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内江坚持标准不降、哀求不松、方法不减,以沱江流域综合管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培植与保护“世代工程”为统揽,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培植涵养山净水秀良好自然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美水陆空刷出内江新颜值 汽车知识

▲隆昌古宇湖饮用水源地

五年来,内江11条黑臭水体管理成效明显,累计建成2600余亩的生态廊道、绿色玉带。
全市生态环境、水环境质量持续改进,土壤、噪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20年,空气质量优秀天数达到328天;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在用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宜……

数据的背后,是内江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市培植全过程,稳定树立“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武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推进城村落夫居环境整治的积极实践。

兼顾环保与发展

大气质量“优”

在隆昌市碧檀陶瓷有限公司,设备将标准的坯釉质料磨碎、除铁、过筛,然后机制成型、精修、施釉、烘干……自动化的生产线高速运转。
得益于创新型当代窑炉生产线及配套举动步伐培植项目,该公司不仅实现了技能和产品的升级,还充分利用窑体办理人工操作中造成的能源摧残浪费蹂躏,减少烟气排放,起到保护环境的浸染。

▲开展大规模绿化内江行动,内江森林面积达到17.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8%,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不足为奇。
位于市中区的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有限任务公司于2020年3月顺利完成对6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
此后,电厂运行产生的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相较改造前分别减少6至8成,进一步降落了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有效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企业的环保发展之路,只是内江市以技改项目为主要抓手,深入履行“减排”工程,全力推动工业污染管理升级改造,打好“蓝天保卫战”的一个缩影——通过建立健全机制、落实问题整改、加强环保军队培植、严格环评审批和监督司法、提升环境监管水平、构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格局等多项举措,全市工业企业乱排、乱放、乱堆等征象切实得到整治。

“十三五”期间,内江水泥行业深度管理改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管理、60万千瓦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34个工业炉窑项目整治全部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
在亚洲清洁空气中央发布的“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中,内江大气环境管理综合得分、成效分,分别排全国第13名、第6名,并且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百业茂盛,环保先行。
在农业方面,内江市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打好蓝天保卫战的主要举措来抓,重点环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进行创新综合利用,坚持“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自主经营”的原则,实行“县级收储中央+镇街道收储点+村落级收储点”的秸秆收储运行模式,成功实现秸秆科学回收利用。

▲内江大力履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积蓄量提高到2018年的650万立方米。
图为隆昌市国有林场

过去的田间废弃物成为当代农业的再生资源,内江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2020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理论产生量199.27万吨,可网络产生量160.47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146.35万吨,利用率达91.20%,较2019年利用率增加1.95%。

一分耕耘,一分收成。
近几年,“内江蓝”频繁涌现,蓝天下的闲适逐渐成为甜城市民津津乐道的骄傲。
幽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让广大群众充满了幸福感。

“三方共治”+“三水共治”

流域管理“行”

2016年,内江市白马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开工。
该项目占地16.85亩,主、支管网4.6公里,日均处理生活污水5000吨旁边。
建成后,污水经由沉淀池、反硝化滤池、紫外线消毒池等举动步伐的处理,由浑浊变得清澈。

“现在不仅要治污,还要综合管理水生态,培植沿岸绿化工程。
”市生态环境局干系卖力人先容道,守护一江碧水,内江市在坚持新(改)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由市领导任沱江内江段总河长,分级设立市、县、乡、村落四级河长2000余名、市县级断面长30余名,号召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巡河护河,推动形成了党政、企业、群众“三方共治”格局。

同时,统筹水污染管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
提起太子湖,附近的居民陈女士回顾道:“以前,这里的水浑浊不堪,还散发出一股臭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嫡黄花,昔日的“臭水沟”如今已是群众的“后花园”——绿树环抱,湖水澄澈,太子湖湿地公园变成了内江的“网红”休闲地之一。

依托内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PPP项目,内江全面推进黑臭水体综合管理,太子湖属于个中的范例案例。
按照“控源截污、内源管理、清淤疏通、生态修复”的管理思路,项目培植方从污染控源、培植污水处理举动步伐、湖体底泥清淤、修复湖体生态、规复湖体自净能力、开展清漂打捞等方面入手,除改进太子湖水体水质外,还在其原自然生态的根本上,建成湿地景不雅观,进而实现“水陆共治”。

▲城区11条黑臭水体改造为11个生态公园,建成梅岭公园等公园绿地8个,获批全省首批生态环境培植试点城市。

每一条黑臭水体的变革,都是水环境管理与城市培植相结合的科学谋划,更离不开“五个坚持”:坚持既管理水域,又管理陆域;坚持既管理建成区,又管理州里;坚持污染管理与海绵城市培植相结合;坚持污水举动步伐补短板与长效管护机制培植相结合;坚持水环境改进与综合效益提升相结合,终极实现管理成效范围更广阔、时效更长久。

2017年,沱江流域(内江段)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之一;2018年,内江成功跻身全国首批黑臭水体管理示范城市;2019年,全市黑臭水体管理事情达到“初见成效”;2020年,内江大力履行生态修复和景不雅观培植,黑臭水体成功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多措并举、齐抓共管

城乡环境“美”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底色。

近年来,内江市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三类,梳理全市化工、电镀、制革、制药等103个重点行业企业,通过调查采样、剖析测试摸清全市重点行业土壤污染现状,大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操持,全面加强农用地和培植用地安全利用和土壤环境管控,着力打赢打好净土保卫战,切实保障土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持续开展土壤修复试点,采取“低积累作物+水肥管理+钝化阻控联系修复”工艺,推进土壤污染管理及地下水风险管控示范项目,累计投资470余万元,管理修复农用地面积110亩,项目操持于2022年4月完成。

沟渠畅通、路面整洁、庭院干净……这些群众能够感知到的变革,都是内江市常态化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深入推进屯子人居环境管理所取得的成效。

根据《内江市屯子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履行方案》《内江市“五清”整治专项督查考核事情方案》等哀求,全市高下各司其职、协作联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齐抓共管搞管理,将“五清”行动与爱国卫生涯动和生活垃圾分类、铁路沿线环境管理等事情相结合,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同时,拿出罹难不避难的“骨气”,直面问题勇担当、自揭其短匆匆整改,以严格的考察督查等手段倒逼任务落实,办理了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

▲广泛开展“五清”“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公共机构禁塑”等行动。
图为学习垃圾分类

2019年底,内江市开始实行垃圾分类。
2020年,垃圾分类事情启动试点。
2021年上半年,全市共配备分类垃圾桶34344个、垃圾转运车481台;建成生活垃圾压缩式中转站22个、垃圾分类网络站1326个,餐厨处理举动步伐日处理量在110吨以上,每吨垃圾约能发电400千瓦时,无害化处理率达100%——30个垃圾分类试点完成验收。
同年下半年,全域推进垃圾分类。

组建垃圾分类事情专业军队;印发《内江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履行方案》《内江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督查考核事情方案》等文件;探索利用移动智能垃圾收运举动步伐;定期通报各县(市、区)生活垃圾分类事情排名;加大举动步伐投入实现垃圾分类全链条处理;启动垃圾分类“蒲公英行动”;打造垃圾分类主题的城市景不雅观小品……一项项务实举措,为内江绿色发展“加码赋能”。

“幸福俏丽内江”培植已迈出新步伐。
下一步,内江市将连续厚植生态底色,让甜城儿女享受到更多环保成果,并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樊篱的道路上,一以贯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当代环境管理体系,全力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擦亮环境“新名片”,以更加饱满的奋斗激情书写更高质量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