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南京,你会想起哪一首诗?
或许有人会说:\"大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公众 这是千年前唐朝墨客刘禹锡的诗。
本日,一提起南京,或许你还会想起一首歌:\"大众 纸上跨山峰,梦里写诗几行。写乌衣巷的夕阳西,唯独不敢写你 ……\"大众
穿越千年,关于南京,让人魂牵梦绕的依然是 \"大众 朱雀桥 \公众\公众 乌衣巷 \"大众\"大众 夕阳斜 \"大众……
当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阿祥,与同学们一起听完《盼兮》时说,\"大众 每次我听这首歌真的有一种要堕泪的觉得。南京是一座命运非常蹉跎的城市,政治地位非常尴尬。刚才歌词中的乌衣巷、江南路、凤凰台陆陆续续都涌现了。在文学上,这是范例的地名意象。\"大众
当我们开始诵读 \"大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公众 时起,这幅画面或许就涌如今了万万千万中国人的脑海里,老师乃至还会绘声绘色地说,刘禹锡是如何在千年前的金陵城中且走且吟。但胡阿祥却说:\"大众 各位,刘禹锡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从来没来过南京。\"大众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阿祥,在复旦大学 \公众 文学地理研究的技能与视野 \"大众 暑假学校讲课。拍摄/贾沈朱
\"大众 大家最开始读到刘禹锡的这首诗可能是在《唐诗三百首》,但你去看看刘禹锡自己的集子,这首诗来自组诗中的一首,即《金陵五题》。在它之前有一篇引言,‘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 …… ’
大意是,我自小在江南终年夜,从来没去过南京,秣陵是南京的别称,我常常感到很遗憾。后来在安徽和县做官,常常踮起脚朝南京看,刚好有朋友写了一组诗《金陵五题》给我看,我读完很有觉得,于是写诗和了他。\公众
\"大众 那么,他没来过南京,怎么把南京写得这么到位?朱雀桥边野草花,他彷佛瞥见了野草在着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它彷佛沐浴在夕阳之下;山围故国周遭在,他彷佛瞥见了群山;潮打空城寂寞回,他彷佛听见了潮涌。怎么会?\"大众
\"大众 首先刘禹锡抓到了几个点。朱雀桥是六朝建都史上南京最繁华的一个地方。但朱雀桥并非我们想象中像赵州桥那样的石拱桥,而是一座浮桥。到了唐朝刘禹锡生活的时候,朱雀桥最繁华的渡口已是野草着花;曾经王家谢家他们住的地方,那是一个真正的高干区,这时也夕阳西下声势不在了;曾经穿行在达官显贵高堂敞屋中的燕子,也飞入平凡百姓家。这都写的是什么?是沧桑。他抓了两个最能代表沧桑意境的例子。\"大众
刘禹锡还有一首很有名的诗《石头城》:\"大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公众\公众 群山所环绕的那个国已成了故国,江潮拍打着石头城又退了回去,那座城曾经多么热闹多么主要,到了刘禹锡的时候已经成了一座空城、故国。这首诗的意境仍旧是沧桑。刘禹锡没来过金陵,没来过当时的建康,把诗写成这样,这解释一个什么问题?这就叫文学的意象,解释在唐朝的时候,无论去过还是没有去过南京的人,南京留给他们的意象都是沧桑、寂寞、生僻、衰败。就像‘东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端人’中,玉门关、阳关就成了中原和边塞、中原文化和异文化的一个分边界。\"大众
以上内容来自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央举办的“文学地理研究的技能与视野”暑期学校,这次暑假学校约请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地理学两方面的一线专家,展现中国古典文学的空间视野,旨在互换心得,造就新锐,切实推动中国文学地理研究的发展。该文选取个中一个小章节与大家分享,不过是对这次专家分享的“惊鸿一瞥”,却足以领略文学与历史地理碰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