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湘乡大地主的儿子,日后却成为一个革地主、资产阶级命的共产党人,这个中的奥秘耐人寻思。
离湖南湘乡县城北十五里,有一个俏丽的村落落叫柳树铺,它山净水秀,小溪潺潺,泉水汩汩,1903年2月27日,陈赓就出身在这里。
关于他的家世,陈赓曾在《自传》中写道:“祖父出身贫寒,乃至衣不能掩羞,幼从戎为官致富,善战当时。父亲袭祖业,乡闾间微著名誉,对革命具同情。我幼受祖父影响,时思弃读从戎……”从中可以看到,幼年的陈赓,深受他祖父的影响。
他的祖父陈益怀,别号培芝,1846年生于湘乡。自幼家境贫寒,生活没有着落,只好到他的地主舅舅家里做长工、放牛种地,无活不做。他因自幼练功,力气过人,饭量也特殊大。到舅舅家当长工后,白天下田劳动、晚上常常练武到深夜,因此饭量大增。舅舅本来就嫌他吃得多,对他每天练功,十分不满,每次碰到,总是说些不咸不淡的风凉话,骂他“出息不大”,有天晚上,他正练武,舅舅骂他“黄鼠狼变猫——变也不高”。益怀一气之下,从舅舅家出走,并起誓做出点名堂给他看看。
历来湖南当兵的人多,当时到处可以看到湘军招募新兵的告示,他既有了一身身手,便到近处的招募处报名参加了湘军。初从军时他只是一名“伙头军”,往后才转为作战的士兵,由于长年练功,益怀身手高强,臂力过人:站在三张益起的桌子上面,能用牙齿拎起四只叠在一起装满了水的木桶离地。他在军中用的大刀,重达八十多斤,不仅如此,他还大胆善战,屡立奇功,以是颇得上峰赏识,从伍后逐步被提升,“一贯作到即是本日的师长之职。”这是陈赓于1944年在延安讲的话)。他在军中转战沿江各地,曾驻芜湖,安庆一带,参加过弹压农人叛逆的战役。他当时铭惑“皇恩浩荡”,矢志忠于朝廷,到后来,虽谈不上什么复苏的觉悟,但也渐感与民为敌,予国无益,万民痛恨。又见朝廷无能,清军腐败,外祸内忧交迫。已经引起公民的普遍怫郁,以是毅然决定离开湘军,辞官还乡。
陈益怀虽然虔诚淳厚,不专思搞钱,但是既在旧军队中做了高官,还是相称阔绰,有一些积蓄,从军中回到羊吉安这个小小的山村落,他就地买了一座一样平常的住所安家。这所屋子不像曾经显赫一时的武将官府,只是一所普通的田舍院落,略事修缮后,益怀的家就安在这里了。还乡后,益怀还买了二百四十亩田,大都租种出去,自己留下三十亩,雇了两个长工耕种,因他出身贫寒,以是总是有良心身所吃过的苦,现在手里有了点钱,就想给乡里多做点好事。乡邻亲友当中,谁家没有钱了,只要找上门来,总要只管即便给予帮助。
由于穷苦,陈赓的祖父成家较晚,直到三十岁在湘军当了哨长后,他才同家乡一位小他十岁的刘姓姑娘结婚,祖母到陈家后不久便生下一个男孩,这便是陈赓的父亲陈绍纯。五年往后又生下他的叔父陈碧纯。不幸的是,叔父出生不久,祖母就病故了,当时是一八九五年。祖母去世后,陈赓的父亲刚满十二岁,祖父作主给他完了婚,并且叫他管理家事。过了几年,祖父又和一个当过兵的四川女子娶亲,这个继祖母没生儿女,但对儿孙视若亲生。孩子们对她都很尊重、喜好。她原是祖父军中一个骑士,性情豪迈,武功精良,骑马射箭,都很在行,陈赓和父亲、弟弟,在家里都跟这位继祖母学过拳、练过武功。在练功的时候,她常拿根棍子,叫孩子们在棍子上翻筋斗,非常负责。
陈赓在谈到他父亲的时候,曾经说过:“乡闾间微著名誉,对革命具同情”。他的父亲为人直率,乐善好施,常以度岁米、平粜等办法周济乡邻。及至大革命的浪潮袭来,北伐军的战歌响彻云霄,湖南农人运动的发达发展,使他对革命转为同情的态度。在随后的日月里,由于陈赓是著名的共产党员和红军高等将领,从一九二七年“马日事变”之后,在连续十年内战的严重白色胆怯期间,家庭便常受到牵连。他的父亲接连两次以“教子不严”“赤匪家属”的罪名被捕入狱。伴随着反动派的政治伤害,这个家庭在经济上也逐渐破产。
到了抗日战役期间,连羊吉安的几间破屋和仅存的几亩田地也都典卖尽了。一家老小在何处安身呢?在羊吉安区南五里旁边的一座小山顶上,有一座宝华庵,共有十来间房屋,包括一间供释迩牟尼塑像的殿堂。当年建筑这座庵堂时,陈赓的祖父捐款最多,有个韶光庵堂就归他家经管。往后历经沧桑,庵中已无僧尼。这时房屋虽已破旧,略加修茸,勉强可以住人,百口已断港绝潢,只得迁进宝华庵去安身。陈赓参加革命斗争的影响,国民党反动派没完没了的伤害,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破产,匆匆使陈绍纯的思想不断发生变革。
到了后期,他已经不但是一样平常地同情革命了,而是积极地支持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他常常不畏风险地保护地下组织,掩护地下事情职员。党组织有时在他家里开会,他就志愿帮助放哨。反动派的伤害越来越凶,他却始终没有屈从。一九四五年农历正月初七,陈赓的父亲由宝华庵前往一百里外的谷水探亲途中,因高血压病发,去世于月山湾地方的一座石桥阁下。
陈赓的母亲名叫彭学娴,出身贫寒,她一进陈家门,作为长房媳妇,就和年轻的丈夫一起挑起管家的担子,勤俭持家,母亲先后生过十二个子女(男女各半),陈赓本来排行第二,长他一岁的哥哥在十来岁时生病去世去,于是他就成了家中的宗子。还有两个妹妹,活到七、八岁时短命;三弟陈尊三在军阀部队中因患痢疾也去世去,四弟陈亦吾也在旧军队中去世于湖南衡阳。陈母是一个范例的贤妻良母,毕生操持家务,抚养子女,勤恳节俭。她为人虔诚、心地善良,跟陈赓的父亲一样慈善为怀,常常周济穷汉。一九四四年夏天,日寇大举反攻袭击湖南、贵州、一股仇敌骚扰宝华庵,迫使这位千辛万苦的老人离庵避难,农历八月间,正当仇敌搜山的时候,她在贫病和恐怖紧张的心绪中谢世。
日后成为中国当代史上一颗耀目的将星的陈赓便是在这样的家庭中发展的,不知大家能否在个中看出这对他往后走上戎马之途有没有影响。答案该当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