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开始是放羊,把羊安全然安地带出去,再安全然安地带回来。
现在是养羊,把羊一个个养得膘肥体壮”(引题)

守护8823次列车的“羊倌”(主题)

守护8823次列车的羊倌 汽车知识

11月24日8时,赵新华拿到班组一日作业操持后,像往常一样,提前到“大同-岢岚”车体上检讨一遍上部举动步伐质量。
从他担当队长开始,这个习气已经保持了17年。

59岁的赵新华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车辆段大同利用车间综合维修组的工长。
1981年刚参加事情时,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人生将会和一列“慢火车”牢牢地交织在一起。

从大同到岢岚的8823/8833次列车,全程261公里,运行5小时15分钟,均匀时速每小时50公里,票价17元。
1987年这趟列车开通的时候,赵新华是首批乘务员。

提及当年值乘“大同-岢岚”列车的情景时,赵新华如数家珍,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颜。
“岢岚是个山沟沟。
那年头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人们出门都坐这趟车。
逢年过节,大筐子小篮子,带的都是鸡蛋、土豆、粉皮之类的土特产。

当时车厢里的举动步伐大多是木质构造,乘客带的东西又多,每次值乘都有不少桌椅、车窗涌现松动。
赵新华巡视车厢的时候,总爱抓把螺丝揣兜里,看到哪儿松了,就随手拧上几个螺丝固定。
从那时候,赵新华就落下个“毛病”,事情服口袋里总爱装把螺丝。

2004年,赵新华当上乘务队长。
这趟“慢火车”的车体也升级为新型的“25B型”车体,车内举动步伐由原来的木质构造变为金属构造,更加坚固耐用了。
但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赵新华面前,铁制车窗不如之前的木制车窗保温。

岢岚地区景象寒冷,整年无霜期仅有110天。
为了给乘客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车厢环境,赵新华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个改进方案。
他带领乘务员给车窗四周粘上毛毡,利用毛毡密封、耐磨、保温的特性,大幅提高了车窗保温性能。

2012年,由于赵新华绿皮车事情履历丰富,被调到综合维修组担当工长,紧张卖力包括“大同-岢岚”在内的5个车次“慢火车”的上部设备整修事情。

修锅炉、换水管、整防寒,赵新华带领班组职工日复一日奋战在“慢火车”的整修一线上,针对“慢火车”的实际情形,提出了燃煤锅炉、烟囱帽、水箱等5项设备改进方案,提高了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随着铁路的飞速发展和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他4个车次“慢火车”已经相继升级为空调列车。
8823/8833次列车成为大同利用车间统领范围内的唯一一列“慢火车”。

2019年,岢岚革命老区成功脱贫,甩掉了“穷苦县”的帽子。
这个让赵新华感到欣慰。

从“慢火车”的值乘、利用到整修,即将退休的赵新华已经默默守护了这列车34年。

“我就像个羊倌,只不过我养的不是羊,是一截截车体。
”赵新华笑着说,“一开始是放羊,把羊安全然安地带出去,再安全然安地带回来。
现在是养羊,把羊一个个养得膘肥体壮。
”(刘燕勇)

任务编辑:刘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