人杀气腾腾的眼神就完备说服了我他们是最适宜饰演这角色的演员,大庆所饰演的青年莫那鲁道个性勇猛果敢、无所畏惧,如同一头难以掌握的野兽一样平常狂野又自傲十足。
而林庆台所饰演的中年莫那鲁道更令我印象深刻,眼神中杀气依旧十足外,还带有一股成熟老练的深奥深厚聪慧,将族人以及子女眼中那威严且令人不自觉敬畏三分的头目诠释的极为真切。
除此之外,饰演事宜中悲剧角色花岗一郎、花岗二郎的徐诣帆及苏达也非常出色,让不雅观众也不禁因他们夹杂在赛德克族人以及日本人中的难堪而揪心不已。
除了角色选定出色外,导演也能很奥妙的让各个角色有足够的发挥空间,让不雅观众对每个角色都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演员的表现绝对是这部电影最为出色的部分之一。
莫那·鲁道曾被日人安排到日本参不雅观,但最让他难忘的却是日本警察的彬彬有礼。这与在雾社巡查所的日警有着极大的差异。
莫那鲁道的妹妹也被安排了与日警「管理联姻」,但末了却落得被抛弃的了局。
《赛德克·巴莱》虽然没有把这些拍摄进去,但在电影中以让我感想熏染到那样的不平与打压。在看完电影后追回历史才更深感冲突。
“如果我们要用生命换取脸上的刺青,那我们要用什么来换取我们的生命?”
“骄傲!
”
什么是骄傲?我想我们这辈恐怕都要忘却这两个字所能引发的能量到底有多不可限量。还好,我们还有《赛德克·巴莱》这样的一部作品来让我们记住了骄傲的质量。
以是平心而论,《赛德克·巴莱》并不算完美,除了在动画上显得粗糙外,电影一开始的剪辑也略显缭乱且仓皇,不过到了中后段导演营造的气氛也渐入佳境扣民气弦。
末了的血腥大战以及末了一幕对我而言也是我近几年看过的电影中前几出色的,更别提那近年来华语电影圈最为精彩的配乐了,就算不打着爱国爱台湾的口号,就以喜好看电影的不雅观众角度。
我在想,假如《赛德克·巴莱》放在现在上映,票房会不会创造一个奇迹?
虽然不知末了的结果能不能尽如人意,但我想该当不会抹煞不雅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喜好。
对付乐意投注统统完成梦想,不是一味向国际靠拢,而是用台湾的题材来走出国际的魏德圣导演,我要致上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