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景象便是这样,而今年夏天觉得特殊长,过了国庆节还穿短袖,到了立冬又溘然冷了下来。
连北方人也说宁波冷,前几天碰到一个沈阳来的大姐,她说沈阳冬天也冷,但“冻不透”,何况家家有暖气,暖气使家里温度达25度以上,出门有汽车空调,很多人冬天在家里穿衬衫,出门披个大衣就行,而宁波冬天是砭骨的冷,湿冷。
说得我都倾慕北方的暖气了。

现在大家经济条件都好了,宁波人家里都有空调了,那在几十年以前呢?

你知道以前宁波山区冬天的取暖神器吗有详图 汽车知识

记得我小时候冬天真的冷啊,我每年长脚都要生冬疮的,戴动手套也没用。
家里也冷的,被子也冷,妈妈每天晚上给我们冲盐水瓶(医院那种葡萄糖瓶子灌热水)烘手脚,这时候我倒是想起住在山区的外公外婆家了,由于他们家里有取暖和的“火柜”,于是心里愿望着早点放寒假,早点去外婆家坐“火柜头”。

所谓“火柜”便是类似于北方“炕”的能取暖和的“柜子”,实在我看更像个全封闭的床,取暖和的事理是下面放一个大铁“镬”(锅),镬里放煮饭烧水后的炭灰

“火柜”也叫“火柜头”,是用杉木板做的,四周与上面都是木板,下面底部是空的,上面有个方的门可以往上拉起,门打开后可以向里面的灰镬添加炭灰。

“火柜”上面的中间是往下凹陷的,四周沿子比较高,沿子宽约二十公分,可以坐人,坐时把脚放在中间的木板上,木板不才面炭灰烘烤下会持续发热,脚上再盖上一条旧被子,可以起到保温浸染。

这样在“火柜”上坐“被窠”(方言读音bí kòu),也叫“坐火柜头”,在寒冷的冬天那是相称的舒畅的。
火柜也就一块地方热,几个小孩坐上“火柜头”就不肯下来了,在上面玩“派司牌”,嗑瓜子,吃“碎食”,有时用饭了也不肯下来就在上面吃了,有时大人也与我们一起坐。

对了,“火柜头”里面的镬也相称于一个灰缸,也是可以用来煨粥煨汤的,放个瓦罐就行。

晚上“火柜”熄火后是可以当床睡的,不过是年纪大的人睡,以前是我外公睡的,记得有一次我也吵着要睡,结果睡到半夜出了一身汗,口干舌燥的,后来我妈说小孩子睡“人油要烘燥”的,我就不敢睡了。

这里要特殊感谢网友“沉默无语”,他为我供应了详细的“火柜头”图片资料,我们来看一下:

火柜头上边196cm112cm,总高度58cm,分高下两层可以脱开,下面长宽185cm100cm,中间凹陷处与边沿差15cm

这里有个方孔45cm45cm,门可以打开的,可以加木炭灰

把中间的板拿上来,搁置在上沿可以铺平整,就能当一样平常床睡,宽了点

“火柜头”虽好,但与北方的暖气是不能比的,人家全体屋子都热,“火柜头”只是一小块地方热,离开就冷了。
但在七十年代绝大多数人不知空调为何物的情形下,冬天能有这样一个取暖和神器,也是一种奢望,在城市里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火柜头”的,城市里多用“煤球风炉”的,没有那么多草木灰啊,又占地方。

冬天取暖和除了“火柜头”,还有“火熜”,这个比较小,是铜做的,样子像个“果桶”,有盖子,有环可“挈”,盖子上有许多小孔,里面放点灰放几块木炭就行。
可以放在地上烘脚,也可以捧着烘手,有大有小,大的直径近30公分,小的十几公分的也有。

铜火熜

现在山区一样平常也不烧大灶了,毕竟烧木柴也不环保,家里也都有了空调,以是“火柜”、“火熜”基本上不用了,冬天取暖和可以用橡胶热水袋,方便又安全,室内可以开空调,有的家庭还装了地暖,暖气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