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阳“四关”,相信不少年轻人对此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观点。只不过在城市住久了,倘若谁说上一声“小西关”“北关”“东关”,也知道个大致,但只是大致而已。
不过,“四关”对付南阳城来说,不仅是一个旧时城区地域范围的观点,它与南阳历史上的“梅花寨”(也称“梅花城”)紧密相连。纵然现在,“梅花寨”只剩下一段南寨墙和两个寨门,但东关、北关、小西关等叫法还在,取名小北关的巷子还在。南阳“四关”,并未随“梅花寨”的传奇一起沉寂在岁月风尘里,它留存在老南阳人的回顾里,生动于人们故意无意的言语里,固执地为城市留下有关“梅花寨”的宝贵影象。
11月26日,踏着初冬缤纷的落叶,随南阳文化人郭文学、乔治邦、刘国旭、范立硕、杨柳、王玉等一起骑行南阳城区,寻觅南阳“四关”的点点滴滴。
“四关”里,藏着“梅花寨”的旧影往事
公民路与淯滨街交叉口处,大家拿着光绪年间南阳城区四关图,开始了绕城“四关”行。淯滨街并非古道,其位置在玄妙不雅观西北,也是北关寨外。
“四关”由来,与南阳故城的建筑关系密切。早期南阳郡城为夯土筑建,明洪武三年,南阳卫指挥佥事郭云用砖石在元代土墙根本上重修南阳城,城有四门,东南西北分别为延曦门、淯阳门、永安门、博望门。同治二年,南阳知府傅寿彤在四座城门外修建了土郭18里,后增修断为四圩(寨堡),延曦门外叫万安寨,淯阳门外叫淯阳寨,永安门外叫永安寨,博望门外叫人和寨,从而形成四关,即大东关、大南关、大西关、大北关。郭文学说,大东关为延曦门以东,大南关为淯阳门以南,大西关为永安门以西,大北关为博望门以北,因四关土寨环抱府城呈梅花形,故南阳有“梅花寨”“梅花城”之称。
旧时“四关”,分别是护城河外侧拱卫城门的东西南北土郭内的范围,是老城的外展延伸,其表面还挖有寨河(西引梅溪河水、东疏温凉河、南倚白河)围之,形成具有计策防守意义的关隘。
一起行走,从梅溪河到望乡台,从张大将军收瘗枯骨碑到万人坑,在一行人的讲述中,往事历历在目。在公民路与八一起交叉口,郭文学说,这里,便是历史上红桃街与柳河街的交会处。原来,公民路是1958年新辟的道路。路未建筑前,其南段为柳树丛生的干河沟,向南至老运动场南口(现中央广场西侧),名为柳河街,今文化宫街南尚残余有一段,名柳河巷。旧时红桃街北至望仙台东,迎向玄妙不雅观,东接西拐街,相传明代唐王沿梅溪河遍植桃树等果木,以是留下了红桃街这一地名。公民路的名字,也并非最初的名字,它最早的名字叫“梅城路”,还是与南阳“梅花城”有关。
小西关小东关,是由南关分出的地域范围
明清期间南阳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民国时在民主街西端辟经武门,俗名新城门,城门便成了五个)。“梅花寨”筑成后,为方便内外交通,四圩开了二十多座寨门。如今的公民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便是大南关西寨门。“市二中南边过去都是庄稼地,我还在这里拔过草哩。”郭文学说。
市十二小北侧的南寨根街向东南的西侧,便是南寨河旧址,该街巷也因此而名,其附近曾经有寨门叫朝山街寨门。沿此巷道向东向南,即可到达以前的南关大寨门处。沿南寨根街往东走,便到了同样不起眼的朝山街,这是老南阳一条古道,由于是旧时人们去武当山朝山进喷鼻香的路,故而得名。朝山街南端,有与之相交的新街——新街实在是清代老街,旧时南临白河大寨门码头,往来船只多在此卸载竹木等货色,南侧原是竹木货栈,因此商业繁盛,形成街市,故名新街。如今的新街依然热闹,到处是蔬菜和食品摊点,充满了市井烟火味儿。作为南阳航运业发达的主要见证的天妃庙,也在新街上。
“梅花寨”土郭18里,如今只剩几百米的南寨墙,二十多座寨门,留存下来的也仅有奎章阁、永庆门了。一行人走走看看,在踏访和追溯中,感想熏染着城市流转不息的岁月。站在琉璃桥上,忽然想到小西关、小东关彷佛与大西关、大东关毫无关联。原来,小东关、小西关与大南关有关,分别是大南关的东端区域与西边区域,中州大道东段上,乃至曾有小东关和小西关的古街巷,小东关街北接琉璃桥,南至永安门处西折至南关十字口,小西关街东接南关十字口,西到小西关寨门。后来城市街道拓宽,它们都成了中州大道的一部分。
寨外的小北关,为旧时连接去洛阳的官道
沿书院街北上,走北寨根街向西,再折向北走公议门街,一起上,处处是关于城寨的回顾。北寨根街因其位于人和寨北寨墙根而得名,公议门本是“梅花寨”东北方的一个寨门,是人和寨和万安寨的接合部,此门向北通小北关,连接北上官道。
出公议门寨门,过寨河,就意味着真正出了城。那么,小北关岂不在寨外?是的,与小西关、小东关都在寨内不同,小北关是在寨外的西北隅。南起淯滨街东端、北至光武大道的小北关街,是一条历史古道。出小北关街,过光武大道一起向北至温凉河,便可见到一座新修的宽阔桥梁。这座桥的前身,实在是一条狭窄的古桥,桥名“通济桥”,原名“慈桥”,由于此段河道南距南阳府城三里,以是又称三里河,桥遂名三里桥。此桥建于明代,桥身迎水面镶一龙头,下水面嵌龙尾。在过去,出公议门、走小北关,北上官道须经由此桥。官道至八里岔分为两路,向北由蒲山、石桥至南召、洛阳方向;东北向由许坊渡(旧称瓜里津、三桥湾)去往许昌、新郑。
嫡黄花,城市在快速发展进程中轻轻抹去了过往的许多痕迹,但还有许多遗存,在角落里悄悄留存,努力展示着城市的生命历史。穿过仲景大道,沿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北侧向东,超越宛城区汉冶街道蔡庄社区,一个硕大的土堆映入眼帘,这里便是汉代故郡城遗址,“宛城遗址”的牌子悄悄站立。大家登上这数米高的土堆遥望四周,心中充满慨叹。城市不断发展,曾经的“四关”成了城中很小的范围,但它们就像旧日与现时连接的长廊,让我们步入个中,便看到了往昔的氤氲光阴。
全媒体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