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姜戈
听首歌吧
人们都说,英伦摇滚有两艘大船带领大不列颠舰队征服天下,一艘挂着V字,旗一艘挂着E字旗。当然这里的V和E既不是什么维生素,也不是维多利亚和英吉利;在这里一对迷人的旗舰,一艘叫Vintage(复古),一艘叫Experiment(试验)。当全天下还沉浸在披头士和滚石存在的美好而一去不回的年代,另一艘旗舰上的 勇士已经扛起他们的大旗踏上未知的航向。(废话怎么这么多)对,本日要谈(装)谈(逼)实验风格,稍(狠)作(狠)铺垫,我们端上本日的煮菜,自赏风格噪音实验乐队\"大众yuck\"大众。
乐队名字yuck是讨厌或是呸的意思,大部分唱片封面都寄居着一只简笔勾勒的裸体小人。这是一只由四个来自不同大洲的艺术家组成的英国乐队:主唱兼吉他手Max Bloom与原主唱Daniel Blumberg(13年离队)来自英国,曾一起组成名噪一时的Cajun Dance Party乐队;鼓手Johnny Rogoff是居住在美国的以色列人;贝斯手Mariko来自日本广岛;新任吉他手Ed Hayes则是来自以色列。由于成立和发展在伦敦,我们姑且把所谓四五个英国帅小伙的门槛配置抛弃,认识这么一只“英伦乐队”。
实际上老炮们并不在乎他们写出了什么,管用的吉他噪音墙和首专中主唱薄弱的声音把他们粗暴的扔进了噪音实验的风格。并且,基于历史的认定(上世纪八十年代伦敦发起的盯鞋运动,shoegazing movement),yuck总是被拿来与自赏派传统的军队进行比拟。大分类家们,为什么不给每一支乐队都套上一个独一无二的标签呢?
在笔者看来,噪音是一种很诱人的风格。传统界定它是一种相信声音本身的力量而不为音乐妄加思想标签的形式,在电声乐器(特殊是吉他)成为摇滚主角的几十年来,倡导让乐器说话的目标明确无二。然而在笔者眼里,噪音不仅仅是乐器的措辞,听众乃至不须要理解它说了什么,就能轻易沉迷于lo-fi的噪音背景和纯挚美好又薄弱难得的旋律中。恐龙二世(Dinosaur Jr.)如此,血腥瓦伦汀(My bloody Valentine)愈甚,大可以考试测验单曲循环My shallow,主唱宝藏一样平常的只言片语还有不间断产生发火的奇妙solo都会让人停!
不!
下!
来!
言归正传,以是yuck作为一个噪音乐队其真正动听的特质并不是迷幻又迷幻的吉他噪音墙,而是墙上镶嵌的旋律,宝石一样平常。最早听到yuck是首砖中stutter这首歌,riff的构造与nirvana的apologize 一模一样。但是旋律明快的像夏天的泳池,使得他们处于科特柯本阴郁天下的平行面里。整首歌讲了一个令人怀念的故事,照片里你的样子啊,照片外韶光流逝,永久不会站在我们一边。呓语者和照片的爱情故事,时断时续的重重复复的,被一线薄弱的声音缓缓阐述着,令人着迷。听完yuck薄薄的几十首歌,虽然不敢认定其水准多高或是送一记火钳刘明,但是他们对付旋律的节制确实是很有成绩。如果一首歌不敷以解释问题,那么只有一段旋律组成的sunrise in maple shade、迷幻气质满满的(更类似于radiohead)suicide policeman、一定似曾相识的Somewhere还请当做套餐饕餮一番。
关于shoegaze,这个生造词被翻译成自赏,不文艺的
写文之前,笔者抱着对付盯鞋行为的浓厚兴趣翻看了今年yuck的京沪双城演出视频,还真的不看人!
只管录音室作品得到极高评价的yuck,盯鞋的老套路在live上表现实在是不尽人意。一言蔽之,shoegaze本身减少了乐手歌手与听众的互换,为器乐“说话”做出让步,但是如此传达的可行性确实有待考证(特殊是面对只要鼓打起来就能pogo的听众们)。故意思的是,盯鞋这么一个冷门风格标签不但在海内有着一众铁粉,乃至在沪上还办了两次“东亚盯鞋音乐节”。虽然参演乐队并非全然是喜好看鞋的羞涩大儿童,有兴趣的看官们可以传送至豆瓣同城自选食用。
每一个发展起来的乐手,谁还没有猖獗追逐音墙的年少,谁还没有初演不敢站在灯光下的生怯?我们大可不必考虑唱片的试验性和live的行为艺术,褪去噪音和自赏这些闪着小众光芒的词汇, yuck自有他非标签的一壁。对不起装了这么久逼谈风格,毕竟听众也不是机器分类器,风格流派什么的真的不如一耳朵买卖。“听yuck是件很舒畅的事情”美编蔷薇这么谈到。我想和那些俊秀的旋律和歌词共度的光阴,一定会是某个夏天,统统都好,只缺烦恼。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