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渐渐消失的年味
小时候,每逢过年,爷爷早早地就买好了写春联的红纸。除夕中午吃过饭,他就拿出自己的传家宝–毛笔,开始写春联了。爷爷六岁开始练习书法,他的字,在我们村上,独一无二。只要村上有婚嫁丧娶,必找他去帮忙。
我们这些小孩,大一点的就帮忙裁纸,小点的孩子就帮忙把爷爷写好的春联拿到太阳地晾干。爷爷每次都嘱咐我们,每一副春联千万不要弄错。
每到这个时候,我们觉得特别快乐,更觉得自豪。几乎全村门上的春联,都是我爷爷写的。邻居们吃过饭,就拿着红纸去爷爷家排队,他们觉得能把爷爷这么好的字贴自家门上,喜气,更骄傲。
爷爷今年80多岁,身体不太好。早些年就已经不写春联了,帮他晾春联的小孩们,早已成家立业。现在每年贴的春联,都是银行送的,很少有人还手写。
送的春联,已经失去了年的味道。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动手体验过,才会刻骨铭心。
篇二:渐渐消失的年味
年在大家眼中并不陌生。人们总是盼着过年,但如今年过得让人乏味又让人担心。
人们在回家的路上总是显得急匆匆,盼着能赶快回家。但在现在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以前,人们由于生活条件差,所以一到过年人们都兴高采烈,穿着新衣服,小孩提着灯笼,放着爆竹,吃着平常吃不到的美味。那时的人,过的年快乐而又有意义。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裕了,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在平常也能吃到以前过年才能吃到的美味。虽然生活变好了,但城市也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更少了些气氛,那点热闹消失了。大人与小孩都经常呆在家里,出门也变少了。
过年了,人们常常与家人团聚在一起,长的一辈与晚一辈聚在一起聊聊天,使人能感觉到家的温暖。但是,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多的是几句问候,与家人围一起,但总是忍不住低头看几眼,人在一起,但有时心不在一起。忽略了一些东西,人们总顾着自己乐,人人之间却少了些交流,少了一些热情。越来越离不开自己的手机,就如同“亲人”一般,但又冷落了亲人,少了些一点情。
年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过着自己的生活,年越来越乏味,传统渐渐的消逝,放在一个角落,过几百年后又化为尘土,又有谁记得呢?终究会成为历史的一页。年慢慢的被冷落,被人们挥霍,当做消遣的日子一般。过着似年非年的年,真正懂得年的人又是何等的无奈,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年也会成为人们的日常。
篇三:消失的年味
随着日历上的一页页纸逐渐撕去,年,也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大年三十的暖阳照耀着大地,阳光洒在身上,很暖和。我在这一天,高高兴兴地去老家过年。一路上看见许多小孩提着袋子,穿梭在一户户人家里。这是家乡的习俗——讨糖。不过和万圣节的不同,他们这是送恭喜。这种习俗只在除夕和初一。在除夕前段时间,大部分人家去超市或银行。买这天要发给孩子的东西,有的发糖,有的发钱。要是勤快的话,一天能弄到四五百元和几大袋糖果。这样一年的零花钱和糖果就不用愁了。有的厉害的小孩可以在这一天攒够明年的学费。
可是人数却比去年少了很多,因为大多数小孩都坐在家里拿着手机玩游戏。
到了老家,大家都慵懒的躺在沙发上,有的看手机,有的看电视,只有外婆在一个人包饺子。不应该是这样啊!在去年,这个时候弟弟妹妹应该是去放炮,可他们却坐在那里无动于衷。我过了好一会才想起来——平江禁炮。这无疑是对爱炮的熊孩子们的一种打击。一旦不能放炮,过年的气氛就全没了。
这时,正在看手机的小姨大喊一声:“有红包!”一听到这句话,原本死气沉沉的大家一下子满血复活,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手机。接下来就是问:“在那个群?”
吃饭时,家人们没有碰杯,每个人都拿着自己心爱的手机,低着头,桌上美味可口的饭菜瞅都不瞅一眼。我无意中看了一下手机,QQ群里的同学们都在“积极踊跃”的发言:“作业太多了,根本做不完啊!”“作业怎么多,这年还怎么过?”……
过年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可是许多因素泯灭了大家对过年的感情。这年也就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消失的年味,该怎么找回来?
篇四:曾经消失的年味
建筑工地的塔吊停止了摆动,民工大包小包煽情回家了,急匆匆从大幅广告牌下走过。在年的催促下,盖大楼的他们已经不能把心安下,早已飞向自己的小家。情意浓浓,年韵悠悠。
对我来说年味越来越淡,而记忆中的年味,却总有一种散不尽的肉香。过年是一场文化大餐,那阵阵鞭炮声,那香烛缭绕的供桌,那放鞭炮的顽童……年味醇香,回味无穷。
全村的年味,就像炖肉的老汤,香气慢慢弥散。除夕临近,乡情亲情在发酵,在弥漫,距离站满了思念,在外的游子,不管是满载而归,还是行囊空空,能平安回家比什么都好。亲人从千里迢迢风尘仆仆赶回家来,把酒问冷暖举家庆团聚,图的就是那种气氛,那种年味,那种永恒不变的家的情结,各家各户欢声笑语,热气腾腾。所有过年习俗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春联、年画被端端正正贴上了,大红灯笼高好高挂起,财神爷,灶王爷被恭恭敬敬搬上供桌……。做年糕,包饺子,全家老少齐动手,都融入在浓浓的年味里面。除夕夜的团圆饭,全家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吃着喝着。已不单单是一桌饭,而是一桌团圆,一桌亲情。
时过境迁,现在的除夕,从一大早,耳边就会想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过年的喜悦一下涌上心头。夜晚的烟花更是美妙绝伦,绽放时如满天星宿,照亮了神州大地。无数条短信首先插了翅膀,第一时间为亲人朋友送去了暖暖的祝福。晚上的一顿年夜饭,可谓是大团圆,亲戚们都从百忙中赶了回来。虽然现在每一天都像在过年一样,吃得好、穿得好,但这种合家团圆的热烈气氛是平时都不能感受到的。浸泡在亲人和朋友温暖的关心和问候中,这种年味,真是幸福!晚饭后,人们习惯性地坐在客厅里,谈论着近来的房价,谈论着新时代的高新技术,谈论着现在富庶的生活,谈论着当前各种富民政策。人们说着,笑着,平时忙碌的烦恼、工作的压力,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当然不可或缺的,总是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机早就换过几代了,超大的液晶屏幕,超清楚的电视画面,不能不说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为我们的年增色不少。晚上八点整,随着中央电视台转播大厅舞台帷幕的缓缓拉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几位风姿绰约的节目主持人。歌舞、魔术、杂技接踵而至,令我们叹为观止。最激动时刻的莫过于我们踏着新年的钟声,带着对未来的展望,昂首步入了新的一年。
人们总说年味淡了,年味淡了。其实年味依旧。无论是古是今,是贫是富,人们对过去的思考、总结,对新一年的和平幸福、对亲人团聚的企盼并没有变,变得只是年的形式,变的只是社会和时代。
年味从远古,缓缓流至今。那种味道,不曾改变。
以上就是消失的年味作文素材-消失的年味小学作文的介绍,更多关于节日作文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美德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