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翻开日记本中这一页,那段记忙就浮现在脑海中。
生日前二天,星期四下午,当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响起时。我走出教室,好像被人撞了一下,又好像没有被撞,我朦胧中听到一声似竹子折断的声音。我清醒地意识到,我,骨折了。
我看着我的手,以为血会以里流出,但是没有留一滴血。
到了医院后,妈妈立刻赶过来了,后来大伯,舅舅……都来了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我左手左尺桡骨骨折了。
住院的第一天,爷爷奶奶和哥哥等都来看我了。
第二天当我醒来时,妈妈在床上坐着,脸上有明显的泪痕,看到我醒了。妈妈马上擦擦脸,微笑着说,饿了吗?想吃什么?
8点妈妈去上班了,婆婆来给我送饭。中午大概12点左右我的朋友们来看我了,带了一些巧克力之类的小零食送我,用手机给我播放《生日快乐》这首歌,他们还一起为我合唱这一首歌,我觉得眼睛有点湿湿。他们走后,看着那些小零食,我还是没有忍住,轻声哭了。
现在,我的手已经好了,每当我翻开这一页,心中的那份感动就会涌上心头。
篇二:第一次骨折
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我的手就在一次体育课上骨折的。老师让我们打篮球,正打着激烈的时候,一个球突然向我飞过来,我跑着去接,结果脚底下一绊,摔倒在地,手腕处突然感觉钻心的疼,但是在同学们面前我控制住没有哭。爸爸带我去医院检查以后经过医生止疼处理,然后拍片说骨折了,还要带支架。我看到爸爸十分难过。
刚开始的时候,也没觉得什么,结果到晚上睡觉就难受了,没法脱衣服,也不能翻身,一直都没有睡好,只好起来看书,来度过漫漫长夜。最难受的是还不能洗澡,医生说不能进水,还得爸爸帮我擦洗身体。在我还没有拆支架的那段日子,在学校里,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都是多亏的同学们的关心和照顾。虽然现在我的手腕已经完全好了,过去了这么久,但是我一直记得爸爸对我的悉心照料,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
从这次骨折我也吸取了教训,我以后做什么事都一定会更加小心了。
篇三:我骨折了
这个寒假的一个晚上,我和妈妈来到广场上滑滑板。
广场上有个大斜坡,我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准备从斜坡上滑下来。妈妈劝阻我说:“太危险了,等下摔了,怎么办?”“没关系的,相信我!”我不以为然。我义无反顾地从斜坡上滑了下去,安然无恙。我信心大增,准备滑第二次。妈妈又劝阻我说:“等下摔了怎么办?”“第一次都成功了,还怕第二次?”我张开双臂,得意扬扬地踩在滑板上,左脚一蹬,向前滑去,不料中途一个打滑,高速中根本来不及反应,我从滑板上狠狠地摔了下来。
就像有一万只蚂蚁在啃噬我的左臂,我感到了一股钻心的疼痛。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站了起来,下意识地抬抬左臂,软绵绵的使不上一丝力气。这下我垂头丧气了:“妈,我左手抬不起来,可能是断了。”妈妈一听大惊失色,连忙带我去医院急诊。
还好,只是骨折。打石膏、缠绷带,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伤兵。我心里泛起了苦涩的滋味,但又有些宽慰:毕竟不痛了。但事实证明我是过于乐观:半夜里,我睡得正香,一股钻心的疼痛从伤处袭来,我疼得死去活来,忍不住蜷缩在被子里小声地抽泣着。
后来的日子里,我每天上午都要去一趟医院,每天晚上都要忍受疼痛的折磨。吃饭时,只能用身体抵住碗;穿衣时,只能借助大人的帮助;上体育课,只能在走廊上聆听操场上的欢声笑语……
我骨折了,这种滋味真不好受。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篇四:脚骨折的日子里
刚开学,我就骨折了。医生拿来石膏,垫在我的脚下,用了一大卷纱布,把我的脚结结实实地绑住。我只能靠单脚面对生活。
在我骨折的日子里,最辛苦的是妈妈。我每天要洗澡怎么办?妈妈出了一个主意,绑个塑料桌布,裹一条毛巾,再放两把凳子,一把坐屁股,一把搁脚,脚直着放,防止水漏进去。妈妈用喷头给我冲,洗完澡,把腿擦干净,还把骨折的那条腿的脚趾也擦洗一下。我享受着VIP的洗澡待遇,妈妈的衣服却湿了。
有一天,妈妈发烧了,可她还拖着疲惫的身子,骑着电瓶车,把我送到学校,然后气喘吁吁地把书包和拐杖送到教室;下午接我回到家楼下,我“嗵嗵嗵”地先上楼,妈妈在放电瓶车,我一只脚跳到三楼真累!等等妈妈吧。只见妈妈一手拿着自己的包,一手拿着我的书包,一脸倦容。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手搂住妈妈的脖子,一手扶着栏杆,刚跳到三楼半,我不忍心看着妈妈劳累,就自己慢慢地跳到家中。
骨折的日子里,我还要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开学第一天,徐老师就安排我坐最后,我舒舒服服地坐着两人的位置,多宽敞呀!班里又成立了爱心小组,专门为我服务。上一些需要换教室的课,同学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跑过来,这个帮我拿拐杖,那个帮我拿书包,这个帮我放葫芦丝,那个帮我开路,就像我的保镖。我被浓浓的同学情包围着,我为有这样的集体而自豪。
在骨折的日子里,我很快乐,我要为帮助我的人唱一首赞歌:“感谢你们,我衷心谢谢你们。”
更多关于骨折的作文的相关文章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