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语文作业常有字词听写。有时妈妈忙着做饭,爸爸就给我听写,结果常常读出了很多奇怪的词,比如:有血有肉,爸爸却念成有雪(xǖe)有肉,坚硬读成坚nìng,项链变成了hàng链,草稿演变成了cāogāo……害得我常常是抓耳挠腮,晕头转向,不知要写什么词,最后恍然大悟:原来是爸爸的发音有问题。多少次后,我终于忍无可忍,哭笑不得的对他说:老爸,我看你还是跟我一块重新去上小学吧!

  爸爸习惯讲陕西话,对普通话可以称得上是一窍不通。因为爸爸看病小有名气,所以家里经常来病人,爸爸讲着一口流利的关中方言和病人交流起来很流畅。可是,也偶尔来一些不太懂我们方言的外地病人,爸爸为便于交流只好开始笨拙的说他那生硬的普通话,因为不习惯,常常是词不达意。他不得不添加动作,指手画脚,笑得我和妈妈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病人还听不懂是什么意思,弄得局面很尴尬。最后,我和妈妈只好无奈地对爸爸说:你还是讲陕西话自然些,我们给你当翻译。

方言带来的麻烦_关于普通话的作文900字 知识百科

  一些普通话讲得特别好的人,譬如我幼儿园时的周老师,还有个别的爸爸的同事朋友,他们也常打电话向爸爸咨询医学方面的知识,出于礼貌,爸爸和他们对讲普通话。久而久之,我发现,只要爸爸费力别扭地用生硬的普通话打电话,我基本就能猜到对方是谁。往往会兴奋地抢电话向我的周老师问好,当然也偶尔有问错对象的时候。哈哈,好笑吧,爸爸的普通话快成我认人的标志了。

  在我们家里上演的一幕幕有趣的闹剧,常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个家庭内部都有交流上的障碍?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中国人和中国人交流岂不是更难?妈妈告诉我: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就能和各民族的中国人交流。看来,不光我要学好普通话,还要教爸爸学好说好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