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的不雅观众》上线后收成诸多好评,被认为既保持了戴佩妮一向的音乐风格,也能看到她作为创作者的变革与发展。戴佩妮接管新京报专访时表示,以往她更多的是在音乐里单方面地讲述自己思考后得出的结论,这张专辑则是双向的、开放式的,她落了笔却还没找到答案,渴望与大家有更多的互换谈论。
戴佩妮说新专辑记录的是她真实的样貌。 受访者供图
有歌迷重新专辑里听出了跟她出道期间作品相似的味道,戴佩妮坦言自己写完回看也有这种“相似感”,但这是创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并非自己的主动设计。《被动的不雅观众》记录的便是现在44岁的戴佩妮很真实的一个样貌。
变与不变:
新专辑里的“相似”不是设计,是我真实的样貌
音乐与创作被戴佩妮视为自我陪伴和疗愈的养分与良药,她通过作品来记录自己的生命,也向大众讲述她的经历、通报她的思考。创作《被动的不雅观众》的戴佩妮正经历着人际关系的挫折动荡,她对人情光滑油滑的繁芜难解感触日深。她越来越多地感想熏染到,别人并不会由于她善意的坚持而有任何改变,所谓的坚持终极不过是冲动了自己、委曲了自己而已。于是她把这些不雅观察和感想熏染写进了歌里,通过音乐创作来舒缓感情、得到疗愈。
这张专辑里,有被大众舆论场无形侵害的《被动的不雅观众》,有勉励自己不要为失落误而纠结自责的《小失落误》,有镇静得近乎残酷的自我阐发《背信者》,也有渴望自由的《随风所欲》……歌迷评价说,这是一张曲风辨识度很高的、非常“戴佩妮”的作品,会让人不禁想起她早期的音乐,但又能看到变革和发展。戴佩妮对这样的评价感到很安心,她说自己从没想过冲要破什么风格。就算大家以为“佛跳墙”乐队是她很打破的路数,但里面有很多歌实在是她出道早期写的作品。“基本上我并没有以为那是其余一种风格,那本来便是我音乐的一部分。”
在《被动的不雅观众》这首歌的MV里,戴佩妮身处一个巨大的茧中。 图来自受访者微博
写完《被动的不雅观众》之后她跳出来以察看犹豫者的角度核阅,有些诧异地创造这张专辑彷佛回到当年刚开始创作时的状态了。她又找了熟习的互助者从音乐和弦、歌词等方面对比剖析,大家同等认为是有些相似的。“我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原由,但也不会介意(相似)。可能是我到了现在的年纪,受到周围环境、身边人的影响,还有我自己对事物意见的改变,造诣了这张专辑现在的样子容貌。它不是我设计出来的。它记录的便是现在44岁的戴佩妮很真实的一个样貌。”
和此前的音乐比较,《被动的不雅观众》表达上的确有所不同。“以前发专辑比较像我单方面在总结一些事情,写出来的内容我自己是做得到的。这张专辑写完之后我在感情上释怀了,但诚笃说很多事情我还做不到。比如《随风所欲》像风一样来去自若,那是我希望自己能做到那样。再比如《小失落误》,我是做错一点事情都要放大的人,要做到歌词里写的立时释怀乃至开喷鼻香槟庆祝是很难的。写下这些‘目标’是提醒自己争取做到,目前我还在路途中,希望大家陪我完成这一段路。”
《被动的不雅观众》磋商了繁芜的人性与人际关系,戴佩妮对此也难有确定的结论,她希望能跟歌迷就这一话题深入互动,共同探求答案。“我独自一人落了笔,下了注脚,但还是很孤独的。这是写人际关系的,人与人之间实在很须要沟通互换,以是这张专辑是开放式的,我专门留白了空间,希望和大家有更多互动。”只不过碍于疫情,她现在也没办法通过现场演唱的形式跟歌迷互换,因此非常欢迎大家在社交媒体说出自己的感想熏染。“不一定是赞颂,可以是批评。只要@我就能看到,我客气接管任何的指教。”
主动与被动 :
开始往内核阅自身,从追求完美到顺其自然
在这张专辑中,戴佩妮的创作心态有了转变。 受访者供图
《被动的不雅观众》也记录了戴佩妮创作心态的变革——从激情亲切主动地关心他人到被动地退回人际交往的安全间隔,自我核阅、自我对话,与自己和解。这样的变革并非朝夕之间发生的,而是长期日积月累造成的。“不管是人际关系、身体康健,还是大环境的变革,都让我在这个韶光段顺其自然地想要去清理身上背负的东西。”戴佩妮形容之前自己活得很“重”还毫无察觉,今年以来经由很多好朋友的提醒,她才觉醒自己快要承受不明晰,于是开启“被动”模式,开始往内核阅自身。
以前的戴佩妮更像个完美主义者,凡事总想做到最好。“举个混音的例子,整张专辑的低频高频、声音的亮度暗度在哪里,母带后期处理的宽度是若何的……各方面我都有很细致的哀求。唱的时候我也会一贯磨一贯磨,一定要达到心里预设的那个标准。”而在做《被动的不雅观众》这张专辑时,她的心境由主动转成了被动,在很多方面都放手了。唱的时候不预设“该当若何”,而是怎么舒畅就怎么唱。编曲、混音、母带后期处理等方面放心交给互助多年的伙伴,让他们按照自己以为最得当的办法去处理。
她也会反思之前做音乐专辑那么细致的哀求,搞不好也是活在自己的盲点里,限定了很多的可能性。这次放手一试之下,《被动的不雅观众》反而成为了她这么多年做专辑最舒畅的一次经历。“我也不能判断这次的成效是好或者不好,只能说这是2022年的戴佩妮最舒畅的办法,也是她最想要的专辑的样子。我现在最想要的状态便是舒畅自然。既然永久无法做到别人眼中的最对和最好,我就只希望活成现在的自己喜好的样子,而不是别人期待我的样子。”
也由于这种心态的变革,专辑里很多歌都是开放式的谈论而没给出答案。包括《被动的不雅观众》MV结尾戴佩妮裹在茧中的画面,是作茧自缚还是破茧成蝶,是恐怖还是安全,彷佛都可以讲得通。“我还在茧中没有走出来,就顺着这样去发展好了。”戴佩妮以为,人要活得像水一样,碰着石头就转个弯,年夜胆面对生活之余也要顺着大环境走,才能找到一个更舒畅的办法。“如果强制自己在困难的处境里还要追求完美,那对自己也太严苛了。”
戴佩妮的音乐专辑习惯用一首正能量的歌来结尾,这次专辑的末了一首歌《有何不可》也是如此,歌迷从中轻易辨识出了她早期标志性的吉他摇滚风格。歌词开头写道:“你累了吗?成人的天下多不随意马虎啊,还努力活成别人讨厌的样子多傻。但傻有什么错啊,不如快乐吧,反正想不通还是要接管它。”戴佩妮却说,这首歌看似很年夜胆,实则也蕴含了创作者内心恐怖,譬如结尾的几句:降服了乌合,碾碎了招惹,屏蔽了倒戈,提高吧忐忑。
在音乐里戴佩妮非常老实地见告大家,虽然自己已经决定要年夜胆迈出下一步,内心还是有忐忑和害怕的,她是抱着对未知的、恐怖的心情连续往下走。她形容这种心情有点像去玩蹦极,上去高台之前不断给自己打气说“你可以”,可站上去预备跳之前自己常常会“秒怂”,不过末了终归还是会往下跳的。“我不是做大事的人,也不是女强人,我真的便是小人物的心态。勇气我是有的,但远远没有刁悍到无惧无畏的地步。”
【新歌解读】
专辑《被动的不雅观众》封面。
01.《随风所欲》
我想我必须
许可自己
从今 随风所欲
彷佛还蛮多人反响这首歌不太像我写的东西,但我创作的时候没有想过像不像(自己以前的风格)的问题。这首歌是在我隔离期间写的,当时就有一种哪里也去不了的挫败感。我隔离时住的酒店靠海,记得那一天风很大,那声音鬼哭神叫的,很胆怯。我以为彷佛有人在呼喊我,要跟我对话。我就拿起吉他来开始刷和弦,听着表面风的啸鸣声,想到了很多事情,跟它做了一次这样的对话。
它跟我说:“你早就该把自己幻化成一阵风了。”由于身而为人,想要为所欲为实在太难了。如果不能随心,那就随风吧,没有目的的、不受束缚的流动,顺其⾃然地找回沉着的⼼。以是这首歌前面一段歌词跟后面的一段是反向的。一开始是希望,到后面就用“我便是一阵风”切实其实定句去完成这首歌。
做小样的时候,我直策应用了手机采样的那一天的风声。(编曲)老师听了那个风声以为很酷,但也以为有点胆怯,由于从窗户缝隙透进来的那种呼啸的声响并不是那么顺畅跟美好,于是他去采样了其他的风声放在歌里。而我手机采样的比较特殊的风声呢,就把它变成了其余一个乐器,放在中间的间奏部分。
02.《背信者》
痛楚已属过去了 或尚属未来
倘若屁滚尿流无力再重来
那也是我的活该
你有空再可怜我 被咎由自取给吞没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歌名会误以为这首歌是在讲谁背信了谁,实在是我背信了我自己。我们都知道守住康健是最主要的事,但每每活着的过程总是不断对它做出侵害。背信了先爱自己的基本要素,直到惊觉快无法呼吸时已来不及。“生而为我”的一个任务便是要照顾好自己。我是一个非常在意任务感的人,竟然对自己最不负任务。
熟习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曾经生过病。病好之后,我有时候就会忘却,然后又开始侵害自己。撇开饮食生活习气这些方面不谈,我以为感情也是影响康健很主要的一环。我们常常会在人际交往中以为:“哇,谁谁背叛了我!
”由此产生各种负面的感情。但如果没有管理好这些感情,就会对康健造成侵害,到头来你创造自己才是最不取信誉的那个人,根本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康健。
生日当天我写下了《背信者》,就像把自己摆上手术台,经历了⼀场⾃我解剖式的康健反思。这个创作的视角是非常特殊的,我以为某种程度上也是很残酷的。我从来没有想过会用这样的视角为自己的康健写首歌。实在我是责备自己的,以为我对自己很坏,背信自己这么多年真的很不应该。但我坏故我在,我能怎么办?以是我也在歌里跟大家说,你们有空再来可怜我,没空就不要理我,由于这是我须要承担的后果。我也一贯见告自己,要多和自己对话、握手言和。《背信者》是我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我以为这该当是毕生难忘的一份礼物。
03.《多亏你啊》
多亏天真又浪漫的偶像剧啊
感谢真实又纯属虚构的演法
那些诙谐又不负任务的笑话
此刻多么伟大 让人忘了去想
整张专辑的中央主轴是《被动的不雅观众》嘛,以是《多亏你啊》本来不是第一主打歌。但我这么久没有跟大家见面,不想第一首歌就让大家感想熏染到压力或者感情低迷。以是就选了《多亏你啊》这首展现这段韶光大家共同状态的歌作为第一主打歌。虽然疫情让大家闷坏了,但大概能试着保持爽朗乐不雅观的心情,通过生活中的小事物找到一些得意其乐的办法,比如看偶像剧、综艺节目、学做菜等。
我以前是一个非常好动的人,疫情期间我学会了安静下来,什么都不做。可一旦开启了被动模式之后,我的行动力就变慢了很多。以是要感谢一贯在等我音乐的朋友们,如果不是你们的期待,还有我同事的鼓励、家人亲友的陪伴,这张专辑我可能会搁置得更久。多亏了你们让我有动力,把自己这段韶光的想法和心情赶紧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多亏你啊》送给每个受疫情影响而心情低落的你我,纵然日子再难熬,还是有守护我们的爱。虽然无法时候陪在彼此的身边,但透过音乐的贯串衔接,陪伴彼此的心一贯都在。
04.《密室逃脱》
谁点了个火 烟总扑向我
没及时闪躲 全是我的错
窒息的轮廓 装淡定自若
被疑惑也要隐蔽的线索
我第一次玩“密室逃脱”是去年在上海,只玩过两次,但玩了两种比较极致的玩法。一次是非常烧脑的,玩了两个多小时,结束后我还很蒙,由于我在游戏里被设计杀去世了,但完备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第二次是一大早去玩的,我以为游戏里的NPC(非玩家角色)可能都还没有睡醒吧。那次是比较惊悚的类型,要从废弃医院里逃脱。
我是很直线条的人,只知道100米要冲到终点就对了。很多事情我都很随意马虎相信,也不知道过程中要怎么设计。实在我以为密室逃脱、剧本杀我都玩不好,总担心会拖后腿,和我一队的玩家会怪我。但我是一个很会不雅观察、放大的人。通过玩“密室逃脱”的两次体验,我把视角拉远一些来看这个游戏,每个环节实在跟人性有很大的联结。对应到人际关系上,犹如密室般有很多线索任务与试探要厘清,非常繁芜且存在很多的质疑与猜忌。
以是我借助了“密室逃脱”的游戏模式作为一个出口,去讲纠结拉扯的人际关系。就像我陷入了这一场游戏当中,在第一韶光感想熏染到危险时却没有即时逃离,像转一直的陀螺般陷入了偏执的自虐,只能等待设下陷阱的人停滞这场混乱,无处可躲。而到底是谁开始了这场游戏,我乃至也不知道。
新京报 杨莲洁
编辑 田偲妮
校正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