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屯子,以地坑民居享誉国内外,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开拓旅游,大大小小的景点建筑很多,这里的屯子地坑院子里建成了吃喝嬉戏住宿一条龙的做事模式,近日,拍照师一行人走进了屯子地坑院子,听到了一件怪事情,一名叫李九发的人带头修地坑却不为赢利,在家里建起了展览馆,免费供游人参不雅观,已经做了10年,随后我们便找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地坑院子,来了一次免费旅游参不雅观,走进了这位独臂退伍老兵的天下。
初见李九发,看他一身唐装打扮,温文尔雅,谈吐不俗,怎么也和一个退伍老兵联系起来,坐在窑洞里,他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李九发今年65岁,有过当兵4年的经历,1979年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立有三等功,退伍返乡后在市里一个单位事情,现在退休在家务农,是村落庄里地坑院小景区58号地坑院子的主人,并且担当责任讲授员,他家的地坑院子没有像其他村落民一样做田舍乐的买卖,只供应免费游览参不雅观的园地。
提及当年建筑地坑院自然是有故事的,李大哥说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村落民利用地坑民居上风,修缮地坑院落做田舍乐买卖致富,可能是由于村落庄间隔市区较远村落民对此认识不足,大家一贯都在等待不雅观望中,当时自己认为干部们很有眼力,这是个大好事,虽然刚刚给儿子成了家,经济比较紧张,但是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先带这个头,随后不顾儿子反对筹钱开始建筑地坑院,统共花了8万元率先和其它几户村落民修缮出新地坑,建成了地坑他却没有和其它村落民一样经营田舍乐,反而决定做公益,在自家的地坑里建起了展览馆,供游人免费参不雅观,很多人不理解,但是自己当仁不让的做了下去。
李九法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三等功奖状
大哥说自己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提及来很大略,当年他之以是这样干便是考虑到都经营田舍乐,游客来了只是用饭住宿却没有可看的项目那样难以留住客人,看就要看正能量的内容,并且能代表本地的特点,随后他根据自身的现有资源,决定建个艺术展馆,便首先想到了自己退伍军人的身份,喜好军器收藏的爱好,其次还有外甥是当地剪纸非遗传承人的上风。说干就干,立即打电话叫来外甥,给他下了任务,让他将剪纸作品来装饰自家的地坑院子,先建个剪纸作品展览馆,外甥不负他所托,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在5孔窑洞内悬挂展出了上千件的剪纸作品,展馆就算开张了。自己之以是要这样干实在便是军人情结和家乡情节,便是想给家乡人脱贫致富着力,其它别无所求。
在筹建剪纸展览馆的同时,李大哥同时创建自己的军事展览馆,复制出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利用的各种武器弹药的仿制品,大大小小数百件,集中展览在2孔窑洞中,墙吊颈挂着巨幅照片,为来参不雅观的游客讲解当年的战斗故事,宣扬爱国主人,弘扬正能量。
我们在李大哥家窗户和大门上看到了极具当地风格的剪纸作品,浓郁的豫西陕州风格让民气旷神怡,非常俊秀。他先容说自己的老母亲当年便是村落庄里有名的巧娘,剪纸特殊在行,外甥在8岁的时候就随着姥姥学剪纸,继续了母亲祖传的剪纸艺术,成年后他又学习了根雕,书法,绘画,布艺,十字绣,刺绣等等姊妹艺术,并且把这些艺术融汇在了祖传剪纸艺术之中,发扬光大,剪纸作品在市里比赛中屡屡获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用外甥的剪纸装饰地坑是不二的选择。
提及剪纸艺术李大哥很有感情,源于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祖传剪纸艺术的热爱,他带着我们开始逐一参不雅观了窑洞展馆,一孔窑洞里悬挂着外甥的巨幅剪纸作品,一套8件岳飞八大锤售价为12000元,清明上河图售价8000元,他说外甥的剪纸作品多达1000多种,从巴掌大小的窗花到8尺的巨幅之作,都是精工细剪,内容大多都是花鸟鱼虫吉祥物或者传统民间故事。剪纸作品是外甥所有,李大哥只是给他供应展示和售卖的平台,卖出的作品收入归外甥所有他不收任何用度,这个做法对任何人都一样,如果有人在此展览他也是免费供应园地,外甥把自己的剪纸作品送到舅舅这里存有相称数量,卖走一件就会补上一件。民间的剪纸作品很受外国人喜好,李大哥曾将作品代卖给韩国,日本和罗马尼亚游客,大多都是选购8000元一件的清明上河图巨幅作品。
李大哥说展出在这里的作品他很把稳思想内容,主题便是弘扬民族文化,悬挂的作品自然很有讲究,每件展厅里都有一个主题,或是爱国主张教诲,或是德孝文化,或是历史名作佳作的复制,所有的展品始终不能分开自己的爱国正能量家国情怀。
李大哥的右臂是1990年车祸留下的后遗症,他说自己从来没有由于身体的残缺而放弃人生追求,在办好地坑展厅的同时,他还在家里栽种有8亩的葡萄树,每天早上都要坚持下地干农活,这样坚持了10多年,他的行动影响了很多村落民,大家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乃至说是成了偶像,军人本色,倔强人生,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成了村落民们教诲孩子学习的榜样。
李大哥对自己的军旅生涯很珍惜,将当年参战得到中心慰问团赠予的黄毛巾很仔细地装框,保存在寝室里,一朵剪纸的大红花印在上边,自卫反击保卫边陲胜利纪念12个大字,是他生平的光彩。桌子上放着中华人物,不忘初心,牢记义务文献汇编等等学习资料,这是李大哥的精神食粮,他说每天利用空隙韶光都要充充电。
李大哥说现在的退休生活很充足,源于自己的人生追求。住在屯子地坑院子里冬暖夏凉,生活自由,每天早上起床后就去地里干点农活,中午游客进村落他就成了责任导游讲授员,下午在家里开放展厅接待游客参不雅观,这也是他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
李大哥家的58号地坑院子,已经成为小景区里的一个文化景点,每每有旅游团前来,这里都是必游的项目,他说自己现在不图赢利,也不须要赢利,图的便是能为家乡农人致富做出自己的贡献,看到村落庄里游客不断,田舍乐买卖火爆,自己心里就一份知足和幸福。恳切诚意地约请全国公民都来他的家乡,参不雅观地坑院,品十全席,听他讲述民间艺术和爱国故事。【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