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三字经》是肉包子

儿子居厚大声对我说。
他嘴馋,随着复读机吟唱“人之初”不大会儿,就爆出这么喷鼻香喷喷的一句。

精品短文 我的三字经包子 休闲娱乐

那英笔墨母歌又是什么呢?我逗他。

面包!
居厚武断地回答。
包子和面包是他的最爱,统治着统统,啥话头都能绕到上面去。

这孩子,真是把精神食粮两个词融化了。

可后来我仔细一咂摸,竟以为他这说法不仅仅好玩儿,还很有嚼头。
面包是洋快餐的主角,包子则是一种古老的汉族面食。

《三字经》呢,乍看起来浅近易懂像包子皮,可内容却像包子馅一样,涵活多多。
过了七百多年之久,还是传统蒙学之首。

可在我小的时候,并未曾记诵过《三字经》。
幼儿园也未进过,乡下少年最先打仗到的知识,便是小学教材。

没有启蒙,没有早教,我的童年又是怎么悄然而流过的?

印象中,我像一头小马驹,整天在野外外晃荡,无拘无束。
我熟习每一样庄稼和野草,吃过所有能吃的野果,抓过虫子,摸过鱼,全身晒得黑洞洞,十足一个野孩子。

我还对老天爷最敬畏,刮风是发脾气,打雷闪是发火,下雨是哭,天晴是笑……我还最迷那残酷的晚霞,它变幻无方,像其余一个王国。

大概正由于少时没吃过一日“三字经”包子,肚子里缺料,多年后我成了作家,对这部蒙学书便爆发出极其强烈的激情亲切。

看到彭野将它编成新童谣,听到段丽阳深情演唱《人之初》,我都激动不已。
心里就开始捉摸,自己的《三字经》包子该怎么揉面,怎么调馅,怎么蒸煮?

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
小时候虽然没读过它,可更多打仗了大自然。
如今的孩子读书是多,亲近野外的机会却相对减少。
我恰好把两者揉和一块看吧,国学便是一棵大树,有绿叶(脸绿绿),有花瓣(粉朵朵),有树根(根壮壮),有果实(唐果),上面还有昆虫(小不点)。
这便构成一幅绚丽迷人的图画。

主要的是,我还往国学里面加上魔幻调料,让它的味道好极了!

我的“三字经包子”就这样成形了,可有做包子的,还要有卖包子的。
那时候,我可没想到有一天会把店铺搬到南方来。

三年前,我便与老友张康久动手打造“魔幻国学美食城”,如今,皮薄馅好,正放在福建少儿社的灶上旺火蒸着,第一笼喷鼻香喷喷的“三字经包子”即将出锅。

这还只是一个品种,接下来的《魔幻山海经》、《魔幻庄子》等,都将成为无上美味,供小朋友大快朵颐。
解馋呢!

行文到结尾,我忽又想到,当年那个野孩子看着晚霞浮想联翩时,有没想到,某一天,《三字经》等魔幻美食会从天而降?

当年的那个小小的我,会像居厚这样把《三字经》说成是肉包子吗?

作者简介:

宋别离,本名宋绪岗,(1972—2017),山东省莱阳人。
分别就读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鲁迅文学院作家班。
担当过媒体,杂志主编,并为央视少儿频道、中国教诲频道策划制作过节目。
至今已出版图书二十余种,揭橥二百多万字,两次获冰心文学奖,并有作品改编为电视剧。
2012年被评为齐鲁文化之星。
2017年9月,不幸病逝于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