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蜓养老助残做事中央员工王子强为老人供应无障碍出行做事。
本报 郭帅 摄

这家“4S”店有点不一样

探访北京独一的轮椅4S店 汽车知识

汽车坏了可以送4S店,轮椅坏了怎么办?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与砖角楼胡同交叉路口往南,有一处不起眼的小店,从落地窗往里看,一眼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轮椅。

如果你走进去,会创造别有洞天,将近300平方米的空间内,各种残疾人赞助用具搜罗万象。

再往里走,一个挂着“维修车间”牌子的房间吸引了。
走进去,这个车间乍看起来很普通,一壁墙上挂满了不同颜色的小格子,螺丝、胶袋、刷子等零配件整洁有序地收纳个中,再往上,改锥、扳手等工具挂在挂钩上,车床、铣床等专业设备也一应俱全……转过身,散落在房间角落的几台卸了轮子的轮椅,又展示出这个维修车间的不同平凡。

这里是北京市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轮椅4S店”。
2014年,位于北京东城区的玉蜓养老助残做事中央成立,轮椅维修车间也随之“开业”。
这里除了供应轮椅洗濯、评估、维修做事,还能根据个性化需求,改造、定制各种供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利用的辅具。
全面的维修加上优质知心的做事,使得很多残疾人带上自己的轮椅或是赞助用具,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慕名前来。

“可算找到了。
”采访期间,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一下子带来了4台“退休”的轮椅。
“原来不知道还有能修轮椅的地方,坏了一台只能再买一台。
”老教授说。

“实在都不是‘致命伤’,轻微修一下再‘上岗’个几年不成问题。
”维修师傅王子强边摆弄轮椅边说,“市场上轮椅型号多,很多配件也不通用,有些利用韶光长的轮椅,连生产厂商都找不到,我们做维修的每每电工、木工的技能都要懂一些。

维修这些轮椅,老教授不须要花一分钱。
“我们是东城区残联主管的民间非营利机构,大部分做事都是公益性的。
同时还有一支志愿者团队,会常常参与一些志愿做事。
”玉蜓养老助残做事中央卖力人解斌先容。

维修师傅们都有个很“潮”的头衔:做事中央技能总监,这些总监们却常常为配件短缺发愁。
为了网络更多型号的配件,总监们不摧残浪费蹂躏一辆废弃轮椅或是其他赞助用具,拆下的零部件都是“宝贝”,再不得当,他们就自己用车床加工……

除了让坏的变好,排查辅具安全隐患、提升辅具舒适度也是维修师傅的任务。
“老年人和残疾人本身就行动不便,有时候轮椅出了问题自己都不知道,比如车轮磨损严重、车轴已近断裂、电路老化等。
”而专业的检修职员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安全隐患。

“此外有些伤员或者残疾人有把腿伸直的需求,厂家生产的轮椅不一定都考虑到了这点,我们就可以进行个性化改造,在轮椅的椅架下方加一个可翻折的支架和托板。
”王子强说,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残障人士,维修师傅们都会供应上门做事。

“如果霍金没有那台为他定制的轮椅,他在物理学上的造诣可能会少一大半。
”王子强半开玩笑地说,辅具代替了部分身体功能,让人与环境重新关联,也能让人与社会重新关联。
“以是我们这份事情很故意义。

“我们就怕老人们留有遗憾”

9月10日早上7点,玉蜓养老助残做事中央员工黄健和王子强从店里出发,他们要到北五环边某小区为客户供应无障碍出行做事,包括高下楼接送及无障碍福祉车出行。

和客户约定的韶光是9点,黄健担心早高峰延误韶光,以是每次都只管即便早出门。

这次要接送的是家住在6层的一位独居老人张淑琴
由于没有电梯,腿脚不便的张淑琴很少有机会下楼,这天她要去医院复查因30年前车祸而受伤的右腿。

黄健和王子强到达时,张淑琴早已在家门口等待,看到师傅们到来,她笑着闇练地把家门钥匙递给黄健,请他帮忙锁门。
“记得锁两道。
”张淑琴像是自家人般叮嘱黄健,这是他第二次为张淑琴供应无障碍出行做事。

“这个做事真是做到我们心田上了,以前想到要出门就头疼,但病得看啊。
”张淑琴说话的功夫,黄健把无障碍车开到得当的地方,按下按钮,车缓缓降落2公分旁边,坡道逐步放下,张淑琴坐着轮椅,全程没有挪动便轻松上了车,用时不到2分钟。
车内通亮宽敞,她坐得舒畅清闲。

“都说让我们融入社会,不能出门怎么融入?免费无障碍出行做事真是办理了我们的一大难题。
”张淑琴说,“疫情期间很多人都开玩笑说不能出门要憋疯了,但我们每天都是如此啊。

“养老助残做事中央从成立开始,每年4月到10月,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残联都会从我们这购买做事,为当地残疾人、老年人免费供应这项做事。
”张淑琴进去看病,等待的间隙,黄健向先容说。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
”12点,张淑琴检讨完毕,再次坐上了无障碍出行车。

“这次来晚了,B超没有检讨上,下周你们还能再早点吗……”张淑琴有些不好意思,黄健却一口答应,“您提前跟我们预约就行,现在看病就得早去。

像张淑琴一样,很多人都已多次享受无障碍出行做事。
家住东城区胡同深处一栋居民楼里的王奶奶,今年已经预约了近20次。
“每次都是去离家200米的药店买点药。
”卖力无障碍福祉车调度的卖力人见告。

“实在并不是没人帮我买药,我便是想出门透口气,转悠一圈。
”这个“老小孩”的心愿,玉蜓养老助残做事中央的事情职员都能理解,每次接到电话会耐心记录、安排。

“我们就怕老人们留有遗憾,很多做事过的老人都已经走了。
”卖力人说。

养老助残行业未来可期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这是玉蜓养老助残做事中央事情职员李慧对这份事情的描述,她以为很贴切。
由于,这份事情很多时候须要常年无休,随叫随到。
事情区域的一排排电脑,桌面上的一摞摞登记册“诉说”着他们一年四季的劳碌。

虽然话语里有些无奈,但李慧已经从事这份事情十余年的韶光,团队很多人,包括黄健、王子强也都如此,虽然劳碌,但这却是一个相称稳定的团队。

“除了辅具维修、无障碍出行做事,我们实在还承担很多社会做事。
”李慧指着面前一台满屏红点的电脑,“这是一个老年(残障人士)智能做事平台,我们为东城区所有有须要的独居或中重度残疾人供应全智能检测做事,通过感应系统感知他们在家的活动范围,降落他们的生活风险。

李慧拿出一本记录本指着,比如这个老人就超过8个小时没有在家里走动,我们就会立时跟家人取得联系,确认老人状态,后来得知老人是被女儿接走了。

说话期间,事情台的电话险些没有间断。
一通电话有些特殊,电话那头的老人感情激动,声音透过听筒仍能听得清晰,但电话这头的事情职员依旧细声细语,耐心为老人逐一解答。
“有时候我们做事的一些老人溘然就不再联系我们了,我们反而以为失落落。
”刚挂了电话的事情职员说。

这时,一个劳碌的年轻身影走进事情区域,她叫佩佩,是做事中央新进的大学生,毕业于劳动保障学院老年人做事与管理专业。
“我以为从事养老助残做事事情,是一份光荣的职业,更是一份有寻衅的事情,上学时我们这个专业紧张学的是生理学、老年照护、机构管理,来事情之后创造,很多专业知识都是用得上的。
老师常跟我们说,这是个有前景的学科,我以为也是!
”佩佩笑着说。

“今年公司新进来一批年轻人,也有想要学习辅具维修的。
”解斌说,年轻人的踏实让他感到惊喜,也很愉快有“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这个行业,“他们接管过系统专业的学习,有时候我们的老员工从他们身上也能学到很多的专业知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估量到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打破3亿;目前,我国残障人口超8500万。

如何让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已成为社会化难题,但解斌对这道难题充满信心:“有这么多年轻人怀揣着利他的心加入这个行当,相信养老助残行业,未来可期。
”( 郭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