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祁六金
来源 | 汽车做事天下(ID:asworld168)
新能源“三电系统终生质保”话题又一次上热搜了,这一次的主角还是比亚迪。
日前,有多位比亚迪车主向媒体反馈:比亚迪汽车电池流传宣传“终生质保”、“免费改换”,但实际情形下却是“门槛重重”,且电池质量检测报告一贯“神神秘秘”。而官方客服给出的回应是:想要得到质保的确有一定条件。
早在2022年6月,比亚迪就曾因“三电系统终生质保”的条款问题上过热搜,当时有网友称“换颗非原厂螺丝就无法享终生质保”。
对此,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回应表示:因三电系统涉及高压安全,未经主机厂认证的维修以及利用非原厂的零件,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但与三电系统无技能因果关系的零部件改换,不会影响客户三电系统终生保修权柄。
只管作出了澄清,但还是有不少车主不满,认为比亚迪“三电系统终生质保”保修任务免修条款过于苛刻,对车辆利用性子、行驶里程、保养周期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限定,违反个中任意一条,就不再享有三电终生质保。
事实上,不仅是比亚迪,其他推出“三电系统终生质保”政策的新能源车企,没有任何一家是没有附加条件的,很多购车者以为只要买了车,就可以享受终生质保做事,实在是一种误解。
20+新能源车企齐推“三电系统终生质保”最近两三年,伴随着新能源车的迅速起量,险些所有的新能源车企都推出了“三电系统终生质保”权柄。
2019年是一个迁移转变点,传统车企切入了火热的新能源赛道。
这一年,奇瑞新能源针对旗下的三款车的首任非运营车主,供应由厂商供应的三电系统终生免费质保。作为首家推出“三电系统终生质保”的自主品牌车企,奇瑞这一举动当时在行业引起不小的轰动。
奇瑞开先河之后,“三电系统终生质保”就成为了新能源车型上市时的标配。北汽新能源、广汽新能源(现独立为埃安品牌)、江淮新能源相继在2019、2020年跟进了这个政策,个中北汽新能源又做了个“第一”——全国第一家实行“全系车型三电系统终生质保”。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陆续加入,“三电系统终生质保”逐渐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据《汽车做事天下》不完备统计,包括奇瑞、北汽、江淮、比亚迪、吉利、广汽埃安、长安深蓝、阿维塔、长城欧拉、上汽通用别克、极氪汽车、凯迪拉克,以及已经倒闭的威马汽车、恒驰汽车等车企在内,目前已有20+车企跟进了“三电系统终生质保”政策。
须要消费者把稳的是,不同的品牌,对其旗下的不同车型,在制订“三电系统终生质保”政策时,保修韶光和范围会有所不同,详细情形要以厂家供应的《三电系统终生保修凭据》或干系保修政策为准。
譬犹如样都是“三电系统”,比亚迪在保养手册中明确三电终生质保的范围是:动力电池(仅包含电芯、BIC、散热回路)、驱动电机 /驱动电机掌握器、EHS 电混系统(仅包含电机、电控)。
而奇瑞对三电终生质保的范围是“动力电池(电芯)、驱动电机(含电机掌握器)、整车掌握器”,与比亚迪的表述存在明显差异。
又譬犹如样是别克E5,但是先锋版三电质保是8年16万公里,而智享型及以上车型三电则为终生质保,这就须要车主在购车时咨询清楚,以免产生误会。
一样平常来说,“三电系统终生质保”是在正常质保做事以外额外附加的第二重保障,与其他的权柄是一种叠加关系,互不影响。
也便是说,如果车主由于违反了某些条例失落去了“三电系统终生质保”权柄,依然可以享受整车质保权柄,一样平常来说是8年或15万公里,奇瑞则是海内首家提出整车终生质保的车企。
浩瀚限定条件,到底是苛刻还是合理?虽然车企争相推出“三电系统终生质保”,但是如果仔细研读主机厂条款,就会创造个中存在许多细节,这些细节决定了终极车主能否享受到三电终生质保。
总结来看,以下几条是车企普遍提及的“条件条件”:
1、车辆所有权:须为首任车主;
2、利用性子:须是非运营,不能用于竞赛或营运,网约车也是弗成的;
3、里程限定:须在一个周期内(12个月)不超过3万公里,有的规定年行驶公里数不超过2万公里。
上述三条还比较好理解,相对来说也较为合理。
一来是新能源车的质保常日跟人不跟车,不过目前比亚迪、奇瑞、极氪都对该条款的范围进行了放宽,车企官方认证的二手车车主也可连续享受“三电系统终生质保”。
二来是网约车司机永劫光用车,对车辆的损耗要比普通私家车多得多,车企自然要做些限定。
如果是作为私家车来利用,根据2022年中国乘用车年均行驶里程不敷1万公里的大数据,一个周期内(12个月)不超过3万公里该当不成问题。
但对付第四条——“车主须严格遵守主机厂的用户保养手册,定期辞官方授权的做事店保养、维修且利用原厂备件”,则引发了争议。
争议一在保养周期的设置。
和须要换机油的油车不同,电车保养要大略得多,常日是测一测电机电压,换换冷却液、滤芯,看看车身和底盘。
以比亚迪为例,首保纯电车型3个月或5000公里要去店里保养一次,混动车型6个月或行驶里程 3500公里(HEV里程)以内去店里保养一次;
后期保养纯电车型12个月或20000公里一次,混动车型12个月或行驶里程7500公里(总里程)以内,发动机项目保养。保养的时候须携带行驶证和保养手册,不然终生质保权柄会取消。
须要把稳的是,“三电系统终生质保”不即是终生免费保养和维修,除了首次保养是免费的以外,后期的保养都是须要收费的,包括配件材料费和工时费,都须要车主承担。
站在主机厂的角度,这项条款的目的是绑定车主,让其主动进店保养,这样用车的全生命周期就会在车企的掌控之下,达到利润最大化。
有车主会认为“保养周期设置不合理,一年保养的次数偏多”,付出了过多的韶光和经济本钱。但也有车主认为定期保养可以主动预防问题,没什么不好。
因此,对付“定期辞官方指定的做事点维保”这一条是否合理,紧张看车主的用车习气,
争议二在须利用原厂备件。
此前比亚迪被网友曝光,因改换与三电系统无关的雨刮器而失落去质保资格,目前这一条已经变动为:三电系统干系的零部件没有利用原厂备件,则取消三电终生质保资格。
不过,如果涉及三电部分的改装,还是会导致三电终生质保失落效。
须要把稳的是,“动力电池衰减”不在终生质保范畴内,对付电池涌现衰减,车企也制订了干系权柄。
比如比亚迪设置了蓄电池容量衰减限值:2年或5万公里期间,电池动力衰减限值是15%;6年或15万公里,衰减限值是25%;8年或15万公里,限值30%,在利用期间内电池容量超过以上限值就可免费更新电池了。
近期的“车圈顶流”小米汽车也为免费换新电池制订了干系条件,总体来看与友商的政策没有太大的差异。
那么,在规定期间内超过衰减限值,电池就可以改换了吗?不一定。要根据做事店的实测结果,再根据保修政策,符合改换条件才能改换。
对这种“统统以官方阐明为准”的条款,有车主直言:不用看了,电池衰减永久到不了改换标准!
除了上述争议外,更大的争议或许在于,消费者在购车时发卖职员并没有将这些限定条件“如实奉告”。
在干系消费者投诉平台,厂家、发卖商虚假宣扬、遮盖电池质保限定条件等主要信息,是新能源汽车的投诉热点。
2023年4月,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23年第3号消费提示,警示消费者要科学、理性选购新能源汽车,个中就明确提到要把稳“终生质保有条件、把稳限定性暗藏条款”。
客不雅观地来说,主机厂为了本钱可控,设置限定条件本身无可厚非,但对涉及自身权柄的规则,消费者是信息的不对称方。
车企虽然对“三电系统终生质保”政策拥有阐明权,但也有任务为消费者肃清被设“门槛”的感想熏染。
谁是“三电系统终生质保”的真正受益方?由于设置了诸多条件,以及标准的不透明,许多消费者以为“三电系统终生质保”的“象征意义高于实际意义”。
从实际获益角度来说,车企才是这项政策真正的“受益方”。
一方面,打出“三电系统终生质保”的口号,至今仍旧是主机厂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一种手段,是重点被宣扬的卖点之一。
对付消费者来说,买车不仅仅是买产品,还包括后续的干系保障和做事。在国家规定的三包和保修期之外,“三电系统终生质保”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消费者疑虑,促进了购买。
另一方面,通过“三电系统终生质保”延伸而出的限定条件,能让主机厂牢牢将车主资源节制在自己手中,发掘车主用车的售后代价。
去年6月,比亚迪上调了旗下所有车型的官方保养价格,个中混插车型的保养价格涨幅靠近50%。
此举虽然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但也侧面印证了通过“三电系统终生质保”的约束条款,主机厂一边哀求车主定期保养,一边提高保养价格。
同时哀求车主利用原厂备件、在授权做事店进行维保等,将车主与主机厂和4S做事体系深度捆绑,增加售后业务收入和利润。
近期的车圈“顶流”小米SU7,并没有设置“三电系统终生质保”,只有5年/10万公里的整车质保与8年/16万公里的三电系统质保。
但小米汽车同样表示在非官方授权渠道进行车辆维修保养,改换的配件以及因利用不合格的配件和施工导致的车辆故障或丢失,无法享受小米的质保政策。
更早之前,《工人日报》点名了新能源车企的“三电系统终生保修、终生免费充电、终生免费车辆保养、终生免费道路接济”等售后做事政策,指其“宣扬是免费,实在限定多”。
对此新京报快评:“多点诚挚少点套路”。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更是直言:企业对付未来10年电动汽车的图景实在并不敢贸然做出判断,推出三电系统终生质保政策,基本上便是硬着头皮上。
这也让人遐想起近日奇瑞新能源整车终生质保引起争议的事宜。
一位来自江西新余的李车主反响,今年4月,其购买的奇瑞小蚂蚁车窗升降器发生故障哀求质保,却被奉告车窗升降器属于“分外件”,无法享受整车终生质保做事。
对此,奇瑞汽车官方客服职员反馈,“分外件”包括门锁、开关、报警系统等,车窗升降器也属于“分外件”,不能享受终生质保做事。
但对付为何终生质保做事协议中没有关于“分外件”的干系解释,客服职员表示会向上级反响此事。
一方面,车企想吸引车主购买,推出所谓“三电终生质保”、“整车终生质保”,给车主的期待值拉满。
但在实际实行阶段,为了自身利益,车企“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既辜负了车主的信赖,也没有知足车主的售后诉求。
消费者真的须要终生质保吗?如果车企是“三电”终生质保终极的受益者,那么我们不禁也要思考一个问题:作为消费者,车主真的须要三电终生质保、整车终生质保吗?
大多数不雅观点认为,“三电系统终生质保”,更像是锦上添花的一种权柄,并没有实际性的意义。
客不雅观来说,一辆车的利用寿命有限。过去根据《汽车报废标准规定》,私家车的逼迫报废年限为15年。
自从2017年最新版《机动车逼迫报废标准规定》公布后,私家车不再逼迫报废年限,但哀求满10年的汽车每年年检1次,满15年的汽车每半年检讨1次,某种意义上便是敦促车主换车。
此外,干系数据显示,大多数国人换车的频率较高。
汽车圈威信调研机构J.D.Power发布的《2018版中国车主图鉴》显示:43%的海内车主均匀3年就会换车,5年内换车的比例更是达到了60%以上。
换句话说,中国超过50%的车主新车用车韶光不超过5年,比此前逼迫报废的15年要短得多。以是就算是没有终生质保,只假如正常利用,8年质保期理论上也够用了。
新能源汽车以新的产品形态、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了原有汽车市场的规则和玩法,也确实带来了新鲜的体验,推动市场向前发展。
在如今的舆论环境中,唱衰燃油车已是一大主流,诸如“燃油车成小众”、“燃油时期的绝唱”、“把油车送进历史垃圾堆”、“燃油车即将谢幕”的辞吐,彷佛早已将燃油车判了“极刑”。
但须要正视的是,相较新能源车,燃油车仍旧有着更为成熟和完善的售后办理方案和体系。
比如当燃油车企退市时,干系的售后做事将会由所属集团的其他主体企业,或者委托给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来接手,比如广汽三菱退市后,干系做事由广汽集团来卖力。
反不雅观新能源汽车,去年全网刷屏的威马汽车倒闭,就导致了车主权柄无保障、部分汽车功能“停服”、二手市场价格崩塌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对付车主来说,真正须要的是能够办理问题的售后做事,并非模棱两可的笔墨游戏,消费者也没必要由于“三电系统终生质保”的政策影响到购车决策,更须要关注的是品牌、车辆质量以及售后做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