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在听这张专辑的时候并没有太过留神到这一点,直到最近又重新拾起这张专辑聆听,包括负责地阅读了专辑文案之后,对这张专辑才有了新的理解与意见。或许也可以这么说,换一个角度去核阅这张专辑,还是能找到适宜这张专辑的聆听办法。
当然,要强调的是,对《言外之意》有新认知,新想法,专辑文案“着力”不少。但,想来如今不大爱读笔墨的大家,看到这大篇幅的文案的时候就会有退缩的想法,干脆跳过直接聆听专辑。这样的做法不是不可取,是随心而听,不过也会错过对这张专辑更为立体式地认知,忽略从品冠的角度去认识这张《言外之意》专辑。
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承认,好的专辑文案是连接听者与歌者之间的纽带,不是刻意要从正面的方向去影响听者,更多的是从歌者的角度去勾引听者,真正走进歌者的音乐核心。就一如品冠的《言外之意》专辑的文案,若是没有负责去读,不会对品冠《言外之意》专辑有改不雅观,不会理解到这张专辑在打造上的初衷与目的。
的确,若是从表象去核阅《言外之意》专辑不会以为这样的专辑与常规的盛行专辑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更不会以为与品冠过往的专辑没有什么不同,由于专辑中品冠的声音还是那么动听,那么暖心,大部分的音乐还是那么大略、朴实而具治愈性,这是很多人都熟习的品冠,熟习的品冠的音乐,最主要的是怎么看,怎么听都不会以为这是一张具有特色化、观点化的专辑。
但,偏偏《言外之意》又很是不同,这绝对不是很多人一开始很主不雅观地认为是太合音乐,是品冠随便制作而出的专辑,这里就不得不提这张专辑潜在的中央观点“三言两语”。这是一个很故意思,也很有想法的观点,这个观点更多的是表示在创作上。品冠设立这个观点的出发点很明确,大略来说,便是命题作文,选出五个主题分发给不同的创作人进行创作,品冠也会参与到这些主题中一并创作,终极形成的是一个主题有两首歌曲,分别写下的是两位创作人用以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主题进行理解的创作,因此,专辑中的十首歌曲实在是成双成对的,《言外之意》与《言表》,《如愿以偿》与《想》,《戒心伤》与《不会哭的人》,《纯天然》与《难言之隐》,《陀螺》与《等》各成一组。而这五组作品虽然各有主题,却不会让专辑显得四分五裂,由于这五组歌曲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央词“言”,按照文案的形容便是“说不出口”,比如《戒心伤》与《不会哭的人》所要表达的便是“说不出口的原形”,再比如《如愿以偿》与《想》所要表达的便是“没说出口的寂寞”。就此而言,也就意味着整张专辑的十首作品都是量身打造而出,并没有任何偷工减料的嫌疑。
坦白说,如果不是看了《言外之意》专辑的文案,不知道整张专辑有那么多的故事,品冠是如此存心地去设计这些“桥段”,制造这些组合,只不过是由于这些被配对的歌曲实际上放进专辑之后,排序都被打乱了,若是跳过结案牍,根本就想不到这些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歌曲潜在会有那么紧密的关联。
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品冠这么设计这次的创作观点,一方面是尽展自己的创作才华。还真别说,一贯以来都很青睐品冠的创作,在《言外之意》专辑中他创作的《言外之意》、《戒伤心》、《如愿以偿》、《纯天然》都相称悦耳、动听,和缓的旋律在以木吉他为主的演奏下,借着品冠暖心的嗓音将不同的情绪娓娓道出,无所谓是《言外之意》中说不出口的表白,还是《戒心伤》中的说不出口的伤痛,这些难言之隐被品冠的旋律、演唱口吻给抚平,剩下的是点点的治愈。另一方面,品冠也借着这个契机与不同的音乐人互助,这个中既有互助过的陈小霞、姚若龙,也有第一次互助的Hush、韦礼安。始终曲稿身创作的作品与唱别人的创作还是会有不同,品冠的言外之意实在也是想借此擦出不同的音乐火花,带来在音乐上的新鲜感。与陈小霞互助的《不会哭的人》起伏性较强,情绪的陪衬层层叠叠,前后层次感光鲜。而与Hush、韦礼循分聚散作的《言表》、《想》,分开了品冠固有的音乐风貌,无所谓适宜与否,但对付品冠来说是新考试测验,对付听者而言也能借此感想熏染到不一样的品冠
而整张专辑除了有潜在的“言”这个主题让专辑自成一体外,还有一把木吉他的演奏将专辑的歌曲整合在了一起。细心的人会创造,整张专辑无论什么歌曲,涌现频率最高的演奏乐器便是木吉他。实际上木吉他的演奏就统领了整张专辑,这不但是由于木吉他是品冠的“招牌”演奏乐器,也由于他想借着木吉他与不同乐器的合营呈现出不一样的乐感,一如在《想》中便是木吉他与钢琴的交奏,在《言表》中就有木吉他与电吉他的合营,而在《纯天然》中除了有木吉他的演奏还加入了爵士的元素。在木吉他演奏的根本上加入不同的元素,用以不同乐器的配搭的做法无不是在增强整张专辑的可听性,同时也由于木吉他为主轴的关系担保了专辑的完全与统一。
末了还想说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品冠《言外之意》专辑最难能名贵的地方在于,在这个求变、求新的年代,品冠依然持有一颗对音乐的初心,坚持自己的音乐本色,踏踏实实、认负责真地唱着这一首首很实质也很优质的作品,至少将这张专辑听完不会让人以为暴躁,反而能够借着音乐中自带的温暖与舒爽,感想熏染到音乐中理应有的灵动与触动。
品冠的《言外之意》中有太多的言外之意须要我们去聆听,去创造,因此,别说不足特殊,或许是你根本没有听出他的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