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个县级市,属于小城,坐落在松嫩平原上,中东铁路必经之地,间隔哈尔滨站63千米,很近的。
哈尔滨是音乐之城,我家乡受其影响也到处充满歌声。
小城有位音乐家马俊山,1931年出生于黑龙江木兰,父亲大学毕业后做生意。
他于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1957年分配在黑龙江省教诲厅,后来被肇东师范学校要去任音乐教员。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调到家乡文工团担当作曲,兼任音乐指挥。

1974年我调到家乡文工团担当编剧,就跟马师长西席共事了,他大我十八岁,是我长辈。
可能是当过教员的缘故,他始终穿着整洁,把稳修边幅,脸上很光洁,梳着背头一丝不乱,高鼻梁上卡着一幅近视镜,显得很文静。
他家住在六道街挨着剧团家属大院,两间低矮的平房,室内整洁,一架钢琴置放在较通亮的地方,屋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来苏水的味道。
马师长西席的夫人是妇幼保健院妇科大夫,医道高明,许多孕妇临产时都找她接生,经她手接生的婴儿无计其数。
夫妇育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四个孩子都爱好音乐,宗子和小女儿在剧团担当演奏员。

小城音乐家马师长教师最大年夜的缺点是不会为自己包装把自己耽搁了 汽车知识

马师长西席刚直不阿,身怀音乐作曲绝技,在剧团不大爱说话,一旦提及话来,直来直去,有板有眼,还挺诙谐,但这样的时候极少,平常少言寡语。
当他作曲时,就像换了一个人,激情澎湃,弹奏钢琴,大声地试唱,然后用笔在纸上迅速地记录乐谱。
在那一时候,把周围的统统全都忘在了脑后。
我曾多次去他的小屋求教,他说,我对住的无所求,只要能放下这架钢琴就行;我对吃的也无所求,只要能吃饱就行。

马师长西席不只对评剧唱腔有研究,对东北二人转、吉剧等地方音乐也都有研究。
1974年他为北大高材生、我团编剧艾群的小戏曲《天外天》谱成吉剧、小戏曲《饭店内外》谱成评剧;还为我的二人转《八月十五》《快马加鞭》、单出头《二分之争》、小评剧《演出之前》等谱曲;还为我团编剧、我的恩师王浴海师长西席的小评剧《浪卷潮头》、剧团演奏员孙殿富和华云起互助的小评剧《乡邮姑娘》等作曲。
这些戏剧作品相继参加绥化地区文艺调演,都得到好评。

1980年我在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大专班毕业,分配到齐齐哈尔市戏剧创作评论室任编剧,马师长西席还在家乡剧团作曲。
1995年至1996年,我受家乡剧院特邀,相继创作了两部纪实话剧《师魂》《生命之光》,为了好看,我让这两部戏载歌载舞,全是请已退休的马师长西席作曲,个中《师魂》的主题歌《牛的承诺》,由马师长西席的宗子马大明作词、马师长西席作曲,均收到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
省委组织部电教处把《生命之光》摄制成电视报告剧制成了盒式带全省发行,因此留下了马师长西席谱曲的带有东北地方音乐特色的十几首歌曲。

1997年,我调到了黑龙江省戏剧事情室主理的《剧作家》杂志社编辑部当剧本编辑,由于不坐班,便把家安置在家乡。
那时,马师长西席已经退休了,家住在正阳街高等知识分子楼。
2002年,我受福建电台文艺部特邀,根据漳州市音乐家、修锁匠林蔡冰的传奇业绩创作广播剧《修锁匠的音乐情结》,里面涉及到一些音乐方面知识,我便去向马师长西席请教。

他家住在“高知楼”4楼,是退休前作为有突出贡献的高等知识分子市里分给的楼宅,马师长西席激情亲切地接待了我。
这回室内宽敞了,通亮了,还有客厅。
那架钢琴就放在客厅里。
他回答了我提出的音乐方面的一些问题。
闲聊时,他向我提出了几个敏感的政治问题,比如:你对西方的民主怎么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系统编制会怎么改?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是哪部分人?我向来不爱谈政治问题,但这次我俩敞愉快扉交流了各自的意见。
我创造先生长西席有主见,只是轻易不表达,可能也是由于身边没有能和他在这些方面对话的人,可见先生长西席很孤独。

谈兴正浓,我听到“咕咕咕”的叫声,马师长西席看我好奇,便领我上阳台,原来阳台上有几只鸽子在啄食,阳台一扇窗子开着。
这时,又飞进来几只鸽子。
其品种有灰鸽、白鸽、花鸽。
我说,马老师,您还养着这么鸽子呢。
他说,都不是我养的,最初,有一只鸽子从阳台开着的窗子飞进来找食吃,我便拿出苞米粒喂它,还给它供应了水。
它吃饱了,喝足了,就飞走了。
第二天,它又飞来了,还领来一只鸽子。
既然来做客,我便激情亲切招待。
这下可好,这两只鸽子又领来几只鸽子,有的来了,就不走了。
吃饱喝足了,就飞出去,饿了就飞进来,晚上住在阳台。
我是来者欢迎,走者欢送,来去自由,我只给它们供应中转站。
他说完愉快的笑了,笑得脸上涌现了一圈羞赧的红润。

马师长西席退休后,在社区一个乐队当指挥,和蔼可亲,从来不耍大牌。
凭他的才能,年轻时到省歌舞剧院当作曲绰绰有余。
退休的老团长程功曾经说,马师长西席这辈子把自己延误了,他最大的缺陷便是不会为自己包装,一脸抹不开的肉。
实在,早在六十年代,省内好几家歌舞、戏曲院团曾经要调他去当作曲,皆由于家庭身分是富商,而没有去成。

马师长西席心里很纯净,也很沉着,没有怀才不遇的觉得,随遇而安,一辈子酷爱音乐,他只有沉浸在音乐里,孤寂的心灵才能得到抚慰。
七十七岁,他因病安详地拜别了。
从此,家乡失落去了一位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

我不会弹奏钢琴,倘若会的话,定为马师长西席弹奏莫扎特的《安魂曲》……

作者简介

李景宽,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原《剧作家》杂志社剧本编辑,话剧文学本《天鼓》、《鞋匠世家》分别荣获第20届、23届田汉戏剧奖一等奖。
小戏院话剧《落日》由话剧演出大师李缄默作为个人告别话剧舞台“封箱戏”领衔主演。
八部广播剧均获国家级广播剧奖一等奖,黑龙江省广播剧研究会付与“精良广播剧作家”称号。
创作电视剧《庄稼院里的年轻人》《樱桃》《哈尔滨星火》等。
出版戏剧集《落日》、长篇自传《我心空的星》、《V微电影V广播剧V戏剧编剧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