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速射炮、缺少速率上风、缺少着花弹,这是一场不甚公正的决斗。但细究战前的点点滴滴,一方顾步不前,一方奋起直追,这又是一场公正的决斗——谁掉队,谁挨揍。
1、大东沟,狭路相逢!
风平浪静的黄海。
9月17日上午八时,北洋水师主力完成了运送铭军十营四千人赴朝的护航任务,旗舰定远号挂出龙旗,开始南下返航,“镇远”号上的帮带美国人马吉芬在日记里记道:“这天,朝暾晖晖,微风徐来。”
此刻,游弋在黄海探求清朝运兵船的日本联合舰队正向东北方向航进。由于没料到会遭遇北洋水师主力,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也乘坐着由邮轮改造的西京丸号,优哉游哉的随同督战。
图:日军联合舰队
狭路相逢。
10时23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号瞭望兵创造远处一股煤烟。“前方创造船只!
”
11时,吉野号已经确认7到8条煤烟。“前方创造大量可疑船只!
”
11点30分,吉野号已经看清对方是北洋水师。
11时40分,吉野打出旗子暗记旗。“创造敌鱼雷艇和舰队!
”直到此时,北洋水师的瞭望兵才创造第一股若有若无的煤烟。
12时,镇远号的瞭望兵确认,“创造日兵舰队!
”正在吃午饭的高等将领们纷纭跑上甲板,战斗警报拉响。
之以是罗里啰嗦把这些细节罗列出来,不是要解释日本的瞭望兵视力比中国的好,而是由于北洋水师烧的是劣质煤,煤烟大——由于经费紧缺,运到兵舰上的都是碎煤,直接导致中方比日方晚一个多小时才创造仇敌。
图:黄海海战沙场示意图
双方不断靠近,中日的指挥官在望远镜里已经能清楚的看到对方,中方看到这天本水手在用饭吸烟,这是联合舰队司令主座伊东佑亨故作轻松的命令;日方看到的则是“头上盘着发辫、两臂袒露而呈浅玄色的壮土,一伙一伙地伫立在大炮旁。甲板上各处都是卧倒的水兵,他们怀抱一个50磅或更重的发射药包,准备在须要时一跃而起并将其补充给炮位。”
随着定远号一发三十公分半巨弹出膛,这场海上鏖战终于在黄海大东沟开始了。
2、“巨舰重炮”败给了“快船快炮”
双方实力比拟:北洋水师参战兵舰10艘,总吨位34420吨,官兵2387人;日本联合舰队参战兵舰12艘,总吨位39684吨,官兵3261人。
看上去,中日实力半斤八两,但差别在于:中方是“巨舰重炮”,日方是“快船快炮”。中方多配备大口径旧式后膛炮,炮弹大但射速慢,速射炮只有区区3门;日方则配备了各种口径速射炮93门,速射炮的发射速率至少为中方的的5到10倍,也便是说,日方1分钟打5发,中方5分钟打一发。舰速方面,中国兵舰的均匀航速为15.5节,日本兵舰均匀航速为18.4节,而作为先锋的第一游击队四艘兵舰航速达19.4节,机动力远胜。
这就好比拳击台上的两个选手,一个步履缓慢,依赖重拳;一个跳着蝴蝶步,善于刺拳。
糟糕的是,在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大海战中,北洋水师险些从一开始就损失了总指挥和旗子暗记指挥。水师提督丁汝昌坐镇旗舰定远,不料主桅溘然中弹,旗子暗记索具被炮火所毁,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摔下来腿部重伤伤。谢绝进舱休养的丁汝昌,就一贯坐在舱口,目睹了全体战役。
定远管带刘步蟾接替了指挥重任,用舰首巨炮对准日军。虽然失落去旗子暗记指挥,但中方诸舰基本是惟旗舰马首是瞻,保持横队队形,两舰一组各自为战。
日军的战术是本队诸舰主攻定远和镇远,第一游击队四艘舰则凭借速率上风,绕着圈子对侧翼的兵舰发动攻击。彷佛非洲草原里一群狮子和野牛群的搏斗,避开最强壮的头牛,而瞄准没有还手能力的老弱幼残。
激战中,北洋水师的两艘老旧的弱舰超勇、扬威中弹无数,超勇首先被击沉,扬威则重伤撤离沙场,在浅水区搁浅。日军的两艘老舰比睿、赤城也职员伤亡惨重,舰体重伤退出沙场。同样重伤的西京丸则侥幸逃过了中方鱼雷的近间隔攻击,狼狈南逃。
图:甲午战役陈设馆里的鱼雷残骸
一个令人揪心的疑问涌现了:为什么北洋水师的兵舰随意马虎被击沉?同样中了很多炮弹的日舰,却为什么始终不沉?
答案又是一个悲剧:由于经费紧缺,中方从泰西购买的着花炮弹(榴弹)数量太少,绝多数炮弹都是天津机器局低廉甜头的实心穿甲弹。而且,这些炮弹的炸药是掉队的黑炸药,每每打到敌舰不爆炸。日本的炮弹炸药则是威力更大的黄炸药,爆炸后“连钢铁都能燃烧。”
原来如此,不这天舰的抗击打能力强,而是北洋水师的弹药质量太差。
这是一场不公正的决斗,但战役没有公正可言。
打到这里,双方只能算平手。但是很快,战斗的迁移转变点来了:定远动怒、致远沉没、济远逃跑!
3、致远号撞志未酬
六十年代拍摄的《甲午风云》是上个世纪中国人最熟习的电影之一,李缄默扮演的邓世昌那句经典台词:“开足马力,撞沉吉野!
”险些无人不知。
图:李缄默主演的《甲午风云》勉励了一代人
致远管带邓世昌为什么要采纳这种自尽式的冲击?
由于旗舰有难。
定远在激战中溘然中了一炮,“击穿舰腹动怒,火焰从炮弹炸开的洞口喷出,洞口宛如一个喷火口,火势极为剧烈。”定远舰上船员为息灭失火忙成一片,更糟糕的是,弥漫的硝烟令舰炮无法瞄准发射。看到东洋第一坚舰定远笼罩在硝烟里,日舰官兵无不狂喜高呼“天皇万岁”,第一游击队不失落机遇地向定远逼来,所有的炮口都对准了这艘令日本人恨之入骨的巨舰。
定远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千钧一发之际,一艘兵舰“开足机轮,驶出定远之前”,为旗舰遮挡炮弹——邓世昌的致远号!
图:致远号撞击吉野的一幕
第一游击队看到致远独自挺进,连连轰击。致远中弹累累,船体进水,弹药也濒临断绝。此时,日舰吉野在致远正前方,邓世昌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
”陈金揆绝不犹豫的开足马力,“鼓轮怒驶,且沿途鸣炮,不绝于耳,直冲日队而来。”
吉野号是当时天下上速率最快、火力最猛的巡洋舰,在黄海海战中,扮演的是头狼浸染。由于是英国制造,游弋在远处不雅观战的英国远东舰队,对吉野号特殊加以关注,他们在战后的评估报告夸奖道:“吉野舰的炮火剧烈,杀伤力极大,它自己也被清国海军的巡洋舰连连击中,但是并没有被击中症结,以是始终能够保持高航速在沙场上驰骋。”
不幸的是,致远的自尽式冲击没能成功,冲击途中致远船舱中弹发生大爆炸(一说是被日本鱼雷击中,但日方史料并无发射鱼雷的说法),右舷倾斜沉入大海。
4、执拗、异类的邓世昌
目睹致远沉没的马吉芬沉痛地记录道:“致远号大胆地,乃至可以说是有点卤莽地向第一游击队的阵列冲去,大约是想攻击上述的两艘兵舰。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已经无人能确知,但显然它被1枚重炮弹——大约10英寸或13英寸命中了水线。总之不管若何,它开始严重倾斜,显然是受到了重创。该舰的管带是最为大胆乃至有时有些执拗的邓世昌,他下定决心与仇敌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仇敌最大的兵舰冲锋,准备实施撞击。”
图:大型雕塑作品”邓世昌“
邓世昌与全体官兵252人沉入海中,仅7名水兵遇救。
邓世昌落海后,阁下的左一鱼雷舰驶来相救,遭到谢绝。邓世昌的爱犬“太阳”游到他身边,“衔其臂不令溺,公斥之去,复衔其发,”但“执拗”的邓世昌用手抱住爱犬的脖子,一起没入波涛之中。
图:时人所绘的画报”仆犬同殉“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毕业,留福建水师任炮舰管带,后调至北洋海军任致远管带。邓世昌“在军中激扬风义,甄拔士卒,有古义士风。”在福建籍军官占主导的北洋水师,性情沉默的邓世昌有点异类,他固执的以舰为家,对岸上的十丈软红没有丝毫兴趣,连父亲逝世他也没有离开兵舰。
图:邓世昌遗像。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为光绪帝亲拟
丰岛海战后,邓世昌“愤欲进兵”,并敌手下说:“设故意外,誓与日舰同沉!
”
黄海之战,邓世昌不是第一个以身殉舰的舰长,超勇管带黄建勋坠水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以援之,不就而沉于海。”扬威管带林履中在兵舰重伤搁浅后,“奋然蹈海,随波而没。”
5、吉野号还是难逃一撞
舰长殉舰是海战中常见的悲壮一幕,这种在当代人看来有点执拗和守旧的征象发源于近代海军的鼻祖英国,英国海军的传统便是要舰长末了一个离舰,没有任何规定舰长要殉舰,不过仍有很多像邓世昌一样固执的舰长选择了和舰共存亡。乃至在非军事船只上也一样,我们所熟知的泰坦尼克号,船长史密斯就谢绝上救生艇,选择和他的爱船一起沉没。
国外的生理学家曾经就船长殉船这件事情做过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上有这样一段话:“没做过梢公的人,是很难明得梢公对船只那种奇特的感情。永劫光在海上行驶,船无异于家,无异于情人和子女。”
当然,相对付造价昂贵的兵舰,有履历的军官是更加宝贵的财富,能生存下来当然比与舰共存亡强。不过,选择殉舰是军人的气节所在,有谁忍心责怪这样的大胆行为?
图:辽宁大鹿岛上的邓世昌雕像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撞志未酬,但吉野号终极的命运还是难逃一撞——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役中,吉野仍旧服役,不过已经老旧的吉野不再是主角了,被编进了防护舰队,默默无闻地做点杂事。5月1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封锁旅顺口的战斗结束后返航,途中遭遇浓雾,竟驶进了俄国人布的水雷区,两艘日舰触雷,舰队乱成一片。
齐心专心想逃离雷区的吉野号,在浓雾中被同样开足马力逃跑的日舰春日号拦腰撞中右舷,海水猖獗涌入,舰上300多名官兵同吉野号一起,沉入了十年前致远号沉没的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