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潍水之战”古沙场,韩信水淹楚军处。建国后的1959年,山东省诸城市在这里建起了古县水电站。
59年,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59年,超过两个世纪的世事变迁。这座凝聚着当时海内最前辈的科技水平、承载着诸城水电奇迹发展史的水电站已走到生命尽头。2017年3月,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决定:古县水电站停滞利用,等待重修。
沧桑的古县水电站并不寂寞,陪伴它的还有一个留守职工和一位风霜老人。他们像家人一样,留恋、呵护着多年的“伙伴”。同时,他们知道,新的古县水电站已在方案之中。他们期待早日看到它的重生。
(一)
古县水电站地处山东诸城、高密、安丘三市交界处的“潍水之战”古沙场,是诸城市潍河梯级开拓中的第七级水利工程,也是潍河水出诸城的末了一道门户。
水电站始建于1959年,原为木制水轮机手动操作,1974年扩建引进铁制水轮机和新型机电设备。历经多次升级改造,实现水轮机调速、发电运行掌握、进水闸启动全程电动化掌握,装机容量达到750千瓦,蓄水能力1000万立方米。59年来,古县水电站累计发电2992.63万千瓦时,灌溉农田118万亩次,成为诸城市展示各历史期间水力发电进程的“活标本”。
(二)
放弃,对付老职工是一种心疼,更有几分无奈。电站停用报废,缘于年久老化,缺少配套。水轮机曲阜产、发电机诸城造,随着科技的进步、掉队设备的淘汰,以及原设备生产厂家的转产关停,所有零部件现已无处可配,修无可修。
电站停用,职员分流,窦起坤这位古县水电站的第10任站长,成了留守站长,也是这里唯一的留守职员。
作为“水电二代”,窦起坤自1990年参加事情以来,已经延续父辈的足迹与电站相守28年。从普通职工到站长,他见证了水电站从盛到衰的进程。每天上班到厂房和拦河闸巡视一圈,已成他多年习气。“我已经熟习了水电站的生活,陪它走好末了一程,也是我父亲对我的嘱托。”
(三)
每年的3月份,是水电站例行迎汛检修的日子。28年里,窦起坤送走了一个又个退休离任的老职工,和5个分流的事情职员。如今厂房依旧,只是已无当年的轰鸣和繁忙。
只管各种仪表已经归零,窦启坤还是习气性地开关调试。停用5个月来,这里依然设备完全、蓄水丰裕。“水力发电功能停滞了,拦蓄泄洪功能还在。在新工程建成之前,我们仍旧要坚守岗位,把电站举动步伐保护好,把防洪功能发挥好”。窦起坤说。
检修,源于心底的坚守、职责的延续。这种简朴的仪式感,令人动容。
(四)
这座水闸是古县水电站的进水口,也是泄洪备用通道,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经历了1974年“8.13”、1975年“8.14”、1999年“8.12”三次特大大水摧残,风雨侵蚀但依然铁骨铮铮。
在新电站和拦河闸建成之前,水闸还要发挥余热,默默守护着潍河水出诸城的末了一道门户,守护着沿河两岸生灵。
窦起坤默默地注目着水闸,坚信汛期调洪它定会重现昔日雄风。他要让水闸时候处于备战状态,检修时一刻也不放松。
(五)
79岁的老人抚摸着已事情59年的机组,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依依不舍。老人名叫马智孝,1962年在古县水电站参加事情,1995年退休,与窦起坤的父亲同为古县水电站第一代职工。
34年的相守使他早已与水电站融为一体,把彼此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当时的事情职员都是从附近村落落招聘的临时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党的政策好,把我们转成了奇迹编的条约工。”马智孝说。“我们给了水电站生命,水电站给了我们生活”。
“退休了,这里还是我们的家。很多老同道也想来看看,可是行动不便空留遗憾,索性叮嘱我常来看看。”老人家住马家埠村落,间隔水电站2.5公里,每逢古县大集,他都要来水电站走一走,看一眼。为了一句嘱托,马智孝老人走了22年。
(六)
超过的是时空,留下的是影象。古县拦河闸已通过水利部大坝安全鉴定,被确定为病险水闸,水电站也将随拦河闸一起进行重修。
马智孝与窦起坤,一老一少,一个退休一个在职,老旧的举动步伐前,新的拦河闸和水电站效果图把两代人的心维系在一起。他们将见证古县水电站的第三次重生。
诸城市方案,新的古县水电站和拦河闸将在原址下贱2公里处建起。窦起坤和他的“马老师”们充满期待。
□周德宝 文/图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