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可见勤与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到治国兴邦,小到我们个人的学习生活,勤与俭都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往往重视前者,却忽略后者。天道酬勤人人皆知,但俭以养德的道理又有多少人牢记在心呢?

  所谓民以食为天,在吃这件事上是很能体现节俭二字的。然而中国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据统计,中国每年餐饮业浪费的粮食相当于两亿人的口粮。为此,习大大曾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可喜的是,近年流行于全国各地的光盘行动使餐饮的节俭蔚然成风,节俭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逐渐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神坛上走下,融入我们的生活。

融入生活作文-关于融入生活的作文 知识百科

  同样的,在我们的校园里,食堂恐怕也是最能体现节俭的地方了。然而在我们为期两周的值周的过程中,大量剩饭剩菜的现象屡见不鲜。当然这并不意外,因为在这个物质充裕、生活富足的时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早已被我们抛在了脑后。但当我们的饭菜被无情地倒入泔水桶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那些处在饥饿中的困难群众?是否想过那些将一日三餐视为奢求的苦难中的人们?身为学军人,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格局和视野:我们所浪费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浪费的资源是属于全人类甚至全世界的。我们都在政治课上学到过这样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并不只是一行印在纸面上的油墨,而更应该是深深烙在我们心里、融入我们生活的一种素养,一种习惯。

  那我们要怎样让节俭融入生活呢?这并不是让大家做题不用草稿纸,在寝室里学习不开台灯,上厕所舍不得冲水,而是让我们养成一种习惯,即尽一切可能避免浪费。例如离开教室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人走灯灭。打草稿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纸张,不过多留白。在食堂就餐,我们要适度按需打饭,尽量做到“光盘”……正如勤奋体现在课间的奋笔疾书、排队时的沉迷书本,节俭也体现于这一个个细节,体现在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成为新时代的领军人,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小事做好,把节俭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生命的一部分。

  就让我们从今天起,做一个节俭的人,让勤与俭成为我们的双翼,助我们如鲲鹏一般,飞向卓越的彼岸,成就领军的梦想!

  篇二:把孝顺融入生活

  母亲节或许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却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这个节日在中国也是越来越受欢迎。而今天这个热点节日又引发了广大群众不一样的关注与思考。

  原因是在母亲节这一天,各种对母亲的节日祝福以强硬的姿态在微信朋友圈霸屏了。对此大家是议论纷纷。有人把这一行为看做是真情流露,为它点赞;也有人把它当做是一场“秀”,表示了不屑;更有网友调侃道“什么地方子女最孝顺,当然是朋友圈了!”。

  对于这一行为我认为既有“秀”的成分,也不缺少真情实意的存在,但我并不支持这种行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早就进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这就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机控”“低头族”,人们都宁愿花费时间在手机上去“孝顺”父母,而忽略现实生活中父母的感受。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市民张先生与其弟弟妹妹相约到父亲家中吃饭。老人见到子女的到来非常欣喜,然而在饭桌上,当老人多次想与子女们进行交谈的时候,张先生及其弟妹都专心致志的盯着手机而对老人的问候置之不理。老人多次受到冷落,一怒之下摔了碗筷离席。

  张先生看望父亲的意图本是为老人排解晚年的寂寞,尽一份子女的孝心,可这份孝心老人最终没有收到,反倒是张先生朋友圈那些朋友们在看到“阖家欢乐”的动态后收到了这份“孝心”。

  这听起来似乎很讽刺,但的确真实的反映了当今的社会现状――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事似乎都离不开手机,都要在朋友圈里晒一晒。

  关于母亲节在朋友圈发表对母亲的祝福,我们不能全盘否认,把它完全当成一场“秀”,但这其中的感情也是稍纵即逝。或许他们的初衷是感恩母亲,但如果他采取了发表朋友圈的方式来表达这份感恩,那么我们可以推测,这份感情的深浅了。

  百善孝为先,孝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晋时王祥曾为继母卧冰取鲤,不顾天冻严寒,卧趴冰面,只为捕到一尾鲤鱼能让母亲病情好转;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田世国为母亲移植肾脏,不求家财万贯,但求母亲身体健康……

  这就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不仅仅是节日祝福。如果我们只是在口头上空谈,并不算真正的孝顺,应该将它化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必须实实在在地行动起来,它可以是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可以是“天冷了,注意保暖”的叮咛……只要有份真挚的心意,就是孝顺。

  以上就是关于融入生活作文-关于融入生活的作文的分享,更多高一作文资讯,请关注美德网!