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的一个夜晚,在贵州省晴隆县阿妹戚托特色小镇里,中心电视台CCTV-2财经频道全国跨年直播《新年新天下》迎新年晚会中,阿妹戚托特色小镇分会场节目《贵州晴隆:新市民新生活易地扶贫迁居群众喜迎新年》同步播出,131名彝族少女跳起激情亲切洋溢的“阿妹戚托”舞蹈,与全国公民一同喜迎新年。

无音乐伴奏、整洁划一、自然流畅、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阿妹戚托”舞蹈,通过电视荧幕、电脑、手机等媒介,迅速超过“翠华晴隆”层峦迭嶂的大山,传向天下各地。
“阿妹戚托”这一民族民间文化的奇葩,再度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阿妹戚托惊艳的东方踢踏舞 休闲娱乐

“阿妹戚托”之源起

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妹戚托”的发源地,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唯一的彝族自治乡。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远在公元前2世纪,彝族先民就开始繁衍生息在祖国西南的这块地皮上。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彝族公民创造了残酷的文化活动形式,个中美妙的歌舞艺术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三宝一带的彝族青年男女,常常采取情歌对唱和舞蹈的办法来寻觅自己的心上人。
彝族舞蹈形式多种多样,最具特色的便是具有“东方踢踏舞”美誉的姑娘出嫁舞——“阿妹戚托”。
这种舞蹈没有旋转大跳的高难度动作,紧张通过脚的动作来表示,但是哀求换脚灵巧、步调同等、合营默契、心心相通,使围不雅观者得到一种淳厚、独特之美的享受。

“阿妹戚托”汉语意译为“姑娘出嫁舞”,是彝族公民农耕文化的结晶,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1956年在参加贵州省第一届工农业艺术会演并荣获良好奖后,曾进京在怀仁堂演出,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赞誉。

此后,由于生产、生活、经济穷苦等成分制约,致使“阿妹戚托”舞蹈逐渐匿迹。
掉队的经济条件,竟将“阿妹戚托”埋没了长达20余年。

1981年,晴隆县文化馆派出群众文化事情职员前往三宝乡,学习和抢救“阿妹戚托”这一彝族文化艺术标本。
1986年秋,晴隆县地方志办公室在搜集整理地方民族文化艺术资料时,方知会跳“阿妹戚托”者,仅存毛玉台等几人,故将“阿妹戚托”载入地方历史文献《晴隆县志》,使之得以传承。
2014年8月,“阿妹戚托”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如今已成为晴隆向外界宣扬和推介的一张文化名片。

“阿妹戚托”之传承

“阿妹戚托”属无音乐伴奏的舞蹈为女子群舞,以偶数组成队形,以8人、12人或16人不等为组,职员增减以偶数计,手拉手即可起舞,队形或呈直排,或呈圆状。
舞蹈分为12小节,即:彝语之“伞踏”(汉语意为:欢送出嫁)、“西踏非踏母”(勤俭持家)、“含各勾梁”(送镰刀)、“其兰朵”(送粑粑)、“密几包”(农闲)、“其摩罗”(播种)、“哄的”(插秧)、“节根间”(幸福靠劳动)、“美液朵”(薅秧)、“机堵”(垦植)、“吉踏吉摩踏”(劳动快乐)、“其醒然”(祝新娘终生幸福)。

全体舞蹈肢体措辞的形成,无不来源于生产生活,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神往。
其动作紧张靠髋枢纽关头、膝枢纽关头、踝枢纽关头部位的运动变革来展示舞之美感。
演出者相互合营默契,可谓丝丝入扣,使其动作整洁无误、干净利落,脚掌发出的踢踏之声,极为脆响,以足传情,使人震荡,予不雅观者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传染力,令人叹为不雅观止,被誉为“东方踢踏舞”。

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当属“火把节”这天,当夜幕低垂之时,彝家山寨一片热气腾腾,各寨的火把相映争辉,照得夜空一片火红,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手拉手、心相连,跳起“阿妹戚托”舞蹈,共同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泰民安,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提及三宝原生态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就得提到“阿妹戚托”省级传承人柳顺方和晴隆一小原副校长范金莲。

2004年,柳顺方无意中获知,三宝多数年轻人都不会跳“阿妹戚托”舞蹈。
而“阿妹戚托”又没有笔墨记录,紧张靠口传身授,照这样下去,有失落传的危险!
出于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热爱和任务感,他决定承担起传承“阿妹戚托”的重担。

今年68岁的柳顺方已是“阿妹戚托”的第五代传承人,多年来一贯从事“阿妹戚托”的研究和传授教化,培养了上千逻辑学生。

柳顺方说,传承民族文化是一项艰辛的事情,要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他还说:“‘阿妹戚托’是彝家儿女的精神家园,只要我还活着,就有责任守护好它。

多年来,范金莲和柳顺方共同对“阿妹戚托”进行再包装、再改进、再打造,为“阿妹戚托”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进演出活动现场做出了积极贡献。
退休后的范金莲,又义不容辞担当起晴隆县阿妹戚托艺术团团长,为传承“阿妹戚托”默默奉献着。

“阿妹戚托”之新生

近年来,晴隆县特殊重视本土民族民间精良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组建阿妹戚托艺术团,挖掘整理继续“阿妹戚托”,大力推进“阿妹戚托”进校园、进村落庄、进机关,连续多年举办彝族火把节,把“阿妹戚托”作为履行大山地旅游和旅游扶贫的主要组成部分抓好抓实。

现在,各州里(街道)中小学大课间,随处可见师生们跳起“阿妹戚托”舞蹈的身影。
在各种重大活动、节庆现场,“阿妹戚托”舞蹈更是惊艳登场,成为开场舞或压轴戏,让参与活动的领导、高朋及现场不雅观众惊叹不已,印象深刻。

“如今在晴隆,‘阿妹戚托’已走进中小学,孩子们很喜好,瞥见精良的民族文化后继有人,我很欣慰。
”柳顺方如是说。

就在今年新年第一天,阿妹戚托特色小镇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一幢幢精细整洁的民居楼铺上了皑皑白雪,为小镇增长了一抹特有的银色光彩。

在小镇居民活动广场上,一个个大红的灯笼早已悬挂起来,在瑞雪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喜庆。

“阿妹戚托嘞,阿妹戚托嘞……”新的一年,新的开始,阿妹戚托小镇的新市民们跳起了“阿妹戚托”欢畅的舞步……(周玉 林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