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结束,作为母城的渝中区共网络了1168条消逝地名,形成《渝中区消逝地名名录》(详见2月20日重庆第1版)。
消逝地名有哪些,它们因何成名,为何消逝?23日,就此采访了《渝中区消逝地名名录》作者、重庆著名地名文化研究专家李正权,邀他讲述消逝地名背后的故事。

李正权说,在这上千条消逝地名中,包括东大道、东大路等因成渝古驿道而得名的地名。

老重庆  石桥铺因有商号得名最早成渝高速终点在哪这些老地名掌故你知道吗 汽车知识

通远门,成渝古道东大路以成都为出发点,通远门为终点

东大道、东大路等

20世纪20年代逐渐废弃

“东大道是道路地名,东起通远门,沿现兴隆街、枇杷山正街,经两路口到佛图关,是成渝古驿道东大路(以成都为出发点到达通远门)的终点道路。
”重庆地名文化研究专家李正权先容,东大道形成于明代,一贯沿用,20世纪20年代成渝公路修通后,全体东大道被逐渐废弃。
重庆城内的这段东大道因20世纪20年代建筑中区干道后逐渐衰落。
如今,作为地名的“东大道”已消逝。
此外,重庆老城内还曾有“东大路”的地名,位于通远门城外,现在的兴隆街处。
“原此路是成都到重庆驿道东大道的一段,因而得名东大路。
原名东大路,后改名为通远门顺城街,1931年建筑中区干道后改名为兴隆街。
”李正权说,成渝古道,古时重庆到成都的必由之路,被誉为最早的“成渝高速”,全长1080里,路上整天有快马、骡马队、肩舆、滑竿通畅。

重庆老城内还曾有“东大路”的地名,位于通远门城外,现在的兴隆街

据理解,清朝初年,全四川有驿站200余处,大者为“驿”,小者称“铺”。
重庆是山城,两江环抱,三面临水,旧时上省城有水陆两道。
陆路上成都,要经由五驿(白市驿、来凤驿、双凤驿、南津驿、龙泉驿),“两关”(浮屠关、老关),一岗(走马岗),一坳(丁家坳),五镇(马嘶镇,石桥镇、安富镇、银山镇、椑木镇),三街子(走马老街、来凤老街、白市驿半边街),九铺(石桥铺、邮亭铺、石盘铺、赤水铺、南山铺、山泉铺、大面铺、沙河铺等),“七十二团”,以十五里为一团,即古道沿线设有72个团防(保安队)掩护治安,保障出入安全。

走马古镇

重庆到成都

他一起步辇儿走了11天

“成渝是当年四川最主要的两个城市,成渝古道上来往客商特殊多。
”李正权见告,从通远门出发,经两路口,石桥铺,白市驿等地到达成都的这条线路,几十年前他曾步辇儿走过。
走了11天,算下来400多公里。
“如今开通的成渝高速公路复线,大致也是走这条线路。
因不再翻山越岭,路又拉得笔直,全长只有250多公里。

此外,连接重庆城的除了成渝古道,还有渝万大道和綦江大道。

据理解,渝万大道又叫正东路,从江北城文星门出发,经头塘,寸滩,黑石子、北上石坪龙门桥,到龟龄,通往万县(现在的万州区),还可以去湖广等地。
而綦江大道又叫正南路,从南纪门过河到黄桷渡,上南坪场,经回龙村落到土桥、綦江,还可以去贵阳等地。
“后来,这条路又改为从储奇门过河到海棠溪,上黄桷垭,经老厂、鹿角、界石等地到綦江。
”李正权说,早在清朝初年,上述三条大道就被列入四川十条驿运干线。
此外,从江北城到邻水的江邻路,到合川的江合路,从龙门浩到南川的东南路,从南纪门到江津的渝江路等,也都有人挑马驮不绝于途的热闹景象。
不过,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大力建筑公路,这些只能供步辇儿的道路大多被废弃。

綦江大道上的黄桷古道

“驿”、“铺”等

重庆以驿为地名较普遍

驿道是专门开辟出来作为政府通报文书的道路,也可供人们行走、运输。
在汽车没有涌现之前,陆路运输紧张靠人挑马驮,被称为驿运。
“作为驿道上的‘站’,驿站又简称为驿。
除了旱驿,还有水驿,也便是水路上的驿站。
”李正权说,重庆最著名的水驿要数朝天驿了,就在朝天门城墙外。
此外还有北碚、木洞等水驿。
他先容,重庆是四川连接湖广、云贵的交通要道,驿道四通八达,因此以驿为地名的地方不少,如白市驿、来凤驿、铜罐驿等。

个中,白市驿是成渝驿道上一个主要的驿站。
“当时,成都是省城,成都到重庆的主驿道称为东大道。
从成都出城,经龙泉驿,翻龙泉山到简阳,然后经内江、永川,到璧山来凤驿后,翻缙云山到白市驿,然后再翻笙歌山到石桥铺进重庆城。
”李正权见告,白市驿到重庆大约有30多公里,刚好是驿夫赶路走一天的路程(步辇儿),因而来往驿夫和客商,都只能在白市驿住,这就使白市驿脱颖而出,逐渐繁荣起来。
白市驿本名百市驿,也便是重庆屯子所说的那种“百日场”,赶场没有间隔韶光,每天都可以赶。
后来,以讹传讹,就成了白市驿,但从中也可以得知那白市驿当年的热闹。

除了“驿”地名,还有“铺”地名。
“人们每每理解为店铺,于是把石桥铺的来历与店铺就联系起来。
实在,铺也是一种驿站,不过驿较大,铺较小。
”李正权说,重庆地名中,有“铺”的不少,如九龙坡走马铺、渝北相见铺、大足邮亭铺、荣昌峰高铺,都不是店铺的“铺”,而是驿道的“铺”。

新闻多一点:

成渝古道:唐宋期间,巴蜀地区经济的发展迅速,成渝两地之间形成了稳固的陆路交通。
四川盆地内官道私路繁芜纵横,水陆两路交错,巴渝地区发达繁盛。
成渝古道是最主要的陆路干道,包括成渝北道和成渝南道。
成渝北道路子地区巴蜀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央,在唐宋期间是成渝两地最紧张的官道。
明朝期间,官府极力发展官道。
巴蜀驿站增多,交通发展十分迅速,官道南移,成渝南道成为官方驿路。
清朝期间,南道仍为官道,北道为商贾往来的主要通道。
初时,全四川有驿站200余处,大者为“驿”,小者称“铺”。
是从重庆到成都的必由之路。

南北两条成渝古道,统称为“成渝古道”,南道为“东大路”,人尽皆知,北道为“东小路”,却鲜为人知。

东大路:重庆通远门—佛图关—大坪七牌坊—石桥铺—二郎关—白市驿—走马铺—来凤驿—永川—荣昌—峰高驿—隆昌(隆桥驿)—安仁驿—内江—珠江驿—资中—简阳—龙泉驿—成都迎晖门

东小路:重庆通远门—佛图关—六店子—小龙坎—笙歌山三百梯—高店子—西永—虎溪—璧山—铜梁—安岳—乐至—简阳—龙泉驿—成都迎晖门

责编 邹渝 审校 张彬 总值班 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