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地区约500万人利用的雷州话,与粤东的潮汕话同属闽南语系统。
虽然雷州半岛与潮汕地区相距800多公里,但是由于历史上雷州半岛与潮汕居民往来频繁,两地方言有极高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雷州话保留了不少古音的特点和古汉语词语,以雷州话为载体的文化品类颇多,雷州歌、雷剧早已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被认为是研究雷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

粤西雷州话与潮汕话同声同气姑娘歌自明代刮风行 休闲娱乐

近日,南都、N视频专访了中国措辞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专家、广东省首席专家林伦伦教授,理解雷州话的特点与发展进程以及雷州话文化传承的情形。

与潮汕话“同声同气”

在粤西地区,有约500万人在讲着雷州话,除了通用于湛江市五县五区,茂名廉江、电白部分地区也操此方言,个中,旧雷州府所在地——雷州雷城居民的发音被认为是雷州话的标准发音。

在不少人印象中,雷州话与潮汕话极为相似,这是由于他们同为闽南语系统分支。

中国措辞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专家、广东省首席专家林伦伦教授曾多次到雷州半岛调查研究,他向南都先容,雷州半岛多地的族谱有记载,当地人的先人大部分是直接从福建西部的闽南语地区迁移而来,少部分是从粤东闽语区迁至雷州半岛的,最早也是福建原住民。

历史上,雷州半岛居民与福建、潮汕居民往来频繁,方言的高相似性和关联性也与此有关。

南都理解到,在湛江赤坎的北部的福建村落,相传是南宋之后,移民们为躲避元军追杀,从福建莆田搬家后聚居的地方,后来这里才逐渐形成村落。
其余,在赤坎区从民主路至安然街口路段,尚保留有古老街道的痕迹,比如街口有八角井,为清乾隆年间潮州来赤坎做生意人士所建。

以是,就算雷州半岛与潮汕地区相距800多公里,两地方言也有不少相同之处。
“小孩”“鸡皮疙瘩”“愉快”等词语的用法乃至千篇一律。

“潮汕话和雷州话初听起来差别很大,但负责对照后会创造对应性很强,节制两者规律就可以通话了。
”林伦伦是汕头澄海人,平时讲潮汕话和普通话,他向南都谈到,1975年8月他到雷州,不到半年就可以用雷州话发言了。

有方言字典收录1.6万余字条

和闽南话一样,雷州话保留了不少古音的特点和古汉语词语。
比如,雷州话用“晏”表示“晚上”,《墨子·尚贤中》里的“蚤朝晏退”的“晏”便是“晚”的意思;雷州话中表示沐浴的“洗澡”在多篇古文上也有记载,如《博异志·阴隐客》中写道:“引二人行至清泉眼,令洗澡及浣衣服”;形容视觉失落灵的“青盲”也源自古语的用法。

此外,有不少古代诗词用雷州话读可以形成押韵,林伦伦阐明,这是闽客粤方言的共同特点。

不少民间谚语源于生活,雷州人授予了很多词语新的含义,创造出一些有趣的雷州话俚语。

比如,雷州人爱说的“龙肝炒蚊件”这个俚语乍一看像是一道菜名,实在不然。
龙作为中华文化具有象征意义与文化想象性的图腾,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具有“神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万兽之首。
所谓“龙肝”,纯属子虚乌有。
而蚊子个体较小,雷州话的“蚊件”,指的是“蚊肾”,指一件永久也办不到的事。
“龙肝炒蚊件”意指欲望过高,不能达到,意思类似于“好高骛远”。

雷州话的语音系统有多繁芜?

上世纪80年代,雷州文化研究先哲蔡叶青出版了《雷州音字典》《雷州方言词典》,其所利用的“雷州话拼音方案”就包括了19个声母、47个韵母。
该拼音方案还被海内多名从事措辞文化研究的学者认可,曾通过了语音、方言类专家审定。

即便如此,上述两本字典收录的7000余字条也未能讲全体雷州话“词库”含括在内。

南都此前专访了对雷州文化研讨颇深的雷州本土文人蔡山桂。
在借鉴蔡叶青字典的根本上,年过八十、仅有小学文化的他,坚持编著了一本《雷州话字典》,收录了16000个字的雷州话读音、释义,还附有部分雷州方言词语。
全书超80万字,近700页。

雷州话“姑娘歌”明代已十分盛行

除了雷州话字典,蔡山桂还著有《雷州话同音字·雷州歌韵》《雷州古今楹联选》等多部作品。
蔡山桂主编的《寇准贬雷州》等多部雷剧早已被搬上戏台演出。

蔡山桂。
南都 黄小殷 摄

除了雷剧,同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有流唱于雷州半岛的民间音乐雷州歌,与潮汕民歌、客家山歌、广府民歌并称为广东四大方言民歌。

雷州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格律靠近七绝,朗朗上口,又大量利用比喻、夸年夜、双关等修辞格式,平仄折衷,韵律幽美。
雷州歌中的歌词内容,也被认为是研究和认识雷州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以方言为载体的雷州歌记载了世代居住在雷州半岛的人们出身、迁徙、劳动、生存等多方面的历史状况,内容既有请神祈愿的祝祷,酬神报答的唱诵,也记录了名人轶事。
这些内容在宋代即已见诸史籍。

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记录,雷州歌中的“姑娘歌”从明代就开始十分盛行。
即兴对唱、斗歌,让“姑娘歌”的演出形式有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姑娘歌”后来也成了雷剧的个中一种演绎形式。

可惜的是,丰富多元的雷州方言文艺作品彷佛没能被传到“更远的地方”。

林伦伦向南都谈到,之以是雷州歌、雷剧的有名度远小于粤剧、潮剧等其他方言文化,是由于雷州话的文学功能开拓程度不足,雷剧、雷州歌等的传承和创作人才“断链”,这些文化遗产很难走进年轻群体,以是逐步衰落。

林伦伦建议,以雷州话为载体来创作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作品,或许是发展雷州话文化的一个不错办法。

“走读岭南方言”系列宣布

总策划:戎明昌

实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 向雪妮

采写:南都 黄小殷 演习生 吴浩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