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角度来看,是不建议这样做的,纵然是轻、中度听力丢失,也须要一贯佩戴助听器

首先,听力问题和近视等,不能大略类比。

近视、老花这些视力问题,在实质上是机器通报问题,而大多数听力问题则与神经有关。

听损不重助听器还要一贯戴吗 汽车知识

近视、远视、老花引起的视力模糊,大部分是由于肌肉无法准确调节晶状体,光芒不能聚焦到视网膜上造成的。
只要通过镜片让光芒准确聚焦到视网膜上,视觉中枢就可以正常识别图像,佩戴眼镜后会有种“视力急速被纠正”的觉得。

听力丢失分为传导性、神经性和稠浊性,传导性听损是听声音音量偏小,神经性听损是听得到声音但听不清,稠浊性听损(传导性加神经性)是听不到也听不清。

大部分听损患者属于神经性听损或稠浊性听损,是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损伤引起的。
这些听损者对声音频率的吸收与剖析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如果要类比视力问题的话,那就有点像眼睛的“视网膜脱落”和“视神经萎缩”,而绝不是近视、老花那样大略。

因此,如果听力丢失涉及到神经问题,佩戴助听器后不能像近视、老花佩戴眼镜那样,有吹糠见米的效果。

其次,纵然是听损不重,也会存在聆听障碍。

人的耳朵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但在各个频率上的听敏度是不同的。
天下卫生组织根据500HZ、1000HZ、2000HZ、4000HZ气导阈值的均匀值,将听力丢失分为以下几级:

轻度听损在听清及理解轻声、远间隔的言语声以及噪声环境下的言语声时,同样有困难,比如悄悄话或者2米外的小声言语。

中度听损在间隔稍远、环境喧华、多人交谈的环境下,会明显感到互换会吃力,常常须要别人重复。
同时言语分辨率开始低落,涌现听得见但便是听不清的无力感。

其余,从中度听损开始,就会逐渐听不到一些声音,比如电话铃声、拍门声、汽车鸣笛声。
虽然言语声对我们很主要,从安全角度考虑,环境声同样也主要,尤其是走在路时身后的鸣笛声。
我们不能预判声音何时会涌现,以是不能只在有须要的时候才利用助听器。

末了,一贯佩戴助听器还可以保护残余听力。

助听器是将声旗子暗记放大,担保我们能够听到,但并不卖力让我们听懂。
完全的听觉系统不仅有耳朵,还包括大脑。
当发生听力丢失后,大脑听觉中枢吸收到的声音刺激变少,会影响对言语的理解,导致言语分辨能力持续低落。
也便是,对付一些言语声,纵然听见了,也会很难听清、听懂所代表的含义。

坚持佩戴助听器,大脑不断有声音刺激,言语分辨能力会得到磨炼,并减缓听力低落的速率。

以是,无论从自身安全出发,还是从保护听力和言语识别率出发,都建议每天坚持戴助听器,纵然只是轻、中度听力丢失!

我是听力师张艳艳,在听力康复辅导和助听器验配领域有20多年的从业履历,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助听器知识,哪里有靠谱的听力机构和验配师,都欢迎在留言区或者私信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