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晚上7点半,几个推拿师勾肩搭背走出门,“瞥见的带着看不见的”,转弯、过马路,在一处繁忙的路口,他们靠人行道内侧摆开凳子,开始吆喝:“肩颈推拿,半小时29块9”。
6月20日晚,推拿师在街头进行肩颈推拿。除标注外,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 陈悦 图
这些推拿师来自上海的感智盲人推拿店,有盲人,也有健全人。往常,晚上是店里最劳碌的时候,许多人趁着放工来做足浴推拿;现在,进店的顾客少了,接不到单的推拿师们走上街头事情。
一位中年男子正准备过马路,又退却撤退几步,“30块钱是吧?来一个。”他直接坐下,推拿师把毛巾盖在他的肩上,开始按捏。
夜晚的买卖就这样开始了,有路人临时决定放松肩颈,也有前两天体验过的人带着朋友又来了,推拿师们陆续接单,高峰期十几个凳子上坐满了人。
在上海,大约有9万视障残疾人,个中全盲约3万人。推拿是许多盲人的职业选择,计时事情制,多劳多得,包吃包住。
从三月到六月,买卖生僻,每个人心里都焦急。老板急的是固定本钱,商铺和宿舍房租、水电费、炊事费一样少不了;员工急的是没有收入,盲人推拿从业者大多是三十岁以上,外地打工者居多,要养家糊口,可选择的事情机会很少。
六月以来,上海的盲人推拿店陆续规复业务。无论是散落分布的连锁店,还是路边不起眼的小店,买卖都不算快意,客流量不及过去的一半。
“客人还是顾忌疫情,我们也怕。”不少盲人推拿师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如今,一些推拿师主动选择“被瞥见”,走上街头供应做事;而更多盲人守在店内等待顾客,“疫情总会过去,过去了就好了。”
为了丁宁韶光,盲人推拿师任凤来在店里练习吉他。
在不愿定中重启
5月31日深夜,在上海市北京西路的一处地下室,感智盲人推拿店打开了店门。
被封控76天后,16名店员终于可以走到地面上,呼吸室外新鲜空气。
打扫卫生、消毒防虫,6月3日,推拿店规复业务。不过,“刚开业哪有人敢来,都有点害怕。”盲人店长苟顺利说,顾客回归并不是一件随意马虎的事,20多天过去也只能规复到日均六七十单,而疫情前,一天能有140多单。
这家店目前在店员工约30人,均匀下来一人一天两三单。“以前一天五六单,本日(6月22日 )到现在(19点)就两单,收入减少很多,又不稳定,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觉得。”推拿师刘美绒说。
500米外,悦心盲人推拿店有同样的焦虑,一天接待的客人降到了个位数,只有往常的四分之一。
悦心盲人推拿店,周边以商业办公楼为主。
6月21日下午探访时,只有2个老客人来店。市民高逸典常年研讨围棋,一盘棋至少下两三个小时,久坐盯棋盘导致颈椎疲累,他每周都会来推拿一个半小时,来了有七八年了;30岁的逄师长西席就住在附近,由于从前间韧带拉伤,须要推拿舒缓,也来了三年,“这边穴位找得准确度挺高的,力度得当,老板也挺好的。”
“最近来的基本上都是会员,散客险些没有。”盲人店主吴荣说,悦心盲人推拿店的顾客紧张来自周边商业办公楼,中午和晚上的饭点是高峰期。店铺只有6张床位,但从2007年开业至今积累了不少老顾客,“(三月以前)一天二三十个没问题”。
悦心盲人推拿店从2007年开业至今。
客流总会逐步规复,吴荣更担心的是一种不愿定性。6月6日,悦心推拿店规复业务,开门一周后却被叫停。“市场监管部门跑来叫我们关掉,没说缘故原由,也没人关照什么时候可以复工。”
吴荣有些不解。复工之前,他向房屋业主方提交过复商复市操持书,根据哀求张贴场所码,在店内添置了免洗洗手液、口罩、体温枪等消毒防疫用品,准备了应急预案。开门后,每天进行三四次消毒,店员进行核酸检测,对付客人利用过的推拿床,一次性床单会急速改换,床头物品则用酒精消毒。
歇业一周后,他理解到许多盲人推拿店都正常业务,6月20日,他再次开门迎客。
吴荣直言:“一会开一会关,对客流影响很大,很多客人以为你开了,跑来看到又关掉了,以为是不是你们有情形,是不是你们有阳性?”有些客人会打电话咨询,有些出于安全考虑就不来了。
也有一位盲人员工有些失落去信心,在短暂歇业期间选择回家。这位员工疫情期间曾留守店中,吴荣理解对方累积的精神压力,没说什么便赞许了,“回去调度一下也好,她说等上海疫情稳定了再回来。”
翠庭盲人推拿店。 澎湃新闻见习 徐祯曜 图
在上海松江区东鼎广场周边,几家盲人推拿店也鲜有顾客,技师们大多在门厅或房间里歇着。翠庭盲人推拿店店主陈师长西席说,疫情前一天能有近1000元收入,现在开着门也没有买卖可做,就连门前经由的路人也见不到几个。原来店里有6名推拿师,如今算上他自己只剩3人。
陈师长西席说,他的推拿店实在没有收到复市关照。他向当地居委会讯问过何时下发规复业务的关照,答案也很模糊,“大致提及可能在7月尾。”
自救,走上街头或守店等待
六月初,感智盲人推拿店还在休整准备阶段,师傅们在门口摆凳子,免费为周边居民推拿,感谢他们在四五月供应的帮助。不过,许多居民坚持要付钱,“他们说都不随意马虎,我们不要,他们非要给钱,末了商量决定就少收一点。”苟顺利说。
趁这个机会,何不走出去呢?
感智推拿店店员在周边兜转,选定了一处街口,四周都是商业广场,晚上人来人往,方便揽客;店里仍旧有买卖要做,十几个推拿师轮流出来,靠着花坛站一排,不妨碍行人通畅。
感智推拿师结伴出门。
晚上7点半到10点半,苟顺利根据店里买卖情形,陆续安排人出来。
“9号在吗?”李西已经是熟客,不到半个月就来推拿三次,还带来了朋友。
“我前些天从静安寺溜达过来,9号大姐喊29.9半小时,我一个转身就坐下了。”李西说,进店推拿138元,街边才30元,“这不图个便宜嘛。而且按的时候有点痛,按完没想到这么舒畅”。
30分钟结束,盲人推拿师取出手机举到耳边,听赞助功能播报的声音,手指在屏幕上不断点击,探求到了收款码。
街头推拿挣的钱都归个人,“老板说给我们调节一下,毕竟两个多月没有一点收入,有的要养家糊口,有的家里孩子要上学,各方面都要开支。”刘美绒说,“街头客人多,但我们员工也多,一晚上差不多就赚60块钱,运气好能做3个人。”
感智盲人推拿店还建立了微信粉丝群,时时发红包,供应优惠信息,关照顾客出摊韶光、地点,希望招徕更多转头客。
不过,在探访中创造,走上街头的盲人推拿店并不算多,更多的店铺还在等待。
通过盲人赞助系统软件,晏丽华可以电脑上办公。
6月22日早上10点,好轻松盲人推拿店开启一天的业务,店主晏丽华在玩电脑,盲人技师任凤来6月初从网上买了一把吉他,拨弄着练习转换和弦。
“我们一天到晚就围着推拿床打转,没事不出去,都是在等人家来。”晏丽华说。他的店开在中山北路,树木遮挡下并不起眼,许多客人在网上搜到、循着舆图而来。
复工第一周,他的买卖还不错,附近居民区的老客人都来关照。然而,周边街道涌现几个阳性病例后,客流锐减。
“客人打电话来问,你们有没有做核酸,有没有消毒,还有问店里客人多不多,多的话就不来了。”晏丽华露出一丝苦笑。
晏丽华以为眼下没什么好的办法可想,“疫情过了,大家放心外出了,买卖自然就好了。”
店员肩颈有些不舒畅,晏丽华帮他推拿。
“扛过去就胜利了”
晏丽华从小失落明,2009年从江西来到上海打工、创业。
起初,他在嘉定区开推拿店,买卖有条有理;后来想把买卖做大,2019年下半年在长宁区租下了150平方米的店面,买卖还没完备做起来,就碰到上了2020年疫情,“亏了几十万”。
晏丽华想过放弃,但是店里的推拿床、沙发转卖不出去,丢了可惜,自己也没有其他谋生手段。咬咬牙,他租下中山北路的一处小店,统统重新来过。
妻子是健全人,夫妻俩共同经营推拿店,招了3名盲人技师。凭借着多年创业履历,买卖逐步有了转机,一天能接三四十单。不巧,又碰上了疫情。
住在商铺里不发物资,失落明没法拼手速抢菜,物价太高舍不得团购......疫情期间,上海的盲人推拿店或多或少碰到过类似难题。他们费尽心机姑息生活,直到残联、基金会、爱心企业的物资陆续投递。
感智盲人推拿店里还堆着几十袋大米,好轻松盲人推拿店也放着一排自热米饭,不过,最困难的时候已经由去,眼下还有很多问题要办理。
盲人推拿店有自己的小圈子。吴荣说,疫情期间,推拿店老板们互换最多的问题便是怎么给滞留店内的员工找食品;后来则是,商铺如何申请房租减免,复工后怎么留住员工、吸引客流。
房租是一大问题。
吴荣租赁的店面属于国有房屋,免除了6个月租金,省下9万元让他松了一口气;晏丽华找房东争取到一个多月的房租减免,“我已经很知足了”;翠庭盲人推拿店每月房租近19000元,店主还在和业主协商,提交了有关租金减免方案的沟通函,“即便不能完备免除,争取到一部分减租也是好的。”
很多盲人还希望争取到生活补贴。“一个推拿师一个月没有收入,可能便是一个家庭没有收入”“这一轮疫情以来哪有买卖啊,基本上都没人的”……
买卖困难并不是单一行业的问题,而盲人难在选择更少。“盲人还能怎么办?除了做推拿,可选择的事情机会太少了”。吴荣说,即便是离开上海,许多人也是换个地方连续推拿,正常情形下,一个技能好的师傅月收入还是可不雅观的。
在盲人推拿店互助群和招聘群,吴荣创造,有些推拿店还没规复业务,有些已经在转让了,“乐意接盘的人很少,谁都不知道后面的走向”。还有些盲人离开了上海,“几个招聘群都在招人,都说员工流失落”。
晏丽华说,盲人的生活很大略,“我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就店里面,大家如果聊得来,晚上最幸福的一件事情便是吃夜宵、饮酒、聊谈天,就只有这点乐趣。”创业开店是生活里为数不多的折腾,他喜好折腾,“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员工,很多事情要我来包袱,但我没有想那么多”。
四、五月期间不开门的日子,他很多时候闷在店里睡觉。现在,前后门打开,风涌进来很舒适,“虽然事情少点,但能打开门透透气,有事情就做,没事情就安歇。”他说,“目前我们的问题也不是很大,亏也不会亏,能渡过难关就好,总会有好的时候。”
吴荣努力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四五月封控在家就煮饭、听音乐、看书、看新闻发布会、为员工找食品,现在规复正常高下班。“我心态比较好,愁也没用,困难是要去办理的,不是去回避的。但如果依赖个人能力无法改变,那就扛,扛过去就胜利了。”
吴荣坚信,盲人推拿店做的是技能和口碑,只要手腕好,客人口口相传,自然而然会被吸引来。
店铺一角摆着吴荣的奖章和名誉证书,虽然已包办公自动化,前台仍保留着一沓旧本子,里面记录了5000多位会员的消费记录,这是他开店多年积累的认可,也是连续向前的信心来源。
任务编辑:邹佳雯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正: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