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辈
雪域高原中的大国之魂
唐远跃
2022年四月,桃花盛开的时候,又开启了自驾西藏的旅游,雪域高原是妻子魂牵梦绕的地方,西藏军区拉萨汽车修理厂是她的出生地,渡过了童年光阴!
西郊荒凉的高原已经成了繁华之地,遍布无数的四S汽车店和各种汽车配件的集中之地,军区的汽车修理厂早已交给了地方,成了拉萨的汽车检测中央!
看着欣欣向荣的城市,辉煌的背后有很多的故事!
很多人都有历史,很多人都有匪夷所思的过往!
1950年三月,十八军担负神圣的义务,进军西藏!
西南军区贺龙司令员在军委领导下,全力支持十八军行动,仅靠人背马驮,完成三千公里进军任务谈何随意马虎。
十八军组建了汽车部队,西南军区所属部队所在各种战斗中缴获的美式汽车全部交给了十八军,在新中国刚建立的时候,连汽车螺栓都不能生产,加上苏联声援的一百台载重两吨的嘎斯51汽车,千里川藏线终于有了汽车部队!
油料,配件,维修瞬间就摆在西藏工委和十八军面前,美军的十轮卡,大道奇,苏联的嘎斯汽车,五花八门的老车随时都在抛锚,公路修到那里,汽车就必须开到那里,困难重重!
我军干部战士大胆顽强,吃苦刻苦,普遍文化程度低,保障这些汽车行驶就成了严重的问题!
一大溜故障车让上级头痛不已!
军情紧急,西南局招聘地方修理职员和汽车技师,解放前的四川仅仅有几个私人运输公司,根本抽不出人参与十八军的保障!
骡马化都没有装备完的我军西南部队所拥有的车辆都是缴获的,其驾驶和修理职员大部分来自国军部队,经由教诲和改造,他们也成了公民军队的一员!
驻守西南地区的13军,14军第10军和61军部队抽调出了全部的汽车兵和车辆,全力以赴增援十八军!
雅安成立了汽车运输指挥部,日以继夜往前方运输物资,十万大军的衣食住行和弹药,一半以上的车辆随时都有故障,开路部队和后勤运输苦不堪言!
14军41师汽车技能员罗长镐于1950年八月从驻防的云南边境调到了雅安,成为十八军光荣的一员!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抗战最艰巨的岁月,最统区最精良的青年纷纭报名从军,分别参加到青年军和驻印远征军中。
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失落利,国军第六军新编第38师和第五军新编第22师辗转两个月从原始森林中退入印度雷多,经史迪威参谋长和中英美政府折衷,在印度兰姆迦设立中国驻印军指挥部,由英国租值物资供应薪饷,伙食,美国供应武器和军事演习,国民政府在海内按美国体检标准招收新兵!
4个月韶光,利用返航飞机通过“驼峰”航线,运送海内新兵3.2万人!
美军哀求海内新兵必须身体康健并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
1942年8月,成都太平寺机场,一位瞒着家人报名参军,偷偷登上飞机的年轻人被脱的只剩一条短裤塞进了B24飞机,“真冷啊”!
他便是金堂县太平乡罗氏家族的第三子,受到抗战期间爱国主义教诲影响的高中毕业生罗长镐!
瞒着家人报名参加了驻印军,家人还满怀希望的以为他去报考了西南联大。高中毕业生在旧中国很少!
直至到达印度后,家人才接到金堂县兵役局关照!
印度兰姆迦演习基地,身为军人的罗长镐接管到了美军的全面演习,美军也在这些人中选择出了炮兵、工兵、卫生兵、通信兵、防化兵、汽车兵、装甲兵等技能兵种,罗长镐高中毕业,算是当时最精良的青年士兵,进入新一军的战车连,学习坦克驾驶!
节制了坦克驾驶基本技能后,被新一军部队推举返国,考取了位于成都北较场的陆军大学“机器化步兵专业”,彷佛现在成都“黄埔同学会”也有他的名字!
老人给我说的最多的是“旧军人”!
在那里,美国军官培训下,节制了汽车坦克布局修理的基本事理和作战规则,算是有所得吧!
(中国驻印军宝贵照片1)
中国驻印军是国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按照美军的体例和技战术演习,其后勤保障能力也让人瞠目结舌,罗长镐和“大国之魂”的作者邓贤的父亲成了战友!
1943年10月24日,为打通滇缅公路,驻印军首先从印度列多公路开始反攻,新一军战车部队从缅北新背洋进入野人山地区,掩护美军工程兵部队修路,拉开了中国军队抗日战役期间大反攻的序幕!
孟拱河谷、胡康河谷,围歼日军第18师团,1944年7月,所在部队盘踞密支哪,并在腊戍和海内反攻部队会师!
多次战斗,罗长镐被提升为军官!
多年后我给未来的岳父写下了挽联“想当年抗日救国少年从军血洒密支哪……”
淮海域场,罗长镐已经成了国军上尉,坦克连长,不愿意打内战的远征军人们纷纭放下了武器,随廖运周将军沙场叛逆,成为了我军第一批坦克教官,参加渡江战役,千里大追击,家庭成份问题,没有能连续成为共和国军官,但是作为技师一贯在军队中事情,1950年8月,作为增援十八军进藏大军中的一员,从14军41师调入十八军任汽车技能员,卖力所部汽车的维修保障事情,以其博识的技能和任务心赢得了各级的信赖,直至1954年把汽车开到了拉萨!
途中的艰辛只有参与者才知道,那个时候的部队也没有机加工的设备,因陋就简,自己造工具,乃至自己制造大略的配件,随着公路培植的发展,汽车兵紧随修路部队提高,二郎山没有修通以前,部队绕道雅安的荥经,石棉进入康定,战事不等人,折多山上,战士们第一次见到汽车也有高原反应,美制十轮卡气缸压力不足,开不动,只有卸下货色,由骡马牦牛把车拉上山顶,再由工兵部队人背肩扛把物资送到汽车停放点,新中国石油产量不能自给,同时还必须保障抗美援朝战役,每一滴汽油都非常宝贵,每一升机油都来之不易,罗长镐和他的战友们想出了很多节约油料的办法,高原道路随时调度化油器油平面,加大火花塞间隙,有的国军老兵司机乃至下山时关掉油箱开关,靠惯性滑行,碰着零配件破坏,拆掉整车做备件,西藏河流浩瀚,工程兵修的大略单纯公路根本就架设不了桥梁,汽车兵们就把汽车拆成总成,人背马拉,通过怒江天险的时候,汽车是被羊皮筏子一块一块运输过去,重新组装,每走一公里都艰巨卓绝,后来实施了分段运输才办理了汽车修理兵几天就要拆装一次汽车的难题。
国军驻印军的远征军士兵成为解放军战士后,技能兵的国度栋梁,同样为进军西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愧“大国之魂”的称号!
(中国驻印军表宝贵2)
进军的路上,罗长镐和战友们编写汽车驾驶的教材,一边实行运输任务一边培训新司机,同时也进行汽车修理的培训,机修工,钳工,锻工,十八军进藏部队的第一梯队司机和修理工都是由国军老兵培训出来的,这些战士也成了川藏线上运输部队的骨干!
三年多的韶光,无数次的来回分段运输,斗寒冷,战高反,濒临多次死活磨练,翻车,滑坠、雪崩,汽车兵也丢失惨重,汽车开到拉萨代价很大!
拉萨西郊的西藏军区汽车大修厂便是罗长镐担当汽车技能员的地方!
从军12载往后,1956年由青藏线经格尔木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金堂太平(今名太清),探亲假结束,带走了我的岳母彭家惠,随后在青藏高原就有了我的妻子罗元娜,妹妹罗元英、弟弟罗元明、罗元智!
他们都出生在西藏!
60年代的困难期间,舅舅彭家勋仅有三十元就从成都经青藏线到了拉萨,至于川藏线就只有听说过,时断时续通车,只有成建制的汽车部队和地方运输公司才敢行驶!
曾经荒凉的拉萨城西,原汽车大修厂原址,现在已经是繁花似锦了,成了拉萨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检测中央,可惜1968年岳父罗长镐调回都江机床厂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去看看。
也再没有机会从走川藏线!
拉萨曾经是我妻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有她的幼年和童年时期,网上找到了一些当年的照片,无限感慨!
人的生平很短,远征军的后代们经历的太多,家庭成份、旧军人家属……
邓贤师长西席的一部“大国之魂”唤起了国人对这些英雄儿女的重视,名誉、待遇上给予重新调度,享受离休干部报酬,但是长期的高原生活岳母患上高原疾病,早早离世,岳父离开我们也近二十年了!
拉萨,说不清道不明感情的地方……
蓝天白云下的拉萨,千里川藏线的开通,曾经的“大国之魂”——国军驻印远征军人们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八军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不应该忘怀他们……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供应)
作者简介:
唐远跃:退伍军人,运输公司驾驶员,安全科长,车站支部布告,公司副布告,高校西席,四川省交通安全协会会员,武警某总队汽车特种驾驶总教官,曾在四川交通安全报、成都公安、今日温江、温江文史、深圳特区都邑报等揭橥纪实文学作品。
作者:唐远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