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雾也消退不少。山间缓缓流出一条小溪,顺着山势,淌进了山脚的农田。农民伯伯有力的挥舞着锄头,牢牢地嵌入泥土。溪水无私的灌溉着每家每户的农田,各家人都笑盈盈的迎接它,没有贪婪与私欲,“肥水不流外人田”在这里也就变成了狭隘。
雾渐渐退没,只有高处的还不肯散去,伴着小雨,心中没有了车中的压抑,便觉得舒畅不少。眺望着远处的山峰,苍翠的松林,一枝独秀的柿树,清澈凛冽的湖水……淡淡的薄雾,飘渺的浮在高耸的山巅。曾无数次幻想的梦境,猛地出现竟有些目不暇接,就像黑暗中悠远的一点渔火,转瞬间点亮了整片大海。我顾不上呐喊,只得飞奔而去。就像范仲淹所说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虽没有酒,但我却早已沉醉其中。
随着山势的逐渐攀高,气温也逐渐降低,雾也浓了起来。山路蜿蜒,不宽的石砌小径,虽没有栏杆,或许是雾太浓虚化了高度,使得我们走的十分坦然。我极目远望,看那巍峨的山峰,心中顿时闪现出了千千万万个形容词,最终还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此情此景,言语已经表达不出我的感受。就像初秋的夜晚,在酷暑中突袭而来的一阵凉意,不知用何等语言来藻饰,更不知用何等的心情来雕琢,便只顾忘我的沉浸其中了。
再次回到马路,已是中午,一路上我行我素也终于看到了“大部队”。我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午饭,仿佛将美景一并吞咽进了肚子里,满是得意与满足。
山间的黄昏,总是来的太快,恍惚行走间,漫山雨雾便紧随身后,悄无声息的将我包围,缠绕,裹狭着远处的山脉,钻进我的眉宇,钻进我的衣襟。不知不觉间,松变得森严,石变得黯淡,树影也变得婆娑。风轻轻拂过,树叶摇动,像松涛一样绵长,脚下伴着虫的呢喃,身边随着鸟的耳话。水依靠着山,山依偎着水,水中的倒影与山上的景物,相互映照,一派和谐,却又流露着孤寂。
就这样,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尽管有些遗憾,但随着一缕阳光撕开这雾,便随着雾霭一并消散了。那山,那树,那水,就像一个背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忘怀,或许,这就已经足够!
以上就是山中的雾景作文1100字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美德网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