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比帆制衣公司是潜江服装龙头企业。2016年,创始人黄发安将公司从惠州搬回老家潜江。以往,由于员工近9成是“潜江裁缝”,每年春节,公司包车将几百人从潜江带到惠州上班。搬回潜江后,9成“潜江裁缝”不用再去外地打工,在家门口就业。公司管理运行本钱降落,员工人为不减,5成“潜江裁缝”开上了小轿车,公司开始有了为员工办理停车问题的“小烦恼”。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员工事情场景。
将“潜江裁缝”拉回去过年,节后又将他们带回惠州上班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工厂有12条生产线,紧张做服装代工,产品以羽绒服、冲锋衣为主。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的起源要从很早以前提及。1992年,41岁的黄发安被派去潜江市公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紧张卖力招商引资。“当时潜江市委市政府支持办事处自主创新,通过创办企业实现自大盈亏,于是,我领头开始创业。”黄发安说。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大门。
服装家当是潜江传统上风家当。当时,潜江已有一家大型服装上市企业——幸福集团。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是投资兴业的热土,幸福集团也将分公司落在了深圳。
“得知幸福集团有配套拉链需求,又有用人为本,就抢抓机遇,开起了拉链厂。”黄发安说。早期幸福集团坐落在潜江,培养了一大批“潜江裁缝”。改革开放初期,为促进经济发展,潜江市委市政府开展全市劳务有序输出,促进“潜江裁缝”南下打工潮,逐渐形成享誉全国的“潜江裁缝”劳务品牌,15万“潜江裁缝”遍布全国各地。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创始人黄发安正在检讨公司产品。
2000年,为了扩大企业发展空间,黄发安决定转型升级,开服装代工公司。后来,由于公司园地租赁、劳动力本钱高昂,按照经济梯次,黄发安将公司搬到了惠州博罗县长宁镇。
那时候,公司近9成的员工是“潜江裁缝”。每逢春节,公司包员工来回路程,将他们从惠州带回潜江过年。节后,又将他们带回惠州事情。
家门口就业,50%的“潜江裁缝”买了小轿车
2016年,湖北比帆制衣公司从惠州搬回潜江,9成“潜江裁缝”跟随企业,回到家门口就业。
长江日报采访湖北比帆制衣公司总经理黄迪秋。
“由于服装家当发展到后期,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服装生产企业和服装品牌企业,都由于本钱高昂而涌现了职员紧缺,而以上海为龙头的江浙地带,面料、辅料生产较为成熟。地处江汉平原的潜江,人口稠密,则是服装代工的好位置。加之国家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计策决策,江汉平原承接沿海服装加工生产的转移成为一定。”黄发安说,同时,潜江市委、市政府向在外务工和创业的“潜江裁缝”发出约请,履行“回归工程”,出台干系政策,搬回来是最好的选择。
如今,湖北比帆制衣公司一年约生产300万件服装,年业务额约7000万元旁边。
黄迪秋向长江日报先容公司概况。
从惠州搬回潜江后,公司管理运行本钱大大降落,是原来的10%。员工人为比较原来持平,每月6000元,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清闲生活,近5成“潜江裁缝”买了小汽车。“原来不须要考虑给员工配备停车场,现在我们还要为他们办理停车问题,办理新能源车充电问题。”黄发安说。
舒丹也是潜江人,是湖北比帆制衣公司员工,跟随黄发安事情20余年。“以前在惠州,一年只回来一次,现在一周回一次,生活本钱降落了,幸福感也提升了。”舒丹说。
每年的正月初八,为服装企业举办专场招工会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的发展变迁,便是潜江承接服装家当转移、15万“潜江裁缝”从外出务工到在家门口就业的缩影。
如今,像湖北比帆制衣公司一样,东颢制衣、奥瑟夫、诺奇衣饰等一大批企业从广东、福建等地转移,逐步成为潜江市纺织服装家当的骨干企业。2019年来,潜江签约落户纺织服装项目42个,新进规上企业21家。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车间。
“从2016年开始,觉得到由于国家政策变革,‘潜江裁缝’回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黄发安说。
“近年来,潜江高度重视纺织服装家当发展,明确要转型提升纺织服装上风家当链,培植纺织服装核心家当园,打造南部产城领悟发展示范区,把纺织服装家当培植成为潜江市的龙头企业,为有志于振兴潜江纺织服装家当的各界人士供应创业大平台,为‘潜江裁缝’在家门口就业供应充足岗位,让运送出去的精良人才逐渐回流。”潜江市委布告向斌见告长江日报。
湖北比帆制衣公司的事情职员正在劳碌着。
据悉,潜江还成立纺织服装家当协会,并在出台《潜江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工业项目落户的二十条方法》普惠政策的根本上,专门为纺织服装家当量身定制了《关于支持纺织服装家当发展的十二条方法》等政策文件,设立两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纺织服装家当做大做强。
如今,每年的正月初八,为服装企业举办专场招工会成为干系部门新年上班的第一项事情。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