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

  我们乘着缆车,看到了黄山美丽的风景。一棵棵挺拔松树从岩石缝中钻出来,它们一侧枝叶繁茂,一侧光秃秃的,有趣极了!

黄山松作文-描写黄山松的作文 知识百科

  上了黄山,我看到了更多的松树。

  龙爪松的树根一条一条的突出地面,强劲有力,就像一个巨大的龙爪,落在地上。龙爪松的旁边有一棵黄山松,它的枝干上竟然长出一棵杜鹃花。导游阿姨说,这是“郎才配女貌”。

  连理松就更有趣了。一根粗壮的枝干中间分叉,形成“两棵松树”。这“两棵松树”紧紧地靠在一起,像两个人在亲密地讲悄悄话。

  我终于看到了著名的迎客松。它站得笔直笔直的,它展开两枝长满松叶的枝干,就像张开手臂迎接我们再来黄山旅游呢!迎客松的附近还有望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啊,黄山风景区还真有礼貌呢!

  黄山的松树数也数不清,形状千奇百怪。它们有的有名,有的无名,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黄山更加秀丽神奇!

  篇二:神奇的黄山松树

  在去年的暑假时,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一进入黄山风景区,我们就看见了一棵松树,叫“迎客松”。只见那迎客松枝干有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叶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欢迎远到而来的客人。

  龙爪松姿势独特,每一根枝条都十分挺拔,它的树根像龙的爪子紧紧地抓着泥地。游人看了无不啧啧赞叹。

  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主干粗壮,枝叶苍翠,气势雄伟,虎虎生威,而且高处部分浓绿,近于黑色,犹如一只黑虎卧在坡下。胆小的人见了,必定闻丧胆。

  蒲团松位于玉屏峰左的老鹰石下,针枝簇集顶部,铺展平整,状如蒲团。此树树龄350年,树高3米,干围1。1米,冠幅直径10米。

  去了黄山,我才真正领悟到黄山的壮美,更让我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黄山的松树真美啊!

  篇三:黄山松依然

  伫立于云海之上,任凭千年风吹雨打,黄山松,依然。

  我已不再像往日那般展现出“学霸”的风采,接连几场考试,接连几次失败,已不仅让我输得精疲力尽,甚至丧失信心。这可是一学期最后的一场考试啊!我怎么了?真的,再没有往日的依然。

  父亲决定再带我去趟黄山。其实,那儿我已去过一次了,我早已惊异于云海、温泉这两大奇观,甚让我赞叹的,便是黄山松。

  那是怎样的奇树啊!它不像梧桐树一样生长在平原,几乎随处可灭;她不像杨柳一样生长在驿道边,寄托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它也不像胡杨一般生长在沙漠,孤独沉睡千年;它更不像榕树一般生长在海南,看大海潮涨潮汐……它,选择了黄山,选择了那陡崖峭壁。

  那时的我,多像它呀。永保前三的位置,可现在呢?恐怕想进前十都有些困难了。于是,黄山松,依旧。

  我再次来到了黄山,仰头望,一眼就看到生长在陡崖峭壁,泥道两旁的黄山松。

  我迫不及待的爬进云海深处,在一棵黄山松旁停下。它的根,在泥土里,在碎石里,树干微弯,分叉上浓密的,绿色如云朵般的伞状的枝叶向人们展现着自己的魅力。千百年前,它如此,引无数文人尽抒怀;而千百年后,它依然勾起了我对昔日的回忆与感慨……

  千百年来,它遇到暴雨的摧残,狂风的呼啸,闪电的袭击,烈日的烘烤。可是,它并没有退缩,反而昂起头,任凭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烈日炎炎,它依然伫立于黄山,于陡崖峭壁,于云海之上,绽放出了生命的光彩。

  而我呢?遇到了几场渺小的考试失败,又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萎靡不振?

  从此,我的内心释然,不管好与坏,成与败,向那黄山松学习,依然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更好的迎接一次次狂风暴雨,最后炼出蓬荜生辉。

  向黄山松学习,任凭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烈日灼烤,依然立于黄山之巅!

  每次回眸望,黄山松依然……

  篇四: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你能读懂黄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吗?

  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欺压,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奋斗、生之抗争,都在这由苍松摇出的命运交响曲中展现出来了。

  读黄山松,你不觉得我们的安徽正是一棵伟岸挺拔的劲松吗?

  安徽,襟江带淮,千年激荡,几经兴衰,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群雄逐鹿、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沧桑;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劳和艰辛。

  “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不正印证了文人墨客们对江淮秀丽景色的向往吗?

  众人皆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几人清楚那倚门而立翘首遥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正是咱安徽潜山姑娘呀!“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令诗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那“举手长荦荦,两情同依依”的焦刘之恋不也跨越时空感动今人吗?

  文房四宝,徽派建筑,芜湖铁画,黄梅戏,凤阳花鼓……这些,全是江淮儿女智慧的结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江淮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黄山松,你是徽魂!

  篇五:我眼中的黄山松

  我耳闻过桂林的山水之美,想象过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峻之险,游览过太姥山的流水竹排……但从未欣赏过黄山的独特之美。这不,国庆长假,我们一家去了黄山旅游,终于领略到了它的秀美。

  到黄山,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黄山的松树了。听它们的名字也十分奇特:迎客松、送客松、团结松、黑虎松、连理松、雨伞松。在玉屏楼,我看到了颇有名气的迎客松,它生长在陡峭的岩石边,壮观、优美,它顶风傲雪,坚忍不拔,身子向四处张开,像是欢迎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位朋友。而令我非常惊讶和敬慕的是那些不知名的松树,它们高高矮矮的,虽然没有迎客松那么美,但它们生长在悬崖断壁之上,生长之处真是令人望而生畏,它们的枝叶好似绿中带黄,尖尖的头宛如针。有的“个子”比较矮,只有一两米,有的“手臂”较长,超越了自己的“身高”,细细长长的,似乎容易折断,可无论春夏秋冬,天寒地冻,夏日酷暑,依然顽强地挺立着,实在令人敬仰。

  几经坎坷,我们来到了北海的“团结松”下,它确实与那些峭壁上的松不同。它直挺挺的,树干粗壮而有力,铁根盘结,五干围抱,枝叶茂盛,状若兄弟五人相互拥抱,所以人称“团结松”,给人以雄伟的感觉。听导游说,当年江泽民爷爷到此看到如此高大的松,而且它有56条枝干,象征着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意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越来越强大,于是便和游客们一起高唱《团结就是力量》。今天在这里,我们也似乎听到这歌声在黄山的上空回荡。

  黄山的日出,黄山的怪石,黄山的云海,都令人留恋忘返,荡气回肠。但我最喜欢的是黄山的松。

  以上就是黄山松作文-描写黄山松的作文的介绍,更多关于记事作文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美德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