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挑一样东西作为潍坊人对这座城市的集体影象,那非“灰姑娘”莫属了。
作为潍坊建市以来第一座城市雕塑,她矗立在潍坊街头虽然只有短暂的七年韶光,然而,她带给潍坊人的影响却无与伦比。
在她消逝的近30年间,每隔一段韶光,民间就会发出探求“灰姑娘”的呼声,网上也会涌现各种纪念文章。
“灰姑娘”在潍坊已然成为一个可以勾起无数人感怀的文化征象。
那么,“灰姑娘”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人们对她如此念念不忘?“灰姑娘”究竟流落何处?她还能否重现在众人面前?

1月8日,“灰姑娘”雕塑原创者的后人、当年参与创作的部分艺术家以及熟知这段历史的学者接管齐鲁·齐鲁壹点专访,这场38年后的重聚,既是对“灰姑娘”前世今生的一次回望,也是对城市艺术的一次思考。

历经38年灰姑娘为何让潍坊人时刻不忘 休闲娱乐

上世纪80年代,“灰姑娘”成为潍坊市第一座城市雕塑。
(来源:潍县老事儿)

1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22年1月8日上午,“灰姑娘”雕塑原创者的儿子,同为雕塑艺术家的潘东铃老师和他从事高校美术传授教化、民艺民俗研究的爱人鲁梅老师,在自己的事情室里备好茶水,静待几位客人的到来。
不一会儿,几名两鬓斑白的父老相约而至,在穿过事情室的大厅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一尊小巧的石膏像身上。

这是一尊女性的裸体石膏塑像,由于年代久远,显得有些迂腐,作品的头部向一侧低垂,双臂残缺,宛如断臂维纳斯,“这不会是‘灰姑娘’的小样吧?”有人问。
“没错,这便是‘灰姑娘’的第一稿。
”潘东铃走上前先容道。

潘东铃的父亲潘连三师长西席正是“灰姑娘”的原创者。
参加这次聚会的父老中有著名雕塑家郭心聪师长西席、潍坊仿古铜领军人物赵益民师长西席、雕塑艺术家于伟师长西席,还有有名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齐鲁滨师长西席。

38年后,“灰姑娘”创作参与者首次聚首,追忆往事。
(左起:齐鲁滨
鲁梅 潘东铃 于伟 郭心聪 赵益民

“咱们这么齐地聚在一块,还是38年前吧?”郭心聪笑着说。
大家惊喜地围着这尊石膏像细细地打量着,他们未曾料到还能再次见到它,看着这尊曾经饱含他们情绪与艺术空想的雕塑样稿,38年前那段泥巴与汗水杂糅、炉火与金属碰撞的激情岁月再一次从面前闪过。

38年前,他们都是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一件亘古未有的城市雕塑作品把大家聚到一起,那时,他们谁也不会料到,这会成为一件载入潍坊历史、走进潍坊百姓心中的作品。

潘东铃见告,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大城市相继组建“城市雕塑办公室”,而潍坊是当时海内组建较早的城市之一。
1984年,潍坊市在市建委城市方案局组建“潍坊市城市雕塑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正是由父亲潘连三担当。
潘连三师长西席出生于1937年,1965年从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先后在荣成、掖县事情,直到1972年调回潍坊。
1979年,山东省文化局和省文联举办首次雕塑展,由潘连三等人参与设计创作、代表昌潍地区参展的9件雕塑作品和17件彩塑作品,以总数26件的体量,占全部参展作品的近十分之一。
作为潍坊雕塑界教父级的人物,当时47岁的潘连三担此重任实至名归。
转入城市雕塑办公室事情之后,潘连三立即动手主持潍坊市城市雕塑的设计和创作。
潘东铃找到了父亲于1984年5月写给潍坊市政府的两份报告。
在《潍坊市城市雕塑培植近期和长期方案》报告中,他提出了浩瀚城市雕塑的构思方案,个中就有后来承载着潍坊市民集体影象的“灰姑娘”。

由潘连三师长西席起草的《潍坊市城市雕塑培植近期和长期方案》报告中,他提出了浩瀚城市雕塑的构思方案,个中就有后来承载着潍坊市民集体影象的“灰姑娘”
(潘东铃师长西席供图)

而实际上,“灰姑娘”的官方名称为《春鸽》(别号:《少女与鸽子》《潍坊之春》),为了尽快启动城市雕塑的各项事情,潘连三还向市政府打了一份申调雕塑本科毕业生的报告。
正是这个机缘,当时二十多岁的郭心聪、胡立华、于伟加入到了潍坊城市雕塑的创作军队中来。

2

当时,潍坊青年路刚刚建筑一新,大路的北首是潍坊市区第一个街心环岛花园。
按照潘连三师长西席提出的《潍坊市城市雕塑培植近期和长期方案》,潍坊市建市以来的第一座城市雕塑就要矗立在这里。

实际上,根据文件显示,此处雕塑原方案并不是《春鸽》,而是《朝晖》。
《朝晖》由三个青年组成,一男二女,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前方,象征新时期的青年,也与青年路的名称符合。
据郭心聪回顾,当时市政府希望雕塑能在“五一”落成,然而《朝晖》因人物多,不能准期落成,当时与《朝晖》同时创作的《春鸽》进度要快一些,阴差阳错,《春鸽》被推向历史的前台。
而《朝晖》建成后被安顿到了昌邑市青年路,后来又移至昌邑运动场。

雕塑《朝晖》,“灰姑娘”便是代替了它的位置。
(潘东铃师长西席供图)

雕塑《朝晖》现仅存的实物便是潘老制作的小稿。
(潘东铃师长西席供图)

潘东铃先容,《春鸽》创意小稿父亲早在1983年之前就已经完成,存放在他事情室大厅里那尊断臂的裸体石膏像便是当时的小样,后来父亲在此根本上又做了着衣第二稿,此稿郭心聪也有参与。
而在制作《春鸽》等大泥稿过程中,为了在设计中表示出山东姑娘的特质,潘连三带领创作团队专门去沂蒙山区写真,仔细推敲山东少女的脸型特点,进入到详细设计环节,创作团队又约请本埠少女担当业余模特,呈现雕塑人物动作及体态。
据当时参与创作的雕塑家于伟回顾,当时约请的模特有六名之多,创作者们不断调度模特的表情、姿势,末了的塑像凑集了各位模特身体部位的长处,只为展现出最美的一壁。

由潘连三师长西席亲低廉甜头作的灰姑娘裸体小样。
(潘东铃师长西席供图)

潘连三师长西席团队约请模特,仿照雕塑中少女的动作体态。
(来源:潍县老事儿)

李金花便是个中一名模特。
1月8日中午,她也应邀与当年的创作者们团圆。
老友再相聚,已是白发人。
当年只有21岁的她,至今仍把为《春鸽》当模特作为自己最值得骄傲的青春经历。
李金花见告,当时她在露天地里,保持双臂展开的姿势,一站便是几个小时。
后来,为了便于创作者从各个角度不雅观察人物的神态细节,她又站上四五米高的架子。
如今,当她再给大家讲述当年的环境时,仍情不自禁地展开双臂,闇练地摆出模特的动作,仿佛这统统就在昨天。

38年后,模特李金花首次见到灰姑娘雕塑小样。

郭心聪见告,比之于当今那些批量化、模具化生产的所谓雕塑,当时的创作是十分严谨而负责的。
从脸型、胳膊、手,再到腿、脚,每一部分都是来源于真实,而非臆想。
而为了捕捉鸽子灵动的特点,大家还买来鸽子,不断不雅观察鸽子啄食的动作,“鸽子是我独立完成的。
”郭心聪自满地见告,在末了成型的塑像中,一只鸽子落在少女的手中,展开双翅,头部微低,惟妙惟肖,可谓画龙点睛。

经由“等大泥塑稿创作”和“铝合金材料稿制作”两个主要环节后,《春鸽》终极形成作品呈现。
陈修林和赵益民当时曾参与了《春鸽》的铸造。
回顾起《春鸽》,已经65岁的赵益民眼睛里又散发出年轻的激情。
赵益民说,当时《春鸽》采取铝合金铸造,那个时候海内做过城市雕塑的城市少之又少,如此大体量铝合金的城市雕塑放眼全国也少见,而他们更是没有任何履历。
他们先研究了铝合金这一材料的特性,然后跑到当年黄家庄一个铸造厂里反复试验。
在全体团队的密切互助下,经由大半年的韶光,才用无沙箱精密铸造工艺把《春鸽》做好。
而在铸造过程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由于当时的技能条件限定,铝合金难以焊接,因此在制作金属材料稿时参考了古代雕塑的一些手腕,分构件铸造,然后进行嵌合,而嵌合处多隐蔽在衣服的纹路之下,并不为人所察觉,不会影响到作品的完美呈现。

由潘连三师长西席拍摄的“灰姑娘”等大泥塑。
(潘东铃师长西席供图)

可是当《春鸽》铸造出来后,大家创造铝合金的金属光泽过于亮眼,置于阳光下更加刺眼,不能完美地表示雕塑明暗比拟的美感,于是又调试出一种着色涂料,使得雕塑产生出一种统一的灰色质感,随着韶光的推移,雕塑表面产生氧化,呈现出更加端庄的深灰色,而正是这种颜色,人们给她取名“灰姑娘”,以至于她的官方名字被逐渐淡忘。

潘东铃见告,在泥塑放大制作环节中,陈修林、郭心聪、胡立华、于伟、赵益民、丁汉忠以及从山东艺术学院的雕塑西席隋建国(现为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袁威青(现为旅美雕塑家)、曲师大美术西席王熹等其他成员都参与了进来,付出了积极的努力,而父亲潘连三在先容这部作品的时候也一贯谦善地表示这是集体创作的作品。

作为潍坊雕塑界的领军人物,潘连三带动并影响了潍坊城市雕塑的发展。
(潘东铃师长西席供图)

3

1985年5月1日,“灰姑娘”被树立在青年路北首的街心环岛。
潍坊市专门组织了一个揭幕仪式。
郭心聪还清楚地记得,揭幕那天十分热闹,《春鸽》被巨大的红布盖着,市民们翘首以盼期待一睹她的芳容。
而揭幕时还涌现了一个小插曲,红绸可能被雕塑的头部勾住了,揭幕的领导使劲拽了三次才拽下来。

而李金花此时也在围不雅观的人群中。
她自满地见告周围的人,她便是《春鸽》的模特。
而这座前所未见的雕塑也迅速成为潍坊市区的新地标,市民陈女士见告,小时候她随着父母从家里坐5路公交车去百货大楼,看到“灰姑娘”就知道到站了。

灰姑娘落成后,在青年路路口时的老照片。
(潘东铃师长西席供图)

亲眼见证“灰姑娘”落成的齐鲁滨当时也是二十出头的青年,对付这座雕塑他从来不吝赞颂之辞。
齐鲁滨见告,新中国成立之后,雕塑艺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紧张塑造领袖形象;第二阶段,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第三阶段,反响普通人物平民的形象,而“灰姑娘”正是第三阶段的详细表现,把创作题材定位在了普通山东姑娘的青春、康健、俏丽的形象上,正是这种“邻家女孩”式形象的成功塑造,引起了公众集体共鸣。
尤其是“灰姑娘”在创作过程中约请了那么多的模特,从群众参与度来讲也是十分难得的。

齐鲁滨见告,“灰姑娘”雕塑取得巨大成功,除了艺术创作上的成功之外,其余一个缘故原由,是由于她补充了潍坊这座城市公共环境主题雕塑的空缺,作为创始首发,自然会引发"大众的巨大关注。
“灰姑娘”所处的城市空间位置,在青年路北首与胜利大街的交汇口环岛中,当人们乘坐1路公共汽车,沿着青年路由南而北,到胜利街路口逆时针缓缓绕行环岛连续西行,似划出一道俏丽的弧线,透过车窗环抱注目“灰姑娘”,很随意马虎留下一段打动人心的审美愉悦感想熏染。

“灰姑娘”成了当年最红火的城市景不雅观,给很多潍坊人留下美好的童年影象。
(来源:潍县老事儿)

鲁梅认为,从城市空间来看,当时潍坊的城市高度普遍偏低,在那种空阔的天涯线下,高达5米的“灰姑娘”在空间视觉效果上就非常能干突出,成为一幢标志性的主体形象。
其余,青年路北首丁字形的分外道路构造,更是让“灰姑娘”脱颖而出的主要缘故原由。
人们乘坐公交车绕环岛一周,透过车窗凝望“灰姑娘”,那是一种360度全方位的俏丽。
而且,人们与这样一座首次矗立于街头的俏丽雕塑重逢,就犹如初恋一样平常,影象深刻而美好。

然而,便是这样一个令无数潍坊着迷的“灰姑娘”,在青年路路口默默站立7年后,开始了她的颠沛流离之路。
1992年,胜利街改造,灰姑娘被移走。
“被移走的时候我们这些创作者都不知道。
”郭心聪酸心肠说。

“灰姑娘”挪到公民公园后被刷上白漆,变成了“白姑娘”。
(来源:潍县老事儿)

“灰姑娘”起初是被移到了公民公园,或许当时的管理者看不上“灰姑娘”灰不溜秋的形象,于是叫人给她刷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油漆,成了“白姑娘”。
潘东铃见告,当年,父亲听说“灰姑娘”被刷上白漆后非常朝气,一件包含众人心血与情绪的艺术品就这样被挥霍了。
然而,这还不是“灰姑娘”终极的悲惨结局,当公民公园也开始改造后,“灰姑娘”又被挪到他处,从此着落不明。

当李金花得知“灰姑娘”再也找不到时,她懊悔不已,作为“灰姑娘”的模特之一,她才创造自己居然没有一张和“灰姑娘”的合影,“灰姑娘”就这样不辞而别了。

4

在灰姑娘失落踪的近30年间,不断有市民自发地探求。
2012年,又有网友发起探求“灰姑娘”的活动,当时齐鲁还有幸采访到了潘连三师长西席。
当时潘老已75岁高龄。
提起失落踪的“灰姑娘”,潘老十分心痛,潘老说,“灰姑娘”是潍坊第一座城市雕塑,当时潍坊正处改革开放初期,由“小城”向“大城”迈进,城市培植活气勃勃。
他对“灰姑娘”这个称号很是喜好,在贰心中,这座雕塑象征着潍坊公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神往和热爱和平的空想信念。
可是,在城市变大的过程中,“灰姑娘”却丢了,就像丢了自己的孩子一样。
当时,潘老还希望市民能供应线索找到“灰姑娘”,然而这个欲望直到老人去世时也未能实现。

2012年,潘老接管齐鲁采访,追忆“灰姑娘”。

潘东铃见告,“灰姑娘”创作时,他还是一个高中生,不过他常常到“灰姑娘”的创作现场去。
后来,他接过了父亲的衣钵从事了雕塑事情。
而正因如此,“灰姑娘”也成了贰心头挥之不去的顾虑。
探求“灰姑娘”也成了他和爱人义不容辞的义务。

1月8日,面对相逢的前辈们,潘东铃激动地取出手机向大家展示两张照片,照片中的内容正是他几经周折探求到的“灰姑娘”,令人遗憾的是,“灰姑娘”仅存一个头部和一条手臂,别的部分仍不知着落。

1月8日晚,当潘东铃通过“潍县老事儿”的直播间见告大家这个后,主持直播的事儿君难掩泪水。
潘东铃见告,是否向大家透露这个他斟酌了良久,他担心那些深爱“灰姑娘”的人们会心痛,怕这些残件会影响“灰姑娘”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印象。
可是他以为还是该当给浩瀚关心“灰姑娘”的市民一个交代。

几经周折,潘东铃探求到灰姑娘头部残件
(潘东铃师长西席供图)

潘东铃见告,“灰姑娘”的残件找到时,上面还留着厚厚的白油漆,他费了很大的劲才冲洗处理掉,使“灰姑娘”又露出她的真容。
与此同时,一个重塑“灰姑娘”的想法,也在他脑海中萌生。

潘东铃说,重塑“灰姑娘”,在艺术和技能层面都没有难度,保留下来的这两部分构件,这是“灰姑娘”留下来的火种,他还有父亲留下来的设计小样,加上浩瀚照片作为参考,他有信心做到95%以上的复原度。
潘东铃的想法得到了各位老师的同等赞许,他们表示,如果须要的话,乐意再次为“灰姑娘”联手互助一把,让“灰姑娘”重生。

不过,鲁梅提出了现实的问题。
她见告,“灰姑娘”当年所处的城市空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革,如果复原,选择得当的空间、位置摆放就非常主要,即便是再次将其树立在原来的位置,或者是完备复制原来的高度,是否能够呈现当年的城市空间美学效果,须要慎重综合考量。

再见“灰姑娘”样稿,大家无限感慨。
如果“灰姑娘”有望重塑,老伙计们乐意再次联手互助。

提到,2019年,潍坊对白浪河绿地广场改造,当时就提出要重塑“灰姑娘”,对此鲁梅表示,从空间美学效果看,灰姑娘坐落位置须要探求得当的空间,不过这须要城市方案部门和政府部门主导和支持。

齐鲁滨表示,潍坊的城市雕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属于出道即顶峰,潘连三师长西席是潍坊雕塑界的领军人物,带动并影响了潍坊城市雕塑的发展,该当说走在了全国同期间同级别城市的前列。
“灰姑娘”可以当作一个文化征象去磋商,人们追怀“灰姑娘”,实在便是梳理潍坊当年这种开风气之先的情怀与乡愁。
潍坊是“中国画都”,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字画之都,其格局更该当定位于打造美术之都、艺术之都、文化之都。
以是,该当呼吁这座城市要重视主题城雕对付城市空间形象提升的浸染,潍坊可以考试测验复原“灰姑娘”或者新创作一个能够媲美“灰姑娘”、能够代表潍坊城市气质和格局的主题城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