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无意中,相对心如麻。
对面问安好,不提转头路。
提起当年事,泪眼笑荒诞。
星星白发犹少年,说时依旧泪如倾。
2000年用Walkman卡带机,听一位刚出道歌手的第一张专辑,15年后这位歌手结婚了…
2003年用SONY十周年纪念款MD-N10,听自己翻录的仸天国Game Boy游戏主题曲,12年后打Game的Boy已成为Man…
2006年从SE210开始,这一起耳机里的动铁单元从一发成了四,9年后那些曾绊陪伴过我的5PRO、UM3X、H3,你们现在又在哪位烧友手里冲动着他们?
15年后的本日,身边的人熙熙攘攘各类各样交往来交往去走走停停,何处是归程。
15年韶光对付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大概是留在这个天下的大部分影象。
关于我——变一些
又时逢中国的新年,每年写一篇评测的老例还是保持着,无论表面场合排场如何时局奈何,也无关于产品如星辰般交相照映亦或是摩尔定律再一次被飞速的科技发展所颠覆:
变的每每不是事,而是人;
变的每每不是音质,而是民气。
几年前写评测喜好强调9018芯片对音质到底有多大提升、时钟晶振又如何提升稳定,而现在,卖掉了PHA2和IPC,抛掉了繁芜的捆绑与线材的更换,身边只留下了情怀的RH1、古典的EXK、小众的TG334和这台纯粹的ZX2。正如标题所云,我只想用ZX2安静听歌。
一贯对MD情有独钟,就好比爱人一贯喜好用胶片相机拍照,并不是人们嗤之的文艺复古装那个啥,大概我们都是念旧的人,我们爱定格的那一刻,正如MD磁头将信息卖力的写入磁碟,抑或通过光纤合步输出每一秒的歌曲,而不是一条USB轻松读写复制。以是,我至今依然用索尼末了一款MDRH1听歌,只烧录最喜好的那几张CD,只为听MD舱门打开的那一声:
“咔嗒”
关于音乐——慢一些
身边很多老烧随着年事渐长,逐步开始爱上了李宗盛,逐步开始听得惯亨德尔,却逐步每天听歌的韶光越来越少。吃着快餐也享受着快餐文化的快感,这也是iPhone成为现在主流播放音源的原委。
险些每天后半夜才能入睡的我,在清晨昏沉的半小时车程里,能用车载音响听完半张专辑。没有装X没有文艺,只是巴洛克时期浮夸的炫技能让我一天不再以萎靡开始。
待来到公司,开电脑收邮件的半个小时里,RH1一张MD只能存一张CD的精细也已足够。回到家中,丹拿FOCUS220和音乐传真M3的搭配我早已知足,做饭或用餐,看书或安歇。深夜爱人熟睡后,ZX2接上TG334,安谧的环境下这才是我的天下。这,便是我一天所有听歌的韶光,看似如碎片般分割许多,实在真正存心体会的只有ZX2带来的那段韶光是静止的。
大概这便是所谓的“陪伴音乐”与“品味音乐”的差异,诚然,两者对我们的生活都是必不可少。正如印第安 部落有一个规矩:旅行三天之后,一定要安歇一天,以便让自己的灵魂跟长进步的脚步。我们很多时候走的太快,连听音乐都变得的太快太功利,以是,请放慢一些,让音乐也跟上你的灵魂。
慢节奏的音乐习气让我有一个一贯引以为豪(一说固执死板矫情)的特点,身边的朋友也早已熟知,我只听 CD并从不在网络高下载一首歌曲。为了一首歌买一张CD或EP,为了一段旋律托人从国外大代价买一张碟,这早已成为我习以为常的听音乐风格。虽然这会错过很多好音乐,这会带来很大的代价,但是,这大概是矫情并沉迷于此的一种习气,就像痴迷MD—样的一种情结,还好我活在了一个讲情结情怀的年代...
关于索尼——留一些
\公众索尼味道〃究竟是什么,很多烧友至今依旧热衷与谈论此,\"大众索尼数码味与仿照味〃究竟有什么差异,很多论战依然喋喋不休。\公众国砖秒杀索尼\公众拥趸们乐此不疲地用理力俱在的不雅观点来证明。坦率地说,索尼的音频一贯在海内处在争议的高地,仿佛硫磺岛上的旗帜,有人誓去世守卫有人极力阻挡。
大概在我看来,索尼是一种情结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匠味。去过日本多次,大概更能明白索尼音频产品的内涵。正如这台ZX2,没有硬件的堆砌,没有酷炫炸天的双CS4398解码,没有平衡没有9018没有航空级铝合金, 但索尼有大部分企业所没有的对音乐的理解和沉淀的秘闻,索尼拥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精良工程师,最主要的是索尼一贯流淌着Walkman时期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
想到去年末一人在东京银座闲逛,被一家\"大众专做筷子几百年〃的精细小店所吸引,店员根据我的形状特点、喜好、饮食习气推举了一款适宜我的筷子,说这是东京制作筷子第一人的师傅亲手所做。挑好后店员小心翼翼的擦拭了双手,用手工木盒装盛,里面放入了筷子的先容、匠人的故事,末了让我选了一款手工渐染的布将木盒包了起来,并用不怎么闇练的英语不厌其烦的和我阐明利用方法和匠人的历史。这一系列过程只是为了一双大家可能完备不重视的筷子。
连一双筷子都做到了极致,这一台ZX2又何尝不是呢?现在再看索尼ZX2宣扬时强调的细节改变,电气双层
电容、厚膜铜箔印刷线路板、无铅焊锡。没有堆料,由于匠人不强调此,他们在乎的是对待每一个细节的一期一会。
关于ZX2——纯粹一些
大概很多烧友等着看这篇文章,等着我说ZX2如何好提升如何大改变,等着我说7个OS-CON电容比4个的提升在哪,等着我说双时钟晶振比ZX1的单时钟晶振好在哪里,如斯。当然,您可以直接跳过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由于我前半部分只想聊聊音乐,聊聊感悟。
一。 未听其之声,先相其之相
在情人节的午后将这台末端编号55的ZX2抱回了家,好久不过情人节的我大概一贯在把音乐当本钱身的情 人吧。硕大的包装盒是限量的预售套装,讲求的礼盒打开后是主机和附带的礼品,内含64G的TF卡、屏幕贴膜(自己贴坏了)和后期会补上的真皮皮套与工程师署名卡。
洗手擦净之后拿起了 ZX2 ,第一印象是厚重但调皮,重量已经与D100旗鼓相当。一本化的切割配上背后的皮革,质感非凡,俨然一件艺术品。Hi Res的贴纸昭示着它的高清晰度身份,背后泛金的Walkman暗示着它纯洁的血统,取代了 ZX1背后Walkman成为扬声器的争议设计。NFC的小标签笔者直接忽略,毕竟只会拿它听无损。
毫无争议,ZX2的质感远胜ZX1 ,厚重沉稳但不失落圆润,仿佛教父里的黑、冷、沉、实。而ZX1更像一个年轻的少年,棱角毕现黑白泾渭,轻盈欢脱。
二。未听其之声,先不雅观其之心
操作系统什么的笔者绝不关心,预装软件神马的也不在意,毕竟笔者只会用它内置的音乐软件,正如韩寒所云,繁芜的天下里,一个就够了。
唯一有点不敷的是歌曲传输速率上纵然是USB3.0 ,也依然碰着了窄流瓶颈,100多G的歌曲拷贝花去了大半天的韶光,送的那张64G卡无形中也解了容量不敷的燃眉之急。截稿至今惊闻索尼又推出了适宜HiFi音乐的纯音TF卡,大概是研发ZX2时就已经操持了吧。
屏幕分辨率、OS流畅度笔者以为都OK ,大概是由于一贯习惯用MD和IPC的我,安卓的OS早已俨如神物。得手后删掉了不用的软件、清空了桌面图标,Enhance进程什么也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韶光一贯吵的沸沸扬扬的\公众煲电容论\"大众,ZX2内置一个小Tips详细说了下新机回来电容是要充分煲的,虽没有Run到官方所说的100小时,但是从0h-10h,再到30h,差异还是有的。不像爱人刚开机听了 3分钟后说了句\公众人声闷、远,蒙了雾\公众
三。 终听其之声
试听曲目方面:
民谣:Jack Jahnson-All At Once , Neil Young-PlasticFlowers 交响版本
欧美盛行:Ed Sheeran-One, Katherine Jenkins-Angel
国语盛行:梁静茹&李宗盛-明明白白我的心live ,李志-天空之城,蔡琴-决议
原声:Hans Zimmer-Sherlock Holmes ,潭盾-英雄 Overture
古典:巴赫-勃兰登堡No_2 in F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Suite #1 in G ,莫财寺#40In G , K550 ,妖怪的颤音-La Campanella.
New Age :Enigma-Principles Of Lust, SENS-Wish
试听曲目从笔者珍藏的近2000张CD里挑选了以上15首,略过了为了凸显器材而忽略音乐性的试音碟,也兼顾了各种年代与多种风格,还有一个私人的缘故原由是由于这15首曲目是笔者近期非常喜好的保留循环曲目。
一、直推
1.当纯粹的ZX2碰着古典的EX100
EX1000跟随笔者近四年,就算窘迫到无以复加时笔者都没有动过一丝一毫卖掉它的想法,由此可见对她的爱有多深。虽然其奇葩的佩戴和漏风的隔音,但是她完美的继续了角田直隆时期索尼对音乐的理解,不温不火垂垂展现,仿佛德川时期人们欣赏浮世绘的办法,逐步展开却又深情款款。
EX1000不像动圈,没有森家的大气磅礴,也没有铁家的娇媚甜美,但是正如EX1000自身的定位Monitor,强调的是真实的还原。大概有人在意她的齿音诟病她的低频,但是她就彷佛一位饱经光滑油滑的艺术家,又有谁是完美 的呢?
这次与ZX2的搭配,打开AVLS后将master音量调至最大才是最得当.Ed Sheeran《One》开头的两声吉他拨弦和黄老板的那一声长叹,细节的还原就令人惊异(这两个细节之前笔者一贯没有留神到),1分30秒后架子鼓 的进入,低频虽没有拳拳到肉的快感,但是每一声都是充满活力。黄老板独特的嗓音和精细的和弦,凸显了EX1000 的杂食功底,与ZX2的搭配也相得益彰,不愧是索家的调音。
OST里Hans Zimmer的大侦查福尔摩斯原声,蒸汽朋克时期的诡异开场被EX1000表现的非常抓人耳朵,EX1000出色的横向声场被表现的淋漓尽致,1分20秒后小提琴的一段solo非常出彩,乐器的分离度与结像恰到 好处,比之前笔者的IPC + PHA2 +EXK的搭配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末了选了一首南京民谣摇滚界俊彦,也是笔者的校友师哥李志师长西席最具代表的深情之作-《天空之城》。刚开长 钢琴solo的两个键音后,李志开始了他的款款独白,温顺的一塌糊涂令人唏嘘不已。渐入的吉他是由\公众台湾身价最高的吉他手\公众李庭匡演奏,也是周杰伦周华健的御用吉他手。EX1000和ZX2的表现情到浓时依然不徐不疾,
不过歌曲章节末的残响和泛音EX1000掌握的并不是很好。
总的来说,ZX2和EX1000的搭配还是很让人惊喜的,虽然没有太出彩与惊艳,但这就和EX1000的性情一样,不求感官的剌激与惊艳,也不求过于个性的张扬,只想让你安定悄悄的听歌,仅此而以。转念一想,戏言,EX1000 更好比是老婆,不温不火地娓娓道来陪你一辈子,而TOGO334就彷佛是情人,充满个性与剌激,但是却不能陪你 在雪天走到白头......
2. 当优雅的ZX2重逢日系工匠的TO GO 334
同样这天系耳塞,Fitear的TOGO 334自出身以来就饱受争议,4单元的动铁卖出了 5位数的价格大概是很大的缘故原由。但是这个专业制造假牙(没打错…汗...)与助听器的须山齿研公司,这个坚持全手工打造每天只做几条的 小众作坊工匠,其对音乐的理解却让我敬佩不已。
这条334陪伴笔者一年有余,虽然只有一年多,但是却让我难以自拔。笔者将其与EX1000双修,334专听人声,EX1000听别的的风格,两者倒也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就好比上一段笔者打的不那么恰当的比喻,334的性 格更像情人(没有鼓吹与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背离的不雅观点),没有老婆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的深情的爱,没有陪你一辈子娓娓道来给你歌唱的情,334对盛行的演绎可以用\"大众出彩与剌激\"大众来形容。正如有人诟病它剌耳的高频,这也 是她剌激的表现办法。
334与ZX2的搭配也是这段韶光一贯的选择,由于真的着了迷,这样的觉得已经忘了上次是什么时候了。先 选了Katherine Jenkins的《Angel》,最近一次听到这段旋律还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薄暮下汤唯和吴秀波的 依偎,女声浅浅的吟唱,瞬间把我戳中。334与ZX2的演绎,Jenkins的甜美与动情,吐词清晰饱含情深。泛音尾音的处理也非常到位,这与ZX1的AB有着质的变革。ZX1搭配334与ZX2的比拟而言平淡了许多仿佛Jenkins 的用情浅了些许,详细与ZX1的AB容我后续再表。
同样是李志的《天空之城》,解析和层次,低频的处理上比EX1000到位了许多,听出来的觉得也有了变革。EX1000与ZX2有点像李志站在你的面前演唱,但334与ZX2的搭配少了些live的觉得,但是有一种说不出来抓 你耳朵的吸引力。
New Age的表现334就明显逊色于EX1000 ,选择了 Enigma的《PrinciplesOf Lust》,迷离的电音,魅惑 的女声,吊诡的旋律,ZX2与334让耳朵有些许受不了,但是换上EX1000这个分量却恰到好处。那一段暖昧的 喘息比在IPC与MD上更让人酡颜心跳,ZX2综合的掌握能力让人惊异。
二、播放器AB
1.比拟ZX1
在这款30周年纪念款ZX1身上,笔者也仔细听了很永劫光,还记得14年1月在东京索尼大楼,笔者带着自 己的耳机容身许久许久。
首先是巴赫-无伴奏大提琴Suite #1 in G ,毫无疑问,ZX1与ZX2 —耳朵的差异,大提琴solo磨练器材很大略,乐器的还原度,力度响度各种表现力。ZX1的大提琴明显羸弱了许多,特殊是低音阶的演奏,乃至有一些缭乱
混沌,而ZX2却非常清晰的表现出来。大提琴回响残响的处理ZX2也明显到位了很多,ZX1在2分5秒旁边的残
响泛音很严重。末了的一段有点像炫技的快速表现ZX2也比ZX1要更加镇静不慌不忙。
莫扎特#40 In G , K550 ,这首由于SHE的《不想终年夜》的朱庇特乐章(汗…)实在也是经典中的经典。ZX2在快节奏
巴赫-勃兰登堡No_2 in F,这段险些动用了当时所有乐器来演奏的华美炫技,说实话ZX1和ZX2都显得有些吃力。特殊是长笛参与的那一小节,轮番演奏的略显缭乱被暴露无疑。大概是耳机的缘故原由,这样的大体例古典还 是该当用大耳机来测试,由于手头没有Z7,往后有机会再补上。
人声方面选了烧友非常熟习的Neil YoungJ啦自己曾生产Pono纯音播放器的力卩拿大民谣老将,他的弦乐版本的《Plastic Flowers》。在民谣方面,ZX1和ZX2的差异不像古典那么大了,最大的差异是ZX2的人声更加饱 满,不像ZX1略显干瘪(实在ZX1已经很好了,相对而言\另一处便是乐器的分离度方面ZX2较ZX1提升很多,Neil Young的这个小室内体例和他的声音相互交织,既不暄宾夺主又不若隐若现。值得一题的是Neil Young的这 张专辑由2CD ,两张完备一样的曲目,一张是SOLO-张是弦乐伴奏版本,很故意思。
2. 比拟D100
前些天烧友谈天时曾戏言,ZX2的重量都快遇上D100了成为索尼新砖头了,不知道两者比拟音质如何。当天晚上笔者借了一台D100回家反复AB了一番。
D100巨大的推力让TOGO334有些招架不住,音量调至0.8旁边能勉强入耳,但是问题来了,电位器造成了偏音问题。于是乎只能忍着调至1旁边。不过D100的古典表现极为精良,虽然冰冷,但是管弦乐器的质感淋漓 尽致的表现出来。巴洛克时期的浮华奢靡与气势恢弘展露无疑。令笔者印象最深得是《妖怪的颤音》-LaCampanella. 大量的高难度的颤音与小提琴的双音演奏,D100都能绝不费力的表现出来。但是ZX2在这首曲目表现时有些力不 从心,小提琴的顿弓做作声嘶力竭地哭喊的效果基本觉得不到。
由于D100与低阻高敏耳塞的搭配绕不开电位器的偏音问题,笔者以保护耳朵为由没有连续AB下去,但是 众所周知D100出色的回放本色依然有大批拥趸,其古典的表现力也很是出彩。
3. 比拟RH1
拿ZX2与RH1做AB纯粹是情结使然,一贯认为离改 变天下只差一步的MD , —直是我不忘的情节。我也绝不掩饰笼罩自己拥有的索尼末代MD机皇RH1是我最宝贵的一款收藏。
在综合本色方面,RH1的表现实在并不算出彩,绵绵的 推力、属于上个世纪的操作、嗖嗖就没有了的续航。但是RH1更多体会的是一种情节。选一张CD用SONIC STAGE或者光 纤导入,耗时一个小时后才能听到。这样的慢节奏大概早已被 人遗忘。一贯很喜好木心大师的从前慢,从前的曰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生平只够爰一个人。MD不正是这 样的觉得吗?
结语
在深夜敲下了这六千多个笔墨,ZX2里Jack Johnson的All At Once戛然而止,正如这首歌名,所有的统统在这一瞬间冻结。这篇文章从情人节写到了新年结束,ZX2也陪我了半月有余。
我时常在想,费钱折腾器材,费精力收藏CD ,终极为了什么。为什么小时候抱着个收音机买了个磁带机就能愉快的几天睡不着觉。为什么偶尔在出租车上听到音质不堪的老情歌却能撩动我的心弦?
说时依旧,大概我们作为发热友都忘了为什么要发热,追逐器材却忘了原来最初听歌的初衷。有人说Hifi是个坑,一入坑里深似海,但我在坑里遥望蓝天,心中依然欣喜幸福,由于我只想用ZX2安静听歌。
一手新鲜尽在乙迷网(imclu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