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失,全在取舍。梭罗曾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的确,放下是一种智慧,是看尽世俗利弊后的坦然,是大隐于市的淡泊。放下,便是新境界的开始。
放下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在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人人皆为名利所左右,放不下面子,放不下身段,从而错失了多少美景。放下,不仅放下了世俗之心,更是放下了遮蔽本心的阴霾。一次放下,不知可收获多少纯净无瑕的景色。
文学大家莫言先生懂得放下,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先生仅仅召开了几次新闻发布会,会后随即回到了故乡潜心创作,而非在世俗中搅弄风云。先生放下了获奖的荣誉和名人效应带来的利益,避开舆论的风口浪尖,却获得了世人的称赞,这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莫言也许因此损失了许多名利场上的资本,却得到了精神上的富有。记得他说过,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何等的淡然与清澈,如同淤泥潭中的那朵白莲,濯清涟而不妖。
我被莫言先生的话惊醒,像被泼了盆冷水,浑身打了个激灵。如此这般的品行,何愧于大家之名!与莫言先生相比,不乏许多类似的人。
著名央视主播张泉灵,在功成名就之际为了本心毅然辞去了如此吸引人的主持人职业;一代贤臣范蠡,功成身退,放下至高的权力与财富,只身泛舟于江湖,浪迹于天涯;杨澜,在巅峰期放下身上的光环,踏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求学之路。这些人,在取舍的决断上,都称得上是智者,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反观当今社会,有明星靠丑闻上位,紧握名利不放;有官员一错再错,就因放不下权与钱;有国家遭到世人唾弃,因为放不下昔日的悔过。因为放不下,却又损失颇多,何必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如等到茶凉酒寒,放下浮名,放浪于山水之间。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放下许多不必要的事,追求内心的那片桃源,如若不能兼济天下,那为何不可独善其身呢!
放下的智慧的确高深莫测,但终究是一种取舍。拨开心头的乌云,洗刷双目的尘埃,定能成为一名智者,到达一种新的境界。
篇二:放下的勇气
前几日,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内容大致如下:一个女孩因为受尽了职场的压力,抑郁地生活着,为了回归一颗简单质朴的心,在经历了思想斗争后,她选择了出去走一走。然而这一走便是一百二十多天,这一走便是大半个中国,从厦门到拉萨。她这次旅行只花费了一万多元。
这则消息触动了我的心,我与其他许多人一样,羡慕她并关注她的微博,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一点,她不过是一个平凡人,那么为何她会创下如此壮举呢?这其中的奥妙,不过是她有一颗可放得下浮华、说走就走的心。
她着实令人羡慕,但令人羡慕的不光是她的旅行,更是那种敢于放下的勇气。在当今社会,能有几个人会勇敢地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次变革。如今的人们总是步履匆匆,乐此不疲地为了房子、车子、钱而奋斗,同时嘴里却不停地抱怨着。殊不知,他们正在悄然复兴中国几百年前的奴性。只不过是成了房奴、车奴。这样的生活快乐么?
说到这里,有人便会说,“说得简单,可人要生存的呀”。没错,生命要延续,就要学会生存,但同时要快乐地生存。现在的人们总是被物欲充斥着而显满了抱怨,人们都渴望着过着奢侈富足、站在顶端的生活。然而,大多数人都避免不了平凡这一常态。于是,愿望无法满足的人们开始选择消级、悲观,选择甘为身外之物庸庸碌碌一辈子。更可悲的,有的人甚至选择轻身。因此,对于这些人,行便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态度。
行,即是一种改变,改变身边的环境,放松自己的心情,选择一片宁静。但是,行并不意味不考虑下一步,在走的同时,别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工作。说走便走是指敢于改变生活的勇气,是指敢于暂时放下一切的洒脱。但别让行成就了你的不计代价,因为行是指乐于心的释放,并酝酿一个美好开端的智慧。
试想一下,当你放下一切,坐上去远方的火车,看着沿途的风景,让自己的灵魂从暗无天日的职场中出来,踏在旅行的路上,此时的你还会心胸狭隘吗?
试想一下,当你漫步神秘美丽的纳木错,当你欣赏着长江奔流不息的浪花,当你沿着满路春光的林阴道上,当你抒怀在无边的薰衣草海洋,当你探索着古村落吸引人的古老文化,当你在风车村尽情释放童真,这时的你还会闷闷不乐吗?
当我们放下一切开始走的那一刻,当我们不断看到其他风光的那一刻,便会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小似一粒尘埃,便会明白人生的美丽要靠自己发现。与此同时,当你再回到原点,会发现当初那么浮躁的心是多么可悲;会发现生命浪费于苦恼、抱怨是多么可愚。会发现,心,在某一刻不自觉地宽阔了。
行,是一种说走就走的态度。给生命一次次改变,一段段插曲,让生命中的阴霾散去,让生命散发迷人的正能量。
以上就是放下的什么的作文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美德网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