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椅子、一个摊柜、还有这些陪伴了他们多年的修表工具,便是六位师傅们的全部家当。每天早上8点多,他们就开摊了。
本日一大早,廖师傅就迎来了一位阿婆,阿婆是他的老熟客。
阿婆要换一条表带,廖师傅几分钟就帮她搞定。
廖师傅说,现在来他摊位修表的,很多都是像阿婆这样年纪的人,他们年轻的时候,就戴腕表,这习气一贯延续至今。
廖师傅今年59岁,有着40多年修表的履历。至今,他坐坏了八张的竹椅,换了四个的摊柜。
廖师傅有6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大。17岁时,为了帮助父母养家糊口,他初中没读完就辍学,随着父亲学习修钟表。
修钟表,须要耐心和细心。廖师傅年少时,学习修钟表吃了不少的苦,每天早出晚归,跟在父亲自旁。
廖师傅跟父亲学习了三年,才出师,可以独当一壁。后来,他接过父亲的摊柜,在府前广场这一起段摆摊,修表,一贯做到了现在。
廖师傅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买卖比较好,沙县戴腕表的人多,那时候,大都修的是“中山牌、上海牌”等国产机器表,这些表一样平常也便是30、40元一块,贵一点的便是100多元。
进入九十年代往后,BB机和手机的遍及,人们的生活习气也随之改变,腕表、时钟,这些记录韶光的仪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如今,腕表彷佛也变了味,对一些人而言,腕表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用来看韶光的,更像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因此,拿名表到廖师傅这里来修的大有人在。廖师傅很得意,40几万的腕表,他都修过,大几万的腕表,经他的手修睦的,更是多得去。
让廖师傅最为自满的还是他的儿女们。廖师傅生养有二女一男,靠着修表的手艺,把他们抚养成人。他和妻子,现在还有7个孙字辈孩子。说这些的时候,廖师傅是满脸的欢畅。
腕表的布局精密繁芜,维修是个技能活,风雅活,修的韶光越长,履历也就越丰富。廖师傅说,只要眼不花,手还灵巧,他可以像他的父亲一样,修到80多岁。只管现在的买卖大不如从前,但他还是乐意每天与其他的修表师傅一样,开摊,收摊,期待顾客的到来。他彷佛很享受这样的美好光阴。
黎师傅是修表摊里最为年长的,至于他的年事,他不愿向人透露。修表摊里的其他师傅,都叫他大哥,有的也叫他老顽童。他也是从十几岁开始修表,这手艺一贯做到了本日。
吴姨妈是黎师傅的小学同学。黎师傅修的这块腕表,是她结婚时,丈夫送给她的新婚礼物。这块瑞士表,陪伴吴姨妈有36年了。
特殊有纪念意义的一块腕表,经由黎师傅1个多小时的细心修理、校正,秒针、分针又开始走动,有了滴答声,吴姨妈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段难以忘怀的日子。
47岁的张师傅,是这个修表摊里最年轻的。他在十几岁时,由于一次意外,造成腿脚不便。20多岁的时候,为了谋生,他向自己的一个修表亲戚学了一年,就开始了营生,这一坚持便是20多年。
张师傅的孩子才上幼儿园,百口的生活,都指望他。现在,修表的买卖很淡,时时时来张师傅这里的,也都是些老熟客,有时候,一些大略的校正,张师傅还不收钱。
由于修表,王大爷与张师傅成了忘年交,十几年的交情,王大爷有经由修表摊时,都会来看看张师傅。
这一处修表摊的六位师傅,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人生苦乐。在这里,他们各自凭借自己的手艺,招揽买卖,形如兄弟,没有分外情形,他们一起开摊,一起收摊,他们目前没有一个人带有徒弟。面对越来越难做的买卖,他们也没更多的想法,每天来到这里,风雨无阻,由于总有人,须要他们。
手机无处不在的本日,曾经红火一时的修表行业已走到了十字街头。曾经的辉煌,只勾留在他们的影象深处。感谢,记录光阴的你们!
来源:沙县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