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君之前也是从来不分组。

可人际关系繁芜了,就不要以为朋友圈真有什么隐私了。

分组弗偏见是一种温柔。  第1张

爱你的青年君。

分组不可见,你在么?

作者:@Young汪杨

微信中轻击“删除”键,将一个账号扔进回收站,想着再也不见,很大略。

更多时候,碍于情面的我们,选择保留一些人在好友列表里,发动态之时只需轻点“选中的朋友不可见”,将其拉入当中,就好。

朋友圈是个好东西,我时常感叹道。

由于入职场不久,再加之逐日两点一线的生活,平常的社交险些只勾留在办公室里,谢绝了统统多余的聚餐娱乐。
以是朋友圈对我来说,便是打开表面天下的一扇窗,各式光亮都能透得进来,即便与朋友几年未见,翻几页他的朋友圈,再次见面也能谈笑风生。

大多数韶光里,我都以为自己是个没什么秘密可言的人。
虽不是吃一份美食、嬉戏一个地方就发图,但朋友圈至于我来说,好比记录生活的地点,它赛过一场自娱自乐的狂欢。

随时会有人阅读,点赞,或是评论。

我常常会发一些生活噜苏,在夜晚化身成了鸡汤鼻祖,添上几句至理名言。

本日小露技艺,做了一道可乐鸡翅。

早上上班,差点挤去世在广州地铁里。

又要加班,累成狗!

你的努力只是借口。

比你有钱的人,都还在努力。

以是朋友们会说:

看你的朋友圈,就会知道你在干什么。

不怕你走丢,就算走失落也能第一韶光赶去。

纵然不见面,都以为你生活在我身边。

末了,朋友圈险些成了我的日常,事情之余随手翻几条,赶地铁的路上,以及睡前。
我没以为有什么欠妥,这便是一本电子日记本,记录往常并也时常反思,打开便能窥视那天自己的样子容貌。

邻桌的演习生小董跟我关系不错,我时常让他帮我做些杂事,他也总能有效率地完成,每天都是笑脸相对,十分讨人喜好。
我心里想着,他假如连续干下去,毕业后老板会让他留职,人为不低实在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溘然有一天,小董跟我说自己有可能要走了,我有些迷惑不解,讯问他缘故原由,他没说什么。
整理完资料文件,转身向经理办公室走去。

我在他未带走的手机上,知道了原形,画面勾留在一条动态之上。
这是一条救助微信,大致内容是“我不得不选择离开,大概梦想哪一天还会实现的,但是父亲却不会……”,后面是一串网页链接,配图正是小董和他的父亲,而他的父亲则躺在病床上。

我的内心一颤,随后翻开自己的手机,探求小董的朋友圈也没能找到那条动态,但在他的手机一端,这条动态毅然存在。
彷佛公司里没有一人,知晓小董的事情。

他屏蔽了我们,或许有他的苦衷。

当他从办公室走出来时,我迎了过去,说,晚上出去一起吃个饭吧。
我只是希望,他的大城市梦想,会一步一步武断下去,就像那条屏蔽了我们的微信动态:大概梦想哪一天还会实现。
觉得就像看见了几年前,一人独自打拼的样子。

等到他走后几天,单位同事都自发汇聚爱心,后来以人为加奖金的名义,一并打入了小董的账户中。

我并不知道,自己生存在多少这样的“分组不可见”之中,但转念一想,生活之中我们都不能做到坦诚相待,更何况网络这么一个虚拟的天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方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正如五月天的一句歌词:不打扰,是我的温顺。

那是我第一次拿到人为,于是兴趣勃勃地配上一张,放工赶地铁的图,以及一段话: 人生中第一份薪水,要好好大吃一顿。
接着心满意足地关上手机,跑去超市购物了一番。

回到狭小的出租屋内,拎着一大包零食日用品,顿时觉得这是我二十多年来,最愉快的时候。
当初独身只身一人前往大城市,便是为了能够闯出一片天地,现在该当算是好的开始。
随后我打开手机,动态栏里已有30+的信息,认识的朋友纷纭点赞,留言处大多都是,连续加油,真棒等之类的话语。

可是有一次,由于前一晚朋友来广州,约好去喝上几杯,早上睡过了头,上班迟到了二十分钟。
老板把我叫去办公室,严厉批评了一顿,给我做了一系列的思想事情,刚踏入社会不像大学,要有韶光不雅观念,于是扣了我这一天的人为,我没什么可回嘴的,毕竟这是公司所达成的条约。
走出办公室,老板的一句话让我背后一凉:

朋友来广州了?要好好招待。
也不要延误了上班。

我清楚记得,自己的朋友列表里没有老板,他是如何知晓这些事情。
当我沿着过道走回位子时,耳后隐约听到,同事Z说着,就他刚毕业,瞧瞧他的能力还能拿七千块一个月?

不知是Z刻意说给我听,还是如何,我倒是听得一目了然。
坐回去后,我脑中浮现出老板的话,以及Z的尖酸刻薄,就明白了些什么。

本想着拉黑她,末了将她拖入了“分组不可见”的名单里。
我不想得罪谁,只想凭自己的能力,获取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薪水,以及安身立足于这座城市的成本。

还有一件事情,是关于小张

小张和女友交往一年多,我们几个也相互认识,由于身处异地,两人是聚少离多。
闲来谈天中,也得知他和女朋友已有四个月没见面。
我在心中不禁敬佩起,这段异地恋的艰辛。
小张女友家里有些看不起他的屯子身份,说白了便是不愿闺女穷受罪,本已到谈婚论嫁年纪,但女方家庭给出了一系列苛刻哀求,像是猛虎拦在门口,丝毫不让小张喘一口气。

于是他决定当起北漂,半年来也算小有成绩,在一家私营企业拿着丰硕的收入。

我对他说,有韶光多回去看看。

他说,事情稳定了再说。
说完,就发来傻笑的表情。

我没说什么,大概深有体会,只让他好好加油。

有一天,在刷朋友圈时,看到了一条动态,让我大吃一惊。
小张的女朋友和家里人围坐一起用饭的照片,当然让我吃惊的不是这个,而是另一张,她和一个我们从未认识的男人的合照,两人亲密无间。

配文大致内容便是自己快要结婚了,阁下的丈母娘笑得愉快。

可没过两分钟,这条动态就被删了,再翻她的微信动态,也没能寻到关于那个男人的一丝蛛丝马迹。
我有些困惑,但心里又以为,这大概是一场至心话大冒险的游戏呢。

我也没跟小张说,以为便是个玩笑。
可后来国庆节,小张从北京回来,找我饮酒,这才得知,他和女朋友分离的。
他对我说,她们家里人帮她相亲找了,已经快结婚了。

那天,我陪小张喝了很多酒,说了很多我们独清闲大城市打拼的故事,以酒当歌何乐而不欢呢,唯独我没见告他那天的事情。

大概过去就过去了吧。

你会去她的婚礼吗?

不会。

有时,“分组不可见”像是一层保护色,谈不上虚伪多少,但至少它能在掩护你话语权的情形下,至于刚入职场的你,不得罪他人的自由。

有时,“分组不可见”便是你吐槽并不想昭告全天下,些许私密的权利,有话说不出憋在心里又难熬痛苦,但彷佛你又不想把自己尴尬的一壁,展示给某些人,包括担心你的父母。
这时的“分组不可见”是拎上即关的水龙头,调控水量大小,全在于自己。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成了别人“分组不可见”的一员,会是你的好朋友,或者你的师长。
但这并没什么大碍,只是你少看了他天下的一部分,他是什么样子,你也不必从朋友圈得知。

不打扰,便是一份温顺吧。

作者微博@Young汪杨,青年君的人。
搞新闻的码码字的,大三新闻生。

不晚安:

在评论区分享一个奇葩的分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