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9时,在森源电动汽车家当园装置车间,49岁的胡东明进入操作平台,闇练地输入数据,生产线上的机器手启动,冲剪和焊接一气呵成,精准高效。

森源重工有限公司专用车生产线上,特种车产品即将下线。
河南日报客户端 王铮/摄

改革开放40年风云录|长葛奔马的前世今生脱胎换骨骏蹄轻 汽车知识

与此同时,在两公里外的森源聪慧环卫掌握中央,25岁的许黎明正向一批参不雅观者讲解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环卫城市保洁系统。
他轻点鼠标,大屏幕上,运行车辆的位置、速率、运行状态等信息,尽收眼底。

自2002年长葛市奔马机器厂被森源电气重组以来,经由不断转型升级,本日的“奔马”已告别标志性的农用三轮车,向特种车辆和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军。
在改革大潮中纵横驰骋的“奔马”已洗手不干,在更加宽广的道路上风驰电掣。

顶峰与落寞

森源重工的名誉室里,在“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能企业”等浩瀚证书和奖杯中间,一壁“河南省工业战线‘十面红旗’”的奖牌引人瞩目,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荣光。

韶光回到1991年,22岁的胡东明进入长葛市奔马机器厂。
“最红火的时候,三轮车还没有组装,就有发卖商到厂里彻夜排队期待提货,一车难求。
”回顾起当年的盛况,他的眼里放着光。

奔马机器厂,这个伴随改革开放出身的三轮车生产厂家,是国家首批目录内定点生产农用运输车的骨干企业,为我国“三农”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壮盛期间,“奔马”三轮车“跑”遍全国,企业产值、人均利税等经济指标连续6年蝉联全国第一。
当时,长葛市曾有1400多家企业为“奔马”生产加工配件,号称“万马奔驰”。

1991年2月26日,长葛奔马机器厂成为河南省工业战线“十面红旗”之一。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奔马车”,那时的“奔马”,风光无限。

10年潮起,10年潮落。
到了2001年,因家当政策调度、市场竞争加剧和管理不善等缘故原由,奔马机器厂陷入停产困境,3000多名职工被迫待业。
为了养家糊口,胡东明一度到街头蹬起三轮车。

为了求生存,“奔马”曾经与省外有名农用车生产企业联系,对方却为市场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而光彩,难施援手;与省内几家大企业打仗,却被视为发展“包袱”,不肯接手。

山重水复之际,同处长葛市的森源电气伸出了“橄榄枝”,“跨界”重组奔马公司。

胡东明至今难忘森源电气董事长楚金甫在重组大会上激情澎湃的演讲:“请大家放心,全厂职工一个不裁!‘奔马’有成熟的家当工人军队,有巨大的市场发卖网络,只要我们在机制、管理、产品高下足功夫,一定会实现柳暗花明!

绝唱与新生

还是老厂院,还是老职工,胡东明创造,“奔马”——如今称森源重工——跟过去不一样了:原来进出随意,现在考勤严格;原来干多干少无所谓,现在计件论酬,混日子行不通了。

变革的不但是管理。
重组后的森源重工与中国一拖互助生产轻卡、皮卡,打响了转型发展的“第一枪”。

“那时候,森源重工从国家政策里探求转型升级的方向,新产品迅速打开了市场。
”胡东明记得,国家要推广屯子沼气工程,厂里就率先研发出专用沼气工程车,破解“沼气好用、沼渣难清”的难题,市场占用率一举打破80%;我省要加强屯子消防体系培植,但专用消防车造价昂贵,森源重工研发出质优价廉的农用消防水车,被省消防总队在全省推广。

转型路上,“马”一直蹄。
森源重工瞄准主流高真个特种车辆和新能源汽车,作别产品附加值低且竞争激烈的农用三轮车生产——2015年夏,末了一批100辆农用三轮车清仓发卖。

别了,“奔马”牌农用三轮车!
这是它末了的绝唱,是向过去的告别,也是新生的开始。
当一些农用三轮车生产厂商还在进行价格战时,森源重工“轻舟已过万重山”,前行之路“蹄疾步稳”。

一年前,胡东明来到电动汽车家当园装置车间,成为一名工段长。
他们生产的移动式警务室系列产品,被纳入了公安部警用装备采购目录,市场霸占率超过70%。
从天安门广场到博鳌亚洲论坛,都能看到其靓丽的身影。

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高压泵车为代表的工程系列;以洗扫车、垃圾清运车为代表的环卫系列;以汽车起重机、高空作业车为代表的起重举升系列和以移动警务室、电动乘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纯电动系列……如今的森源重工,已成为我省专用汽车产品生产资质最多、产品种类最全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
产品连续3年摘得“国家电动车辆技能卓越奖”,全国唯一。

6月6日,森源重工再传喜讯:公司“中重型载货汽车整车及底盘”进入工信部发布的新车目录,成为我省唯一得到商用载货车全系列资质并量产的汽车生产企业。

又一个巨大的市场,向森源打开了大门。

传承与创新

2015年,即将毕业的许黎明顺利通过校园招聘,进入刚刚组建的森源聪慧环卫运营做事团队。

他每天走过的厂区门口,有一幅巨型喷绘标牌:“依赖机制创新引进高本色人才,依赖高本色人才开拓高科技产品,依赖高科技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
”走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正是不拘一格引进、造就人才,为“奔马”转型、森源腾飞供应了最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广为人知的是尹腾飞的故事:2012年,担当德国大象公司液压所所长的尹腾飞放弃优渥报酬来到“奔马”,带领均匀年事只有30.8岁的研发团队,一年内开拓出4种混凝土高压泵车产品并得到工信部公告,使“奔马”成为海内为数不多的混凝土高压泵车制造企业。

如今的“奔马”,像“磁极”般吸引了包括院士和教授在内的近百名高层次人才,2017年有24人成为“许昌英才操持”首批高层次人才,占“许昌英才”总数的47%。
“奔马”先后参与了10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进一步赢得了市场话语权。

许黎明进入森源重工时,森源刚站上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做事型企业迈进的出发点。
如今,他所在的运营团队已成为业界的一匹“黑马”:运营的各种环卫车达到1411辆,做事范围涵盖3省11市;在线运营商砼运输车辆逾3000辆,成为海内混凝土行业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现在,胡东明偶尔还把森源重工说成“奔马”。
不过当初下岗待业时的落魄,已变成了如今的斗志昂扬。
他说:“来日诰日的‘奔马’,‘马力’会更强劲,发展会更好!”

改革者说

牢牢捉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

□森源重工总经理 陈西山

“奔马”之变,表面上看是名称之变、产品之变、市场之变,“根子”上是创新驱动下的发展模式之变。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奔马”经历过潮起潮落、风雨阵痛,在被森源集团重组之后得以再次崛起,成功的成分很多,最主要的一点在于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计策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大研发投入,招揽高端人才,加快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家当的转型升级。
斗转星移,大浪淘沙,洗手不干的“奔马”目前依然高歌年夜进,纵情驰骋在中原大地,科技创新功不可没、厥功至伟。

从低端农用三轮车到农用多功能消防车、屯子沼气工程专用车,从汽车起重机到多功能环卫车再到新能源电动车,“奔马”的转型之路,在于契合自身实际、遵照市场规律、知足客户需求,在市场发展中探求上风,在政策变动中探求商机,顺应大势,钻营发展。

依赖科技创新,森源重工成功跻身高端装备制造商行列,森源电动车摘得国家电动车辆技能卓越奖,纯电动移动警务室在全国市场霸占率达到70%,聪慧环卫设备等产品发卖呈现井喷式增长;凭借商业模式创新,不到3年韶光就成为海内混凝土行业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回顾森源重工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到,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创新是成功的保障,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

创新创造的种子,碰着适宜的土壤景象,就会生根萌芽。
打首立异创造的活力源泉,以创新为引领的“森源”,必将铸就无愧于时期的新辉煌。
(河南日报客户端 董学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