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陈爱武夫妻。
何晓刚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9日讯(田巧萍)沙发前的小饭桌是折叠的,书房里的小椅子是折叠的,睡袋、折叠脸盆、折叠桶都放在表面,车载电饭锅用塑料袋包着,两个大旅行箱放在门后的书柜顶上……“把这些东西搬到车上,我们说走就可以走!
”在汪东升、陈爱武位于汉口中山大道美奇公寓的家中,这些东西随时保持着出门的样子。

武汉七旬夫妻8年自驾游世界只要有妄图人生不设限 汽车知识

汪东升(右)、陈爱武夫妻在整理车上的床铺。
何晓刚 摄

每次他们自驾游回来,就将车停到蔡甸染坊湾的一座小楼的院子里,这是一辆“黄海”牌7座越野车。
71岁的汪东生、69岁的陈爱武老两口开着它,游遍了中国。
用租车的办法,他们自驾游的身影遍及四大洲。

9月7日,陈爱武从蔡甸把车开到城区的一家修车行,例行保养,以担保在“说走就走”时,性能无缺。
陈爱武对上门采访的长江日报说:“我俩自驾游有瘾,我便是喜好开车的觉得,开车不累的那种人!

拄动手杖开车去西藏

用于自驾游的车,后备箱内生活用品完好。
 何晓刚 摄

今年3月,41天,老两口驾车一起向南,游了云、贵,“看了好多瀑布”,行程11400公里;“五一”期间,一时兴起,深夜出发开车到河南看了牡丹,行程近2700公里。
看完牡丹回汉没多久,老两口又驾车去了利川……对付陈爱武来说,在2013年开始自驾游时,她也没有想到会有本日。

2012年4月,陈爱武、汪东升终于买回了心仪的“黄海”7座柴油越野车,准备自驾漫游全中国。
那一年,陈爱武60岁,汪东升62岁。
 

夫妇二人踏上旅程。
何晓刚 摄

车买回来的第二个月,陈爱武例行体检,查出了丙肝,一查出即被发布重症。
这给陈爱武的精神和身体带来双重打击,把她拖进恐怖和绝望的深渊。

家里人想尽办法,想把她拉出来。
小半子给她买来了一本书,《康复是一场旅行》,她看着看着就入了迷。
她开了几十年的车,年轻时就有想去西藏看看的梦想。

“黄海”7座越野车也叫“寻衅者”,陈爱武说,她跟这个车有缘。
车寻衅的是它能不能爬山过坎的性能,她自己寻衅的是命运。

2013年7月,老两口第一次自驾游,进藏途中在梅里雪山下生火做饭,陈爱武病容未退。

2013年7月1日,在第十七次住院治疗结束后,陈爱武拄动手杖就和老伴汪东升出发了,身高1.66米的她,骨瘦如柴,体重只有35公斤。
但她一上车,顿时就来了精神,点火、挂挡、松离合器……她从18岁开始开大货车,这个动作已经是下意识的了。
说来也是奇怪,因身体虚弱走路都不稳的她,坐到驾驶室,仿佛力量又全回来了。

这一趟是南下,从云贵进藏,一起上海拔逐步升高,直达天下屋脊。
线路的选择充分照顾到陈爱武尚未复原的身体,让她逐步适应。

这次老两口行程11400余公里,在路上经历了昌都地震、泥石流等险象。
到达拉萨,看到雄伟的布达拉宫,陈爱武激动不已:“幸好下了出来的决心!”

回到武汉,女儿们见到的妈妈就像经历了重生:拐杖丧失落了,头发重新长了出来了,体重增加了23公斤。

“我们两个一点高原反应也没有!
”第二年,老两口又驾车去了西藏。
这次他们走的是219国道,寻衅的是天下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新疆线,路段艰险,数百公里无人烟。

2014年,自驾游的第二年,他们走219国道,从这个天下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进藏。

如今,老两口把进藏的五条线走了个遍,陈爱武惊喜于自己身上迸发出来的巨大潜能,她给自己点赞:“你是最年夜胆、最倔强的陈爱武!

出国游,就在当地租车

在海内自驾游,陈爱武和汪东升是“说走就走”,出发的情由可能是看到哪个地方好玩,也可能是惦记了。
由于惦记,老两口去云南的次数都记不清了。
“车里什么东西都备着,想走了,开车走便是了。

在异国他乡自驾,吃不惯面包,二老边开车边煮米饭吃。

2016年6月,他们办理好国际驾照认证,在网上租好车,带上睡袋、折叠脸盆、1.3升的车载电饭锅等自驾装备,飞往美国。

此前在东南亚自驾游时,他们的“寻衅者”在老挝时坏了水泵总成,老挝没有配件,要等海内带过去,为了这个300多元钱的配件,老两口滞留老挝半个多月,“多花了1万多元!
”这个意外,让老两口做出了一个决定:只要出国游,就在当地租车。

在国外,陈爱武喜好在租来的车盖上留影。

用19天韶光,他们自驾游了美国西部,领略一号公路、黄石公园的自然奇不雅观……19天里,他们只住过3次汽车旅社,其他的韶光,他们把汽车座椅放平,往睡袋里一钻。
车载电饭锅里每天都可以做出他们习气吃的白米饭。

2017年租车自驾游美国西部。

从美国回来,2017年12月18日到2018年1月16日,他们又自驾游了澳洲。
有一天,他们在车里睡得很沉,警察吊起他们的车时把他们惊醒。
原来是由于措辞不通带来了麻烦:那个地方不许可停车,警察拍了半天车门也没有把他们叫醒,就想把他们的车拖走。

出国旅游,措辞不通还真是个事!
这次,一位在澳留学的年轻人教会了陈爱武、汪东升老两口用翻译软件。

在美国因看不懂英文路标迷过路,在澳大利亚由于看不懂英文标志误停车差一点被拖走,而借助翻译软件,他们在2019天夏天的俄罗斯之行就顺利多了。

老两口在美国黄石公园留影。

在俄罗斯,他们看了列宁墓,古老的红场,随手拍下了大量不同期间的教堂。
由于是自驾游,比旅行团跟团游走得更远,“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旮旮旯旯的都可以去”。

自驾游看清是多么喜好开车

陈爱武从前开过的大客车,她说“那个时侯,我很年轻”(翻拍)。

陈爱武18岁时,进入宜昌市运输公司,在报到时领导就把她往大货车女司机的方向培养。
那个时候女司机罕见,开大货车的女司机更是百里挑一。

在大巴山山脉,学习3年出师后的陈爱武开着大货车在崇山峻岭里穿行,直到现在,她最爱唱的歌还是当年那首《马铃儿阵阵响》:“马铃儿阵阵响,叮叮当,我赶着马儿上山岗。
车上装驴皮和麝喷鼻香。
细细的羊毛,洁白的蜂糖,山区公民的心意呀,献给祖国的力量。
”陈爱武从那时唱到现在。

陈爱武是技能很好的职业司机,从前间开车跑长途、跑山区,对山路驾驶是得心应手(翻拍)。

开了5年大货车,陈爱武又屈服组织安排,考了大客车驾照,开大客车。
1979年,陈爱武调回阔别11年的武汉,在武汉一家大型家具集团任汽车队队长。
干了16年后,工厂不景气,陈爱武开始到处打工。
她凭着过硬的驾驶技能,跑长途,接别人不愿意接的活。
“别的司机是300元人为,我是3000元。

陈爱武从前驾驶过公交801路汽车(翻拍)。

53岁到57岁时,她在公汽公司开接送头班车和末班车司机的职工专车。
每天清晨4点起床,从武昌火车站公交枢纽,把班车开到汉口将军路402终点,再往回开,将沿途的头班车司机接到公交枢纽。
晚上10点,再这样走一趟,把下了班的末班车司机逐一送回。
她每天睡在车站,作息规律全变了,“成了夜猫子”。

两个女儿终极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武汉有7所985、211大学,我女儿上了两所。
”2009年7月,小女儿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不错的事情,陈爱武当月就辞去了事情,“家里的包袱没了!
”这一年,她57岁。

家里没有大开销了,老两口用3年韶光攒够了买车的钱。
2012年4月,他们花8万元钱买回排量2.5升的“黄海”7座越野车。
“柴油车泼辣,能爬山过坎,1公里油耗才3毛,现在油价涨了,也才4毛5。
”这便是陈爱武选车的标准。
陈爱武开了一辈子柴油车,对各种车的性能管窥蠡测。
“‘黄海’生产警车、救护车,质量不会错。
大客车烧柴油,动力大。
”陈爱武溘然又加了一句:“小轿车只能代个步。

陈爱武最为遗憾的一件事是,她的A1A2驾照由于年事的关系被收了,“有了这些‘顶级驾照’,除了火车、摩托等少数车辆,险些什么车型都能开。
”她至今保存着一叠奖状,那是她作为车队长担当武昌区交通大队第197自检组组永劫得到的。
担当自检组组长8年,她年年被评为前辈。

陈爱武的A1A2驾驶证(翻拍)。

10多年大巴山里驾驶的经历,磨炼了她的意志,使她在精神上为晚年自驾游天下做了精神准备,而她在漫长的司机职业生涯中练就的高超驾驶技能,使她能适应各种车型、各种路况,“这便是我的金刚钻”。

“我原来没故意识到我是这样热爱驾驶!
”陈爱武说,自驾游让她看清自己是多么喜好开车。

自驾游看到全新的自己

汪东升、陈爱武夫妇。
何晓刚 摄

“黄海”越野车现在的里程表显示是102700公里,这是老两口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自驾里程,而他们在境外的租车自驾里程也靠近10万公里。

汪东升、陈爱武老两口在自驾游的圈子里火了,有电台请她去给自驾游爱好者讲出境自驾游的履历。
不用备课,陈爱武就能侃侃而谈。

陈爱武从前的奖状(翻拍)。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开车不看景,看景不开车。
”这是陈爱武给驾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她都严格遵守这一条铁律。

自驾8年,陈爱武仅在今年“五一”去洛阳看牡丹时,在高速上开到时速151公里,“开忘形了”结果被罚了一次——扣6分、罚200元。

老伴汪东升在所有行程中都承担着车辆检修、后勤保障、导航中外文资料准备、拍照的事情。
除了停车不雅观赏,行进中的风景,陈爱武都是从汪东升的镜头中看到的,为此,汪东升买了单反,到老年大学的高等拍照班学习。

看到了全新的天下,也看到了全新的自己。
自驾游8年来,汪东升、陈爱武老两口走过了全国的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殊行政区。
他们还去过东南亚的老挝、泰国,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梵蒂冈、奥地利,美洲的美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2014年11月,自驾游新藏线。

白云当被,大地当床,日出到日落,青丝到白发,不离不弃,彼此相伴——这便是汪东升、陈爱武老两口年轻时许下的诺言,也是他们目前的人生状态。
“如果身体许可,我们到80岁了还想自驾游!
”在人生的晚年,汪东升、陈爱武活成了自己原来都不敢想的样子。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