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与孟子有关的名字可谓不少。
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叫得响的名字就有好几个,比如唐代田园墨客孟浩然,北宋《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少年天才王希孟,元代散曲大家、名臣张养浩……名气等而下之的,那就更多了。

据我的不完备统计,在宋元明清几代,“希孟”“养浩”“师孟”“宗孟”等带有明显孟子印记的名字,在文人中可谓备受青睐,其受欢迎程度,彷佛不亚于本日的“浩宇”“欣怡”(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央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这两个名字分别是2010年至2019年新生男女婴儿利用最多的名字)。

与孟子有关的名字 汽车知识

先说“希孟”。
希,意为仰慕,“希孟”即为仰慕孟子之意。
北宋时除了由于一幅画而出名的王希孟,还有女墨客谢希孟(字母仪)。
元代有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刘希孟,明代有曾经出使朝鲜的户科给事中吴希孟。
明代有官吏姚希孟(字孟长),张溥的《五人墓碑记》里提到的“贤士大夫”,个中末了一位“孟长姚公”便是他。
明代时,朝鲜半岛还有一位比较出名的文臣叫姜希孟,曾来过中国,他的中华文化教化很深厚。
仅从他的名字,就可窥见当时儒家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是多么深刻。
本日我们还知道这些“希孟”,要么是由于他们进了史籍或别人的诗文,要么由于他们自己有流传至今的诗文。
那些埋没在历史中的“希孟”,就更加不可胜数了。

再说从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而来的名字“养浩”。
除了元代张养浩,明初还有佥事陈养浩,曾因一句诗而惹怒了朱元璋。
明代官吏丘养浩,字以义,号集斋,他的名、字、号可以说让孟子的“养气说”全包圆儿了(《孟子·公孙丑上》里孟子阐明何谓“浩然之气”:“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

“师孟”和“宗孟”的意思都很随意马虎理解。
宋末元初有名臣吕师孟(字养浩)。
与曾巩同期间有名臣程师孟,宋代还有文人范师孟。
明清之际,有与顾炎武交好的文学家嵇宗孟。
清末,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字宗孟。

当代还有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浩然,原名梁金广,笔名浩然来自“浩然正气”。
解放战役期间,他是村落治安委员,须要起个“化名”,用来通信和通报文件。
“我们在一座古庙里看到一块匾额,题为‘浩然正气’四字,于是我就跟另一位同道各分两字为‘化名’;我当时嫌‘正气’两字不好听,就抢先要了‘浩然’两字。
往后大军进关,我被调到区上搞青年事情,‘化名’便成了‘现用名’。
”浩然如是阐明笔名的来历。

有趣的是,“浩然”这个名字在2000年以来再次盛行起来。
从2018年开始,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央开始发布《全国姓名报告》,对全国户籍人口(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姓氏、名字和新生儿姓名用字等情形进行统计剖析。
统计显示,2000年以来,“浩然”在男性新生儿姓名中利用量一贯名列前茅。
2018年、2019年都排第二,2020年排第八。
统计表显示,2000年至2009年,“浩然”在男性新生儿名字利用量中排第九;2010年至2019年,利用量跃升至第二,仅次于前面提到的“浩宇”。

“浩然”在新千年的盛行,可以说跟孟子既无关也有关。
说无关,是由于很多家长在起名时未必知道这个词来自《孟子》一书,纯挚由于这个词音和义的美好而采取;说有关,是由于这个词经孟子提出,经由两千年的蜕变,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精义之一。
“浩然之气”“浩然正气”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

为什么孟子成为后世起名取之不尽的一大宝库?这当然离不开《孟子》被列入“四书”经典并成为科举用书所起到的遍及浸染。
这也与孟子的人格魅力有关。
在先秦儒家中,孟子身上发奋图强、积极进取的精神最充足。
与“浩然之气”所匹配的,是孟子倡导的“民贵君轻”“人皆可为尧舜”“尚友”等至今熠熠生辉的理念。
据学者李春青,在先秦儒家中,只有孟子有这样的大眼力、大气概。
孔子把尧、舜、周公等先贤视若泰山北斗,而荀子把孔子视若圣明,只有孟子提出“尚友”(与古人做朋友)的不雅观点,为后世所称道。
在先秦那个“人类群星闪耀时”,孟子所发出的光辉,依然照耀在今人身上。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5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