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苗林
张李村落是距牛记庵村落最近的一个村落庄。这里已经是村落庄公路了。透过村落旁的牌坊看那张李村落的民居都是石头建造的,是那种古朴的风貌,有炊烟袅袅升起。张李村落是张姓和李姓平分秋色的村落庄吗?
前面来到了一个三岔路口。通向山里面有两条路,路口各有一个牌坊。左边的牌坊写着“牛记庵村落”。右边的牌坊写着“暖石坞”。两个路口都设有汽车感应起落杆。通向暖石坞要四五里路呢。村落民说无论远近,暖石屋村落是不欢迎外地的人去的。缘故原由很大略,那里的村落民习气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外人去了会打扰他们的宁静。牛记庵村落是国家级自然村落。进进出出的车都是被吸引到这里来嬉戏的。来的人希望寻到一片古朴,估计村落庄里面的村落民正等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呢。
牛记庵村落是因“庵”而得村落名、还是先有的村落庄后有的庵呢?
村落头的山崖下面是钟乳石形成的岩洞。洞的顶端比较光滑,洞的一侧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窟,相连的石窟突出的形状又像是牛鼻子。于是就有了“牛鼻子”的名称。走出岩洞正面便是牛记庵村落的全貌了。村落庄建在对面的山崖上,那山形成了一个u字形。错落的民居灰砖灰瓦,隐匿在冬春之交的山色当中。循着右侧的村落路——那村落路已经建筑成了整洁的石阶步道,每一级台阶都干净稳定,危险处还有栏杆。那些断壁残垣、原汁原味的民居在主路旁的修旧如新,隐匿在背街处的任由破败或者还没有来得及修缮,也是禁止游人进入的——往山上攀登,一座座民居屋舍俨然,院落精细。院落的门上险些都挂有“请勿打扰”之类的小牌子。实在透过不高的院墙,能够看得到每一处院子里的全貌。房间里面并没有人居住。所有的院落都是空宅。听说这些宅子都已经租了出去。夏秋时节它们的新主人是会回来的。原著村落民都已经腾笼换业了。
因牛记庵而得名的村落庄,那座“庵”坐落于半山腰。虽是一座不大的庵,依然有大雄宝殿。庵里面有一眼“神牛泉”,山崖一块突出的巨石也被称作了“牛心石”,颇有些形似。到了这里才知道,三百七十年前的一个月黑风高的日子,一位牛姓女士因避笔墨狱逃难至此。削发为尼修庵隐身。后来有李、王、张、孙诸姓氏到此形成村落。至今唯独没有“牛”姓。这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一起走来碰着了三百年树龄的五角枫,穿过榆树形成的拱门,宅前屋后遍植喷鼻香椿杏树,登上山顶。在不雅观景台可以俯瞰村落的全貌。所谓普通的古老民居已经别开生面了。有为年轻人准备的露宿营地,有为宠物们建好的笼子。等等。一处宅院旁修了一个贴满蓝色瓷瓦的椭圆形露天浴池。春寒料峭,触景生情,就吟诵起了“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诗句。想必杨贵妃或者牛贵妃们到此一定会“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的。
三百多年前的那位有文化而半路出家的牛姓女士到此避难却撑起了一片村落,还形成了“牛”文化。附近中午,想找一家餐馆体会一下当地的小吃,却有些失落望了。村落庄太过干净。干净得看不到炊烟,听不到鸡鸣狗吠,遇不到村落民唠唠家常。除了游客接待中央那座堂皇的酒店以外,没有小卖部,没有小餐馆。如果有家牛肉包子铺或者牛肉面馆,也是对牛文化的一个补充啊。
2.19
壹点号 畅叙幽情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运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