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位于铜陵市中部,古名澜溪,建镇已有千年,历史上曾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镇,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有“小上海”之美誉。
“夏洪兴老秤店”位于铜陵市大通镇澜溪老街,已有百年历史,祖上从湖北孝感迁到大通,已有三代,60岁的夏大明正在店里一丝不苟地制作杆秤。刨木、打磨、包铜皮、定叨口、定星位、验砝码……不管街上多么鼓噪,他都心无旁骛,醉心于制秤的每一个环节。做秤不但是手艺活,更是良心活儿。作为夏洪兴老秤店的第五代传承人,夏大明认为做秤一两便是一两,做秤的民气平手稳,用秤的人才会公正买卖。
一块将褪色的招牌悬在当街的一只架子上,牌子上写着“夏洪兴老秤”,这是他们传了将近一百年的店号。店的四壁挂满了大小不一的老秤,让这间不敷20平米的店面看起来像是一个老秤博物馆,那些老秤按照规格大小,整洁划一的展示在那里,向人们讲述着夏洪兴老秤的一段漫长的历史。
今年60岁的夏大明祖籍湖北孝感,他的祖爷爷夏洪兴在老家创办了夏洪兴秤店,在长江中下贱沿江一代很有名气。抗日战役期间,夏大明爷爷夏厚斌被侵华日军从孝感抓壮丁带至铜陵服苦役,从此在大通安家落户,把做秤技能带到了大通,做秤成为古镇大通一门远近有名的老手艺。
做一杆老秤工序很繁芜,秤杆是一种从浙江进的名叫马尼康的原木,这种原木能担保秤的矗直和不易变形。在做一杆秤前,要先用法码在秤杆上定位,再用钻花在秤杆上打出均匀的秤眼。没有闇练的手艺是做不好这一道工序的,秤眼的深浅、大小,都决定了一杆老秤是否精确无误。做秤不但是手艺活,更是良心活。既要手艺细腻精细,更要心态安静平和。
“天地间有杆秤”“天地良心的标尺”“公正公道的象征”等。如今,更多的顾客买杆秤已经不把它当作一个度量用具,而是当作蕴含有文化内涵的工艺品来收藏。当地姑娘出嫁都会选择买一杆秤作为嫁妆,寓意公正干事公正待人。拍照:张旦 原创作品 盗图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