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宁国档案馆的二楼,一排排档案井然有序,排列整齐。“这里,有23万5千卷档案。”讲解员接着说:“这些柜子有防水功能、,档案消毒的程序。房间可以自动调温。”
在三楼,一座用玻璃镶嵌的房间,这就是电子文件档案中心机房,里面有许多电子仪器。机房里安装了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空气进化系统……现在的科技可真发达呀!
到了四楼,就看见墙壁上有“千年宁国”几个金色大字,旁边是宁国地图和宁国历史沿革。往里走,有三位历史名人的雕塑:周赟、吴潜、宗果。再往里走,有一个大门,门上写着“千秋关”三个金色大字,走进去有个玻璃柜,柜子里面有一张红色的纸,讲解员说:“这是宣统婚书,如同现在的结婚证。”我们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
接着,我们来到五楼。一进门可以看见许多关于宁国的书法作品。再往前走有许多石头:有宣石,景文石,金文石,方解石等。我们还看见了电子书,用手在屏幕前一挥就可以翻书。讲解员带我们来到了江南古邑、千秋雄风、岁月留证、山水之都、人文荟萃、三津潮涌、再展宏图、我心飞扬等八个大展厅参观,我想:档案馆里的内容可真丰富。
档案是无价之宝,如何整理自己的成长档案呢?
篇二:神奇档案馆
今天我和小记者们来到了一个很陌生的地方-萧山档案馆;起初以为档案馆是抓小偷的,因为有个案字。可是今天真正到了档案馆,和我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
首先感觉档案馆的建筑很特别,大门前写着大大的-萧山档案馆。我兴奋了,连蹦带跳的跑进去,发现很多大的陈列,不巧要先听老师给我们普及档案知识,我了解了档案的由来,最觉得可惜的是来氏的姓氏家谱有一卷丢失了,现存只有59卷;同时也看到了每个人其实都有档案,每个家庭都可以分类建立档案。我回去一定和妈妈爸爸一起建。
后来,我们参观了萧山的历史档案,有古老的县城图,带领我们参观的老师介绍了萧山的历史、名人。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这艘古木船,以前听妈妈说木船有八千年历史……
伟大的萧山有这么多的历史档案,我似乎有点记录不过来,短暂的参观后我们离开了,下次一定带好笔,记住这一切。
篇三:参观档案馆
活动开始了,今天活动名称是——我是兰台小令史,讲完标题以后老师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首先老师问我们:“你们知道我国现存最早的档案是什么吗?”“对了,就是甲骨文,甲骨文除了档案还有很多东西,中国最著名的档案是石室金匮,他把档案固定在墙上,再把铜固定在档案上,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档案。我国珍贵档案有来氏家谱等,遗憾的是来氏家谱原来有六十卷,现在只有五十卷了,来氏家谱原来也没有被朝廷重视过,只是被一个农民收藏过……”
老师对我们讲解了有关档案的知识以后,又带我们还去了一楼展览馆关于档案的展览。我们看了许多其他被档案馆收藏的档案。
这次的小记者活动又让我学到了有关档案的知识,我很开心。
篇四:档案馆的历史
今天下午,我兴致勃勃跟爷爷来萧山档案馆参加小记者活动。路上,爷爷不认识路,把我带错地方了,眼看时间快到了,真是急死我了。后来,爷爷问了路边的行人,才把我送到安全地点。幸好我们没有迟到。
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王老师,他给我们说了这个活动的主题《我是兰台小令史》,给我们讲了“兰台”和档案馆密不可分地联系,是一位名叫木固的人,以前他偷偷摸摸的给皇上写书。有一天,皇上把他抓住了,皇上看了木固写的书,发现他写的文采很好,就叫他每天为皇上写书,木固的房就叫“兰台”。
后来,老师还给我们一张信纸,要我们写上心愿,给20年后的自己。最后,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档案馆、存放我们心愿的地方,也给我们看了电影……
篇五:档案馆一游
每次的小记者活动我都非常期待。今天的活动是“兰台小令史”。首先,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什么是“兰台”什么是“令史”,兰台就是放档案的桌子,有差不多一米四高的长方形桌子,而管理档案、编写档案的人就是令史。介绍完这些,问我们最早的档案馆在什么年代?最早的档案是什么样子的?我国著名的档案馆在哪里?小朋友们都很踊跃的回答,见识到小朋友们的知识量都很丰富,而我什么都不知道,看来以后要多看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开阔自己的视野。
最后的环节,是老师让我们写上自己的梦想,可以在这里存放,20年后拿着身份证来查找。我想:过了20年,我都30岁了!我会是什么样子了?还会记得今天吗?我边想边写,让现在的自己跟20年后的自己对话,写完后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进信封,写上自己名字,等待20年后的自己来拆封。
最后王老师说要带我们去几个地方参观。我非常的高兴,急忙排到队伍里去。我们去看了《来氏家谱》和《古谱》,让我看到古时候的书籍是这个样子的,书写格式跟现代完全不一样。然后就去查阅大厅啦!我非常的兴奋!因为能看到爸爸妈妈的结婚照。看到了结婚照,我忽然觉得,爸爸妈妈那时候结婚似乎比现在还老!现在反而变年轻了!
啊!今天的活动太好玩了,既见识得了一些关于档案的知识,还看到了爸爸妈妈的结婚照!很充实的一下午。
篇六:第一次走进萧山档案馆
档案是什么?档案馆有什么?档案有什么作用?带着这些疑问,5月26日下午我以萧报小记者的身份第一次走进了萧山档案馆,去那里查找我心中的答案。
首先我们来到档案馆的二楼多功能厅听章老师给我们讲述关于档案方面的小知识。原来汉代的兰台就是现代的档案馆;当时的兰台令史就是现代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就连档案一词在历史各朝中上有着不同的称谓,有册、中、典籍、文书、文案、案牍等之称。这一课真让我大开眼界,对档案有了更新的了解。
通过对档案知识的学习,随后由周老师带我们到一楼参观档案馆。那里记载了萧山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见证了萧山的发展历史。从古代的吴越相争的古战争到近代的浴血奋战获得解放,再到现代工业企业的新兴崛起;从八千年前跨湖桥文化、九百年历史的湘湖、中国瓷器发源地等历史遗址到楼塔细十番、翻九楼、河上龙灯胜会等如今的非遗精萃;以及沿江制盐、萧山土纸、萧山花边、仿南宋官窑瓷等手工艺品;萧山萝卜干、萧山霉干菜、萧山三黄鸡等土特产品;西施、贺知章、葛云飞、毛奇龄等历史人物,档案馆按古代厅、近代厅、现代厅、文珍厅、人物厅等五大厅进行分门别类存档陈列,让前往参观的市民对萧山的历史沿革有个纵向的深度了解。原来档案馆是讲述萧山人杰地灵和源远流长历史的好地方。
走出档案馆,我们便来到了放映厅观看《客从何处来》的记录片。片中70多岁的易中天先生通过查找档案的方法查清了自己的身世,查清了为什么70多年前易氏家族一夜之间死了400多人而自己家庭成员却免遭日本人的侵略的真正原因。原来档案有这么神奇的作用,既可以弄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事情的来拢去脉,又可以让我们新生代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离开档案馆前,想不到还让我们每位小记者通过输入爸爸妈妈的信息资料查阅到了他们的结婚照。原来档案馆除了可以查到历史档案外,也可以查阅个人档案。如果有空的话大家可以前往萧山档案馆免费参观,了解一下档案的前世今生。
篇七:难忘的档案馆之旅
今天,学校组织“走进《千年宁国》档案展示馆”的活动,我有幸参加了,心里别提多高兴啦!
我和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徒步从学校走到档案馆。一进大门,我看到了一个大石门,上面雕刻着一些我不认识的文字。看完之后,我再打量着大厅,只见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大柱子,听工作人员说:“左边的这根大柱子上写着宁国的来历,右边写的是甲骨文。“再往左走,就到了咨询中心,我看到了一个大桌子,上面放着几台电脑,可不要小看了这些电脑哦!在这上面可以查看各种档案。比如:输入爸爸,妈妈的名字,电脑上就会有他们的婚姻档案,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查寻了。这时工作人员上前说:”小朋友们,我们到二楼去看看吧!二楼是档案库房,一共有28万册档案呢!”听了这话,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上去。
我飞快地奔向二楼,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书柜,这些大书柜可真大啊!每组大书柜都有我家书柜4倍那么大。其次,书柜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档案,其中有土地档案,学籍档案,工人档案,这些档案都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三楼看完后,我们来到四楼,在四楼我看到了宁国的地图,地图上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地名,我还在上面看到我的老家了。在四楼,工作人员还向我们介绍了,宁国有许多名人,其中有吴潜,他是宁国唯一的一位丞相;还有周赟,他7岁能诗,9岁画《六声图》,12岁考秀才,在当时被称作”神通“。我不由地敬佩他们。再往前走,我看到了岳山司,胡乐司,又看到了圣人孔子周游列国,曾来过宁国。我还知道了宁国曾发生过蝗灾,山洪,泥石流等灾难。我还知道宁国不仅是一座移民城市,它还是山水之都,秀美山川呢!有云梯,有汤公山,东津河漂流,夏霖风景区,并且动物资源丰富,其中有云豹,梅花鹿,猕猴等保护动物。我真目不暇接呀!
之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四楼,来到五楼,一跨进门,我看见了一些奇石,有金纹石,上面布满了金色的纹路;有山花石,顾名思义,石头上有许多山花,就好像是用刀子雕刻出来的;最奇怪的就要数方解石子,远远望去,它好像是一个刚要解冻的石头,用手往上一摸,却是跟普通石头一样。看完奇石,我们又参观了一个电子书,只要用手在电子书上面腾空一挥,它就会自动翻页呢,真神奇。最后一站,在六楼,我们看了档案动画,名字叫《档案总动员》从上面我知道了宁国有1800年历史,明白了档案是无价之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档案馆之游让我感受到宁国的地广物博,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还让我明白了档案的重要性,因为档案记载着今天,记载着历史。回首往日,有奋斗的汗水,有成功的喜悦……愿宁国更加辉煌,载入史册!
以上就是关于参观档案馆作文-关于档案馆的作文的介绍,更多内容请关注美德网五年级作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