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韶光里,这八个字,一贯引领着张容华。
48岁的张容华是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南头中央收费站的一名厨师。高中毕业后,他曾干过建筑工人、列车员、做过小买卖。
“我便是个很平凡的人”。这样一个平凡的人,21年里,累计献血25200毫升,大约相称于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量。
张容华在深圳参与献血活动。受访者供图
张容华第一次献血,是2001年12月他爱人在老家四川遂宁医院待产时。
当时的景象,张容华历历在目。与他爱人同病房的一位产妇由于血小板低,生产时会碰着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涌现产后大出血,年夜夫希望她发动亲友到血站献血,坚持血库血量平衡,以免用血时碰着血量不敷等问题。
“当时只有她母亲在陪她,她家里人都在表面打工,一时回不来,急得掉眼泪了。”欢迎新生命的欣喜溘然变为对未来的不安,见到此情此景,张容华主动站了出来。“我刚好和她一样是O型血,我就说那我去献吧。”
做出这个决定,他并没有与还在待产的爱人商量。“她实在不想我去,毕竟立时要迎来一对双胞胎,很多事情须要我,我们也不懂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但是将心比心,张容华的爱人依旧默许了。第一次走进血站,张容华献了400毫升全血。终极,产妇安然诞下宝宝,两家人先后顺利迎来新生命。
从那往后,张容华就常常献血,成都、绵阳、伊犁、东莞、深圳……打过工、旅过游的很多地方,他都留下了自己宝贵的血液,为守护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全血隔半年才能献一次、血小板隔14天就能献一次。”逐步地,张容华成为了一名固定献血者,不仅如此,只要血库涌现血液短缺,只要身体许可,他都会“随叫随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成都打工的张容华主动走供献血车献血;2020年春节,在遂宁老家休假的他,得知武汉血库告急,他第一韶光赶往血站献血。
为了让进入他人身体的血液更“精良”,他开始调度作息饮食,养成了更加康健的生活习气。
对张容华而言,担保血液质量是成为固定献血者最主要的一步。为此,这个原来重口味、爱吃宵夜喝小酒的川男人调度了生活习气,过上了更加自律的生活。现在的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30分起床,晚上11点前入睡,放工后跑步6公里,日常饮食营养均衡,献血前三天清淡饮食。
张容华在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食堂切菜。受访者供图
2013年,他还报读了营养学课程,并考取了国家高等公共营养师资格证书。“系统学习营养学知识,不仅可以合理调节自身饮食构造,保障献血质量,还能将学习到的营养知识用于事情中,为同事们烹饪出更多营养饭菜,我以为很故意义。”张容华愉快地说道。
不仅自己积极献血,张容华也在影响着周围的人,逮着机会就成为献血宣扬员:“虽然每个人献血后的反应不太一样,有的人还晕针晕血,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献血对身体没啥副浸染,把稳献血后多吃含铁食品就行。”
在他的带动下,他的爱人、孩子、同事也纷纭伸脱手臂,献出热血。
2008年到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事情后,张容华还加入了公司组建的志愿者军队,用很多工余韶光参加志愿者活动,志愿活动的范围从深圳扩大到广深高速沿线,志愿做事内容也从无偿献血扩大到助老、助残、助困、防疫等。截至目前,他累计参加各种志愿做事活动达300多场次。
一本又一本的献血证,一条接一条的献血记录,串联起了张容华无偿献血的爱心轨迹。这些都是张容华的瑰宝,是他大略朴素宿舍里的唯一装饰。2022年,张容华因多年来持续献血助人为乐,被评为“广东年夜大好人”。
11月17日在张容华宿舍拍摄的他得到的名誉证书和献血证。新华社 毛思倩 摄
“每次看到针管插入我的血管,这股温热的血液将会成为照亮他人道命里的一束亮光,心里就很温暖。”张容华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献血是我人生中做的一件很故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