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文/尹丽川
十三岁时我问
活着为什么你。看你上大学
我上了大学,妈妈
你活着为什么又。你的双眼还睁着
我们良久没说过话。一个女人
怎么会是另一个女人
的妈妈。带着相似的身体
我该做你没做的事么,妈妈
你曾那么的俏丽,直到生下了我
自从我认识你,你不再水性杨花
为了另一个女人
你这样做值得么
你成了个空虚的老太太
一把废弃的扇。什么能证明
是你生出了我,妈妈。
当我在回家的路上瞥见
一个老年妇女提着菜篮的背影
妈妈,还有谁比你重生疏
赏析
本日禀享的这首《妈妈》来自墨客尹丽川,她是中海内地女作家、导演、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措辞文学系、法国ESEC电影学校。她的这首诗之前就读过几次,本日欠妥心又读到了,再次被墨客奇特的思维及措辞折服。这首诗写得有点儿另类,彷佛没有从世俗的思维出发,展现的是新时期女性开放,超前的思想。这首诗可分两个部分来看,一是墨客与妈妈的对白,二是墨客与妈妈的代际差异。特殊是第二部分,写出了生命的张力,给人印象深刻。下面,详细剖析一下诗歌内容。
首先,看墨客与妈妈的对白。在墨客还未成年的时候,问妈妈活着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是沉重且深刻的,而墨客的母亲很轻描淡写地说,看你上大学。这可能饱含了一个母亲对孩子莫大的期望,望女成凤。后来,墨客上了大学,再一次问妈妈活着为了什么。这一次,没有答案,墨客和妈妈互望着陷入沉默之中。大概,这个时候母亲的欲望已经实现了,了无遗憾了,没有更多的奢求了。人们总是喜好追问活着为了什么,仿佛非要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才罢休,实在,活着便是生命使然。而人们喜好在活着上附加更多的东西,这样活着彷佛就有了意义,但这些东西,确是让生命变得沉重的,无端痛楚的。
接着,墨客用一种特殊的思维办法来思考自己与母亲的关系。“一个女人/怎么会是另一个女人/的妈妈”,这像是一句废话,却让墨客产生了迷惑。要弄清这个迷惑还得连续看下文。“带着相似的身体/我该做你没做的事么”,这又是墨客的一个疑问,这儿“做你没做的事”,是否指上大学呢?或者还有其它,这表示了个体生命的差异性。到底为什么而活,活着该当做什么。大概年轻的墨客还没有想明白,还有些许迷茫。
然后,墨客谈到自己的出生,发展,而母亲为了这统统,付出了青春和俏丽,末了变成了一个空虚的老太太。这部分描写,让人觉得是母女相依为命,仿佛是短缺父爱似的。这间接表示了母亲的伟大。这部分,有三处描写是让人惊叹的,即“你不再水性杨花”“你这样做值得么”“什么能证明是你生出了我”,或许,墨客内心更想让母亲为自己而活,不想要母亲活得那么累。有时候,爱得太过,也会变成被爱民气理上的包袱,从而产生愧疚感。就如墨客一样平常。实在,这天下上,最无私的爱,便是父母之爱,也是最至心的爱。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吃再多的苦都是乐意的。而孩子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某些言行,以是会产生迷惑,这是新旧思想的差异,便是所谓的代沟。
末了,墨客在回家的路上瞥见提着菜篮的母亲的背影,却是陌生的,这样的结尾是极其有张力的,也是引人思考的。怎会如此呢?年轻时或许还随意马虎分辨,但当朽迈时,所有人都趋向同一个姿态,墨客一时没有分辨出母亲。这从侧面解释了母亲的老去是多么的快,让墨客措手不及。
读这样的诗,感想熏染颇多,每个人来到世上的义务是不同的,生命轨迹也是不同的,该当尊重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和生活办法。墨客用迷惑构建了诗歌,构建了母女之间的生命维系。错综的句式及有张力的措辞,让诗歌更加沉重,感情更加繁芜,但是杂而不乱。这样的诗是有刺痛感的,生命的开启和闭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义务,每个人做好自己的部分就足够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您说呢?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欢迎评论区互换。如果您有值得推举的诗歌,欢迎留言见告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尹丽川(1973- ), 出生于重庆,祖籍江苏,中海内地女作家、导演、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措辞文学系、法国ESEC电影学校。著有诗文集《再舒畅一点》、随笔集《37度8》、《因果 : 尹丽川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